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暑恰逢出梅,老人说“最怕小暑逢出梅”,有啥预兆?

小水在乡村 2024-07-07 06:10:21

(声明:严禁搬运,已全网维权,侵权必究)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小暑节气,“暑”表示热的意思,小暑过后就是大暑节气,老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到了小暑节气说明天气已经很热了。进入小暑节气我们将很快迎来三伏天,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5日至8月23,总共40天,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进入小暑节气也意味着只有一个月就到秋天了,因此像玉米、红薯、南瓜等农作物就不宜种植了,盲目种植会导致农作物因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此外,进入小暑节气气温会越来越热,像香菜、菠菜、生菜等喜凉的蔬菜我们也不要种植,这类蔬菜在高温下长势会非常差,我们可以种植空心菜、黄瓜、豆角等耐热能力强的蔬菜。

今年节气不一般,小暑当天不仅是半年节(六月初一),而且还恰逢朔日(朔日这天完全看不见月亮),同时这天也是“出梅”的日子,农村老人说“最怕小暑逢出梅”,那么到底有啥怕的?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今年“出梅”恰逢小暑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大概6月中旬到7月中旬都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由于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际,因此人们称为“黄梅雨”,黄梅雨期间空气湿度非常大,容易导致器物发霉,因此又称为梅雨。

梅雨期间副热带高压的北脊线持续与北方的冷空气持续交汇,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脊线不断向北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会快速上升进入盛夏,这就是我们说的“出梅”。一般来说只要连续5天该地的降雨小于2天,日最高气温在30℃以上,那么就可以说“出梅”了。

“出梅”也就是指梅雨天结束,关于“出梅”的时间我们老祖宗有判断方法。《中枢经》记载“小暑逢未出梅”,说的即是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就是“出梅”的时间。“未日”也就是干支历中带有“未”的日子,2024年7月6日小暑,小暑交节当天恰逢“辛未日”,因此今年小暑和“出梅”恰逢在同一天。

老人说“最怕小暑逢出梅”,今年小暑和“出梅”在同一天,有啥预兆?我们看看农谚咋说。

一、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倒转”也就是指返回来,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小暑节气当天打雷下雨,那么即便黄梅天气已经结束了,但是也预示着最近几天又回重新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即黄梅天又走回头路,又重新返回长江中下游地区,这种天气我们称之为“倒黄梅”。

今年小暑恰逢“出梅”,虽然小暑“出梅”了,但是如果小暑打雷下雨,那么预示着梅雨天会持续,即“出梅日”并不表示梅雨天结束。

六月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大,雨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高产,但是如果出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那么不仅容易导致洪涝的发生,同时还会导致夏天气温偏低,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五谷不结”,夏天过于凉爽不利于农作物光合产物的积累,农作物的籽粒会变得不饱满。

二、小暑逢出梅,遇晴要防旱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暑交节当天恰逢“出梅”,这天若是个大晴天,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往后降雨会相对少,即会有“伏旱”发生。

三伏天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候,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农作物高产,如果三伏天发生干旱,那么农作物的扬花灌浆就会受到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会大大降低,严重的甚至导致农作物绝收或者人畜饮水困难。

今年小暑恰逢“出梅”,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这天下雨,那么预示着往后会有持续的阴雨天气;如果这天是晴天,那么预示着三伏天降雨比较少,容易发生伏旱;持续的阴雨天气以及干旱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因此在我国民间就有了“最怕小暑逢出梅”的说法。

当然农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再加上如今的气候变得作越来越极端,因此我们不能单凭农谚来指导天气的变化。我们平常可以多观察天气预报,以便更加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

你认为农谚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0 阅读:6

小水在乡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