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公司抢人抢到什么程度?连‘会用EDA’都能年薪百万!

如是者有为 2024-12-12 17:48:36

今天早上刷新闻,看到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最新现状,魏少军教授在ICCAD大会上一句“连会用EDA的都能年薪百万”直接上了热搜。我一边喝咖啡一边想,这年头果然是技能致富啊!只要你会操作外国的EDA软件,你就是芯片界的“电竞冠军”,而且还是不打比赛直接拿奖金的那种。

但说真的,仔细想想,这种现象背后有多荒诞。我们一边喊着“科技自强”,一边还在拼命抢着用老外的软件工具。抢来的人才,有没有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行业内互相挖墙脚,抢来抢去的只是成本高到离谱的人力支出。

芯片行业的“内卷”症候群

魏教授提到一个词——“内卷”。哎,这词放芯片行业简直精准。公司间抢人抢资源,彼此恶性竞争,搞到最后谁也没得到好处。低价竞争导致利润微薄、成本高昂;恶意杀价打压竞争对手,让企业倒了一片。说白了,整个行业就是在“关门打狗”,狗是竞争对手,锁门的是自己。

这让我想起另一条今天的新闻:某地电动车厂家互相压价,价格战打得惨烈,结果是什么?消费者高兴了,行业垮了。这跟芯片行业的内卷有异曲同工之妙——表面上看大家都在努力竞争,实际上,整个产业链陷入一种无序状态:有的是拼价格,有的是抢人力,但没人想着拼技术。

“抢人”的真相:资源耗尽,创新空心化

我们再回到“年薪百万的EDA按键高手”。这是不是很像高考状元刚毕业就被各种名校抢,争着给奖学金?可惜啊,这些“状元”没时间去深入学习,就被推上了生产线,继续做重复劳动。芯片行业也是如此,我们抢的人才大多是操作型的,只会用现成的工具设计低附加值产品。

魏教授说,中国芯片行业的核心问题在于,产品价值还停留在中低端。这句话刺痛了很多人。比如今天新闻里提到的中国在计算机芯片领域占比不到11%,远低于国际水平。大多数企业还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打转,AI和电动车这些新兴领域依然只能蹭点热度,连“蹭”都不稳定。

抢人又怎样?工具先进又如何?我们设计出来的产品,最终还是价值链里那些“廉价芯片”,在国际竞争中既没有话语权,也没有溢价空间。

破局:内卷中找到新的路径

但魏教授也不是光批评,他提到了一些破局的思路。比如,中国芯片行业需要在“架构创新”和“应用创新”上找到自己的出路。他强调,不是每一款芯片都需要最先进的工艺——关键是要打造不依赖这些工艺的创新路径。听懂了吗?就是别再盯着别人的脚步看了,我们需要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技术生态。

再比如,他提到应用创新的重要性。中国市场这么大,14亿人口的需求多样化程度举世无双。我们能不能基于这些独特需求,开发出接地气、成本合理、附加值高的产品?看看国内的电动车就是例子,靠着规模优势和市场理解能力,我们硬是把欧洲市场打得鸡飞狗跳。

“科技自强”的背后:思维的转变

其实,科技自强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思维问题。魏教授提到一个很关键的点——“路径依赖”。过去我们习惯跟着国外的脚步追,老想着人家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现在呢,外界封锁越来越严,这条路也越走越窄。我们能不能丢掉这些依赖,去开辟属于自己的赛道?

这让我想起今天另一个热门话题,关于AI技术的原创力。国外的AI大厂已经开始从应用层面深入到底层框架,而国内呢?很多企业还在忙着“套壳”、追热点。芯片行业其实也一样,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短期的模仿,而是长期的沉淀。因为只有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才算真正的“科技自强”。

最后,魏教授总结说,芯片行业要“自强不息”。这句话虽然听起来老生常谈,但细细品味,真的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品质。少一点“抢人游戏”,多一点“脑力革命”,中国芯片行业才有希望在内卷的迷雾中,杀出一条光明的路。

0 阅读:272

如是者有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