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河南一男子吃熊去氧胆酸,来养护肝脏,一年后结果怎么样了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3-01 18:04:59

资料来源:

[1]张新驰,熊雨凡,顾静,等.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疗效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

[2]丘永芳,邱梅花,邱小辉. 熊去氧胆酸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CD4+、CD8+水平的影响 [J]. 天津药学,

[3]聂文燕,李成山,薛冰,等. 熊去氧胆酸氨丁三醇盐的合成及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活性的影响 [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

42岁的李中明,是河南一工厂的技术工人,靠着精湛的技术在厂里劳作了十几年,每天都需要巡视工厂检查机器,这些精密的仪器每个都是一检查起来就要好几个小时,这可导致他常常“废寝忘食”,加班也成了常态。殊不知,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开始大不如前......

2021年3月7号,李中明又加班到很晚,走到家门口就突然感到胃部隐隐有些不适,仿佛有一股暖流在胃里翻滚,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团火在胃部悄悄燃起,但又不是很明显,让人难以捉摸。他用手轻轻按压胃部,试图缓解这种不适,但那股暖流却似乎更加嚣张,还伴随着轻微的烧灼感。他自以为是没吃晚饭的原因,也就没太在意,想着睡一觉应该就好了。

但睡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舒缓,躺在床上的李中明辗转反侧,那股原本只是隐隐作痛的暖流,此刻在胃里似乎变得更加肆虐,烧灼感如同烈火般蔓延。他时不时地从床上坐起来,用手捂住胃部,起身喝了水后才有些许缓解。

到了后半夜,腹部的症状好像愈演愈烈,甚至开始打嗝,每一次打嗝都带着一股酸涩的味道,那是胃酸反上来的感觉,刺激着他的喉咙,让他感到一阵恶心。李中明的心情也越来越烦躁,只好起身在药盒里找出两片胃药吃下,这才稍稍好了一些。

第二天早上,李中明早上是被痛醒的,难得的比闹钟先醒,本不想吵到旁边熟睡的老婆,但腹痛让他难以起身,甚至是每动一下就感觉牵扯的腹部更加痛,就像有人称他熟睡之际重重给了他一拳一样,这也导致他的手都在微微颤抖,最后还是只撑不住倒在了床上。李中明老婆惊醒,看到他这个样子便连忙打了120。

李中明来到了市医院的急诊科,医生询问了他的具体情况后安排了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胃黏膜上有胆汁附着。看到检查结果后,医生初步诊断李中明患上了胆汁反流性胃炎。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又安排了一系列检查:血常规、肝功能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显示,李中明的白细胞计数为11.2*10^9/L,提示体内存在炎症;肝功能检查显示为12μmol/L;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呈阴性。结合所有检查数据,最终确认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

医生解释说:“胆汁本应在小肠内帮助消化脂肪,但由于某些原因(如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动力不足等),胆汁逆流入胃,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等不适症状。你之前的腹痛、反酸、打嗝等情况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接着,医生给他开了熊去氧胆酸,可以帮助他缓解病情。

听到这个诊断,李中明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病情的担忧,也有对未能及早就医的自责。医生安慰他说:“胆汁反流性胃炎虽然治疗周期较长,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所以你平常也要注意。”李中明点点头,表示一定会根据医生说的做。

从医院回家后,李中明开始踏上了治疗之路,他按照医生的指导,每天都按时吃药,从无一次落下。同时严格遵循饮食禁忌,避免高脂、高糖、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在上班的时候不管怎么忙都会空出时间把饭吃了。

不仅如此,李中明还保持了规律的作息,按时起床和睡觉,每天都保证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在运动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每天都会去公园遛弯,哪怕是下雨天也会在楼道里散步,不走满4公里不回家。5月9号,这天李中明到医院进行复查,经过检查后发现白细胞计数为11*10^9/L,肝功能检查显示为11μmol/L,均有所下降,医生也表示治疗情况良好,让他继续保持。

眨眼2年过去了,2023年6月,最近李中明常常感觉胃口不如以前好了,曾经钟爱的清蒸鱼、炒花菜,如今吃起来总觉得少了些滋味,有时候看到汤汁上那点点油花,甚至是升起了反胃的感觉。他以为是工作压力大,或是季节变换导致的食欲不振,并没有太在意。

不出意外的意外来了,8月7号,李中明加班时感到格外疲惫,下班到家后连晚饭都没吃就直接在沙发上躺下了。躺下后,他试图通过休息来缓解身体的疲惫,但没想到,刚闭上眼睛不久,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烈恶心就袭卷了他的全身。他感到胸口仿佛被一块巨石压住,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紧接着,一股温热的液体从喉咙涌出,他猛地坐起来,吐出了鲜红的血液。那鲜艳的红色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李中明整个人都懵了,她老婆看到这幅场景连忙用纸巾擦拭他嘴角的血迹,一边焦急地拨打120。

医生初步检查后,表情凝重地建议他进行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包括胃镜活检、血液检测和腹部CT扫描。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上存在多处溃疡,边缘不规则,表面覆盖着污秽苔,活检结果显示为恶性肿瘤;血液检测报告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8.8*10^9/L,远超正常范围;腹部CT扫描显示胃壁增厚,存在多个边缘清晰的肿块。综合所有的检查,结果显示为——胃癌!

面对这份冰冷的诊断书,李中明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他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患上了癌症,那个曾经只在新闻和电视剧里听说过的疾病,如今却真实地降临在了自己身上。李中明眼含热泪,情绪激动的质问医生:“凭什么?我一直是按照医生说的做,我按时吃药、规律作息、清淡饮食,也不抽烟喝酒,凭什么才两年我就得癌症啦?你今天必须给我一个解释。”

医生看到李中明情绪激动,对于检查出胃癌也表示很同情,安慰了好一会儿才细细琢磨他说的话,按照李中明说的,那应该不会导致病情加重到如此地步啊!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问题?为了搞清楚原因,医生又更加仔细的询问了所有细节,最终发现了问题的根源——熊去氧胆酸!

医生这才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叹息道:“坚持服药也不等于带上了保护伞,虽然你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但你却犯了3个致命的服药错误,平时感觉不到危害,但当危害表现出来,后果便是迅猛又严重。临床上很多患者也是在这一点上栽了跟头,走到这一步便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

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是胃癌的一个重要诱因。这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腌制等处理方式,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在人体内长期积累,会对胃黏膜造成极大的损害,破坏其正常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这类食品的摄入,转而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二、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也是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尤其在胃癌高发区,其感染率居高不下。这种细菌不仅能使硝酸盐转化成具有强烈致癌性的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还能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黏膜上皮细胞会过度增殖,容易发生畸变,进而形成肿瘤。此外,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如CagA、VacA等,也可能具有促癌作用。因此,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三、长期吃过烫的食物

长期吃过烫的食物同样不容忽视。过热的食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使其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伤会不断累积,导致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如果这些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演变成胃癌。因此,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食用过烫的食物,让食物稍微冷却后再食用,以保护胃黏膜。

胃癌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不良生活习惯和潜在健康隐患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预防胃癌,大家需要从源头上做起,改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和幽门螺杆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远离胃癌的威胁。

《21年,河南一男子吃熊去氧胆酸,来养护肝脏,一年后结果怎么样了》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