他身处逆境仍从容,带全厂技术革新,创出重庆驰名全国的高档瓷器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5-01-09 14:49:36

张文澄,1915出生,四川仁寿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张文澄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中共成都市委代理书记、川康特委秘书长、中共宜宾中心县委书记等领导职务,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建国后,张文澄由中共重庆市三区区委书记调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从事党的宣传工作近五年,在重庆宣传思想战线上大显身手,

1958年1月,时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张文澄受到不公正对待,被撤职、开除党籍,下放到九龙坡区李家沱重庆第一机制砖瓦厂任副厂长,行政级别由九级降为十三级。

到了那段特殊时期,张文澄受到的打击更大,被免去副厂长职务,当了五年运输工。其间,批判他的纸张充斥厂区,会议络绎不绝。年过半百的他还一度被强迫头顶烈日,长时间跪在没有任何遮拦、被烈日暴晒得滚烫的水泥地上“悔过”,并不时往身上泼凉水,用夹竹桃枝条和木棍抽打。

他曾有过很消极的想法,但很快就否定了。他认为这么做是怯弱的表现。

他在瓷厂的宿舍多人合住,没有配套的厨房和厕所,长期在食堂打饭吃。由于他工作起早贪黑,中午和晚上的打饭任务大都落在读小学的儿子身上。他经常回来很晚,饭菜凉了就泡开水吃。三年困难时期,因为饥饿和营养严重不良,他身上浮肿,双腿肿得发亮,仍然咬紧牙关,带病坚持工作。

陶瓷厂厂长是个苍溪籍的老红军,为人廉洁,但没什么文化。他认为,自己跟毛主席南征北战几十年,打下的红色江山说什么也不能让像张文澄这些人改变颜色,因而一度对张文澄态度比较生硬。

瓷厂广大职工在与张文澄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却发现这个人工作勤奋,知识丰富,和蔼可亲,政策理论水平相当高,而且很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得出一个朴素的结论:张厂长压根就不是坏人。他们与张文澄结下很深的友谊,并在许多场合关照、保护他。

张文澄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他月初下达任务,每周召开调度会,每天召开碰头会,检查生产进度,督促任务完成。他召集开会,开门见山,突出重点,措施具体,责任落实。

他大力支持陶瓷专家唐镛在厂里搞技术革新,改进落后工艺,试制高档瓷器,使该厂产品在很短时间内不仅占领了重庆市场,还远销四川各大中城市,一再受到省、市轻工主管部门的表扬。

朱德委员长提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陈设要有地方特色。”张文澄带领职工经过反复琢磨和多次试验,成功生产出满足人民大会堂四川厅需要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精美制作技艺的高档陶瓷茶具,揭开了重庆生产高档瓷器的新篇章。

他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在厂里出了名。一次星期日探家后返厂途中,因在候车、转车耽误了较多时间,他赶到原重钢时,距离江边摆渡的小木船收班只剩15分钟。为了不因误船而影响每周一的生产调度会,年过半百的他以年轻人百米冲刺的速度,仅用14分钟就跑完了本需半小时才能抵达的路程,身上的棉背心湿得能拧出汗水。

他模范遵守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先后干过搬运、写字、彩绘、装钵、出炉、开卷扬机、突击抢运原材料等多项工作。

在征得一把手同意后,他充分利用自己长期当宣传部长的一技之长,多次给职工作形势报告,帮助大家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职工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文革”前夕,他以副厂长身份在资中参加四川轻工企业支农工作会,他在会上作的大气磅礴、见解深刻的精彩发言使与会者大为惊异。

他还经常为陶瓷制品构思“渴饮思源”、“沁润芬芳”、“淡泊明志”一类有文采、有特色、言简意赅的题字。他全力支持厂工会组织职工业余川剧团,利用晚上、周末、节假日等业余时间,排练、演唱川剧折子戏,丰富地处边远的瓷厂职工、家属业余文化生活。

他在为一名青年女工绘制的丝瓜图创作的《苏幕遮·咏丝瓜》词中意味深长地写道:“菜农喜,主妇夸,窝窝高产,汆汤味更佳。献尽一生心和血,年青佐食,老去效麻纱。”他既是在向青工们传授知识,更是在以物咏志。

青工们对他很尊敬。当他们被要求检举揭发张文澄时,无一人应声。他们用张厂长教他们的做人的道理,保护了他们崇敬的张厂长。

为提高该厂青年职工科学文化知识,张文澄在工会支持下,办了高、初中共两个职工业余夜校文化补习班,紧密结合瓷厂造型、彩绘、题字实际,重点学习唐诗、宋词和其它古典文学名著。他渊博的学识,生动的讲解,谦逊的态度和不懈的教诲使青工们受益非浅。

后来原彩绘车间一位女工,也是夜校学生感慨地说,自己只读过初一,对中国古典文学原本一窍不通,之所以能够对《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中国名著产生浓厚兴趣,把这个既有利于工作,又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充实思想、丰富生活的业余爱好保持到晚年,与张厂长的精心培养密不可分。

张文澄的才学、人品赢得全厂职工的赞誉。职工们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乐于向他请教。一位在轻工局陶瓷班(该班办在重庆瓷厂,上级委托张文澄代管)执教的青年教师按照上级要求,撰写了一篇洋洋数千字的陶瓷班工作总结。

这位文学功底比较扎实的年轻人,自认为总结行文流畅,很有文采。张文澄看后,东勾西画,用毛笔密密麻麻在文稿上作了大量增删、调整、修改。然后,他告诉这位青年教师,此稿记叙工作开展情况很有特色,也很有文采,但问题是写工作总结不是写文学作品,文风要朴实,先要有个管总的凝练的概述,然后根据工作进度或主要方面,分成几个部分加以总结,包括基本做法,主要过程,主要成绩等,同时要分析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青年教师从张厂长那里出来后,非常感慨地说,自己所写的文章至少上百篇,别人对自己写的文章改得最认真、最细致、最有水平、也最令人服气的要数张厂长。这位青年教师后来担任了正厅级领导职务。

当时有的青工面对当时该厂地处偏远,长江阻隔,乘坐小木船过江东簸西颠很不安全,有的路段还不通汽车,连进趟城都感觉很困难的状况,思想上有些纠结和郁闷。

张文澄循循善诱地开导大家:事物是变化的,社会是发展的,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以肯定,不久的将来,江上小木船会变成机动船,阻隔我们进城的江上,还将会建起一座座横跨天堑、雄伟壮观,使我们飞渡长江如走平地的跨江大桥。到那时,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城市郊区将会成为城里人羡慕和向往的风水宝地。

青工们听到张厂长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和豪情的描述,郁闷的心情不禁为之一振。

1979年张文澄右派改正。从1979年底至1983年8月,先后担任任西南政法学院和重庆大学党委书记,为重庆高教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成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