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讲,汉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和郭圣通的婚姻都可以算作政治联姻的范畴,而且从后面的事看,刘秀对郭圣通并非没有感情,要不然便无法解释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扬反叛后刘秀还与郭圣通生了5个儿子,并一度立其子刘疆为太子。
汉光武帝刘秀在所有开国之君中能力和人品都是最顶尖的存在,因为刘秀“懂事”,各地豪族纷纷支持刘秀,将他统一天下的难度生生拉低了几个维度。
与“懂事”的人相处,会感觉很舒服,这是因为“懂事”的人能够清晰地把握所有人的利益边界,并且绝不越界,千万别以为这样的人好欺负,他们的不越界是主动选择,是“制人而不制于人”的最高表现形式,事实上越是这样“懂事”的人,就越讨厌被拿捏。
刘秀与阴丽华和郭圣通都生了5个儿子,且刘秀是在郭圣通的舅舅刘扬反叛被杀后依旧先封她为皇后,即便下定决心废郭圣通,改立阴丽华,刘秀对郭圣通家族依旧给予了相当的补偿,放在其他时候要被搞得血流成河的“废后”,竟然在刘秀手中被搞得云淡风轻。
阴丽华与郭圣通最后迎来了不同的结局,既有刘秀平衡各派力量的需求,也是为了解除刘秀心中那曾经因政治需求而在婚姻问题上被拿捏的“心魔”。
天作之合关于刘秀与阴丽华的婚姻,后世无不拿来做恩爱夫妻的典范来宣传,当然,刘秀与阴丽华感情很好不可否认,但是二人的经历被塑造成完美爱情故事则未免显得有些做作,很多细节就非常可疑。
据说刘秀早已爱慕新野豪族出身的大美女阴丽华,并且在长安读书时就发出“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慨。
这些话看看就得,刘秀比阴丽华大10岁,刘秀的这句感慨是在他在长安太学中学习时发出的,当时他也就20出头,20多岁的刘秀早早就对10岁出头的阴丽华情有独钟?这件事怎么看都像事后给强行加的戏。
刘秀与阴丽华相识是通过他的姐夫邓晨,刘秀从长安太学学成归来后,曾有意与一心搞事情的大哥刘演疏远,而是在与姐姐姐夫住在一起,并在这里当起了一个米商。
刘秀的姐夫邓晨与阴家有亲戚,刘秀认识阴丽华更可能是在这个时间段,后来“道德楷模”王莽的儒家复古大改革折腾的天下大乱,刘演在家乡起兵,刘秀分析形势后认为自己横竖躲不过去了,于是也加入哥哥的起义军。
刘演、刘秀兄弟认为自己势单力薄,于是带着自己的队伍加入绿林军,刘氏兄弟在绿林军对抗王莽的主力的昆阳大战中立下大功,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份大功反而为这对兄弟引来大祸。
刘演、刘秀兄弟的功绩让绿林军旧军头们不满,于是他们拥立一个叫刘玄的人为帝,然后找个借口杀了刘演,这个时候,刘秀的处境就危险至极了,因为按照一般逻辑,绿林军应该连刘秀一起干掉的,但是刘秀在这个时候展现出了极高的伪装天赋。
面对杀掉自己兄长的绿林军,刘秀表现得极度恭顺,他第一时间与刘演划清界限,并不断向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谢罪,对于兄长的死,刘秀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后汉书》称其饮食如常,只是在没人时偷偷哭泣。
为了进一步塑造自己胸无大志的形象,刘秀在兄长被杀后不久,做了一件令所有人惊讶的事:他要回到南阳,去娶自己“朝思暮想”的阴丽华。
在这里,关于“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的提出时间,我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一家之言。
这句话可能就是刘秀在兄长被杀后这段时间里故意放出去了,目的是迷惑更始帝刘玄和一众绿林军军头,强化他们心中刘秀胸无大志的印象。
刘秀此时提出要娶阴丽华,除了给更始帝塑造胸无大志的形象外,还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逃离龙潭虎穴般的长安,回到自己家乡南阳。
第二,则是与第一条相互呼应的,如果刘秀日后与绿林军撕破脸,还得靠家乡势力强化自己,而与豪族阴家联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一旦回到家乡迎娶了阴丽华,刘秀就能实现脱离龙潭虎穴和与自己家乡豪族联姻的双重目的,严格来讲,这是一场刘秀为了自救而进行的政治联姻,当然这并不等于刘秀与阴丽华之间没有感情,相反,因为这次联姻是刘秀主动提出的,日后在刘秀成为九五至尊后,他对阴丽华会有一种天生的好感,而对于郭圣通,情况则正好相反。
龙争虎斗刘秀在迎娶阴丽华后,更始帝给了刘秀新任务,去收编河北各路起义军。
对于其他人,这绝不是一个好任务,因为更始政权在河北根本就没有势力,这次更始帝派刘秀去河北也没有给任何绝对和资源,只有一个大司马的虚衔。
但是对于刘秀来说,这却是极好的任务,因为刘秀家乡南阳毕竟离更始政权控制的长安、洛阳太近,如果更始政权反应过来要干掉刘秀,靠他家乡南阳的那些势力大概率是挡不住的。
而更始政权在河北的势力几乎为零,所以对于刘秀来说,远赴河北反而能让他离龙潭虎穴更远。
刘秀的河北之行一上来就是遇上了大麻烦,赵缪王刘元的儿子刘林与刘秀接触,在认定自己无法从刘秀处获得利益后,刘林另选择立山头。
刘林找了一个叫王郎的人,谎称其为汉成帝之子,拥立其在邯郸称帝。
这个所谓汉成帝之子出现后,刘秀的地位可就尴尬了,刘秀这个玄汉大司马在河北可是没什么根基,但是这个有刘林支持的皇帝王朗可是在邯郸地区有着巨大的能量,两个皇帝同时出现,河北豪族们当然会倾向于支持河北本地的皇帝。
于是刘秀开始经历他来到河北以来的最大危机,此时他四面皆是敌人,刘秀一行人不敢走大路,不敢入城修整,一路狼狈逃亡,终于在信都找到了一块根据地,而后又得到豪族耿纯的全力支持。
刘秀总算喘上一口气,随后上谷、渔阳二郡也宣布归附,并带来了天下精兵幽州突骑,刘秀在河北总算做出了点样子,他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力量与那个自称汉成帝之子的王郎掰掰手腕了。
在刘秀与王郎较量的过程中,有一个人成为了关键人物:真定王刘扬。
刘扬在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时在家乡大肆招兵买马,待到刘秀与王郎对抗时,手上已经号称有了10万大军,这支力量的选择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刘秀与王郎对抗的胜负。
之前支持刘秀的耿纯与真定王刘扬有亲属关系,刘扬是耿纯的舅舅,耿纯建议刘秀尽量争取真定王刘扬,面对刘秀抛出的橄榄枝,刘扬也欣然接受,但是他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要联姻。
真定王刘扬要求刘秀娶自己的外甥女郭圣通以此来作为联姻的条件。
郭圣通家族在真定的地位其实与阴丽华在新野是类似的,都是顶级豪门,迫于政治需要,刘秀同意了这门婚事,
得到刘扬支持后的刘秀集团果然如虎添翼,顺利攻克邯郸杀死王郎。
杀死王郎后,刘秀又拿下了河北地区的大部分农民军,河北基本被平定,这时看到刘秀有做大趋势的更始帝招刘秀回长安,但刘秀又岂会重蹈兄长的覆辙,在耿纯等人的建议下,刘秀在鄗城称帝。
刘秀称帝后并没有立刻并没有立刻册立皇后,而此时他与两个妻子阴丽华和郭圣通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尴尬的,因为刘秀在娶她们两个的时候都是以正妻的身份娶的,如今两人都是正妻未免有些不伦不类,但阴家与郭家(刘扬)又都是自己事业的重要支持者,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刘秀迟迟没有立后。
此时的刘秀“创业”十分顺利,正在扫平河北向洛阳进发,但也就在此时两件诡异的事先后出现:
第一件是本来对刘秀集团有大功的真定王刘扬竟然反了。
第二件则是刘扬反叛被杀后,刘秀竟然很快宣布:立已经失去靠山的郭圣通为皇后。
意外结果分别来看一看这两件怪事,先看第一件:
真定王刘扬的反叛恐怕是蓄谋已久,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不是真心归附刘秀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般而言,政治婚姻的目的是以血缘纽带绑定彼此关系,联姻的人关系越亲密彼此的政治关系越稳固,如此而言,真定王刘扬如果真想与刘秀联姻,他应该选择自己的女儿、妹妹,即便女儿、妹妹里都没有合适的人选,选侄女也比选外甥女要好上一些。
但刘扬偏偏就是选择了郭圣通这个外甥女,刘扬为什么要如此选择,恐怕是因为他想多头下注,如果日后风云际会再出现别的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他刘扬应该还有不少“郭圣通”这样的亲戚可以被用来联姻。
从用并不太重要的郭圣通与刘秀联姻和刘秀一往洛阳走刘扬马上反叛这两件事来看,当初刘扬加入刘秀集团的目的恐怕是想借刀杀人,一方面他要找个合理名正言顺的理由脱离王郎政权,另一方面他也要借助刘秀的力量去扫平河北,待这一切完成后,他就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10万大军,在家乡真定当一个土皇帝了。
但是真定王刘扬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一点,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亲戚关系也未必总是靠得住。
刘扬利用舅舅这个身份拿郭圣通来与刘秀进行政治联姻,讽刺的是,很快他就将死于舅舅这个身份上。
还记得那个率领全族追随刘秀,又在关键时刻劝刘秀称帝的耿纯吗?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刘扬的外甥,刘扬也是他的舅舅。
刘扬反叛后,刘秀派耿纯去招抚刘扬,但是秘密给耿纯下令,如果见到刘扬可以当机立断把他杀了。
耿纯持刘秀的符节要求刘扬迷途知返,刘扬找借口不见耿纯,耿纯又提出在驿馆见上一面,刘扬因为耿纯是外甥的关系没有过多怀疑,估计此时的刘扬应该还做着说服外甥耿纯也加入自己队伍的春秋大梦。
接下来发生的事完全就在电光火石之间,耿纯在刘扬进入驿馆与他谈判时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动手把刘扬给杀了。
真定人马见耿纯出手如此果决,竟一时之间不敢有任何行动,纷纷表示愿意重新追随刘秀,而刘秀也非常大度,不去追究刘扬家族支持刘扬反叛的罪过,还把真定王的爵位又给了刘扬的儿子。
之后,刘秀正式册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皇后。
这两件事连起来看,一切就清晰了,真定王刘扬虽然被杀,但此时的真定集团仍处于一种半独立的状态,如今刘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更始政权和赤眉军,至于真定集团应该以最小的代价稳住他们。
甚至于刘扬死后,对于真定集团来说,郭圣通这个皇后位的政治符号意义就更大了。
儿女情长《后汉书》刻意强调了刘秀与阴丽华的感情,而关于刘秀与郭圣通之间的感情介绍较少。
但是从刘秀在真定王刘扬谋反被杀后,又与郭圣通生了5个孩子这件事来看,二者之间的感情应该是不错的。
刘秀下定决心要废掉郭圣通是在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此时距离刘秀坐稳皇位已经5年。
刘秀废郭圣通的过程与当初立郭圣通同样诡异。
首先刘秀在废后的时候,话说的是非常狠的,《后汉书》原文是:
而有吕、霍之风
吕指的是吕后,霍指的是霍光的老婆霍显。
在汉代的语境中,这两个女人一出,统治者都会后背发凉。
吕后掌权后,不但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大肆诛杀了一众刘姓王,并且大有用自己吕家人把老刘家“换家”的趋势。
而霍光的老婆霍显,干过最“惊天动地”的一件事就是毒死了汉宣帝刘病已的皇后许平君。
刘秀拿吕后和霍显去对比郭圣通,这话说的是很重的。
按照一般认知,刘秀都搬出这两个人了,郭圣通被废后的命运也不会好到哪去,要知道,吕家和霍家的命运都是一样的。
吕后死后,吕家成员被军功集团杀个干干净净,霍光死后,霍显连同整个霍氏家族都被汉宣帝杀了个精光。
但奇怪的是,郭家人完全没按吕家和霍家的剧本走,郭圣通被废后,郭家人非但没被清算,还获得加封重赏。
看看这个废后过程中各方的操作:
郭圣通被废后,其已经被立为太子的长子刘疆主动向光武帝刘秀上表,表示自己德行不足,不能继承皇位,刘秀在2年后才同意改立阴丽华的儿子刘庄为太子,改封刘疆为中山王。
至于郭圣通本人,刘秀在废她皇后位后,也没有再给她贵妃等头衔,因为刘疆成为中山王,郭圣通直接被称为中山王太后。
郭圣通背后的郭氏族人,郭况是郭圣通的弟弟,刘秀一直十分欣赏,废郭圣通后,刘秀非但没有牵连郭况,还增加了郭况的封地,后来又让其担任大鸿胪,此后刘秀前往郭况的封地,找个借口就重赏郭况。
郭圣通从兄郭竟,封新郪侯。
郭竟的弟弟郭匡封发干侯。
建武二十六年(50年),郭圣通的母亲去世,光武帝刘秀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往送葬。
郭圣通被废以后,刘秀非但没对郭家赶尽杀绝,还无论在里子上还是面子上都给予了相应的补偿。
无妄之灾显然,刘秀在废后虽然以“吕、霍之风”这样的形容词来把气氛烘托的很到位,但是其实他心中十分清楚,郭圣通并没有过错,甚至从刘秀废后后给予郭家如此丰厚的补偿来看,刘秀其实对郭圣通是心中有愧的。
刘秀相当于以这些补偿宣布:是他对不起郭圣通。
郭圣通被废皇后位,到刘秀同意郭圣通的儿子去太子位中间间隔了两年,可见在这两年间,刘秀内心是有挣扎的。
或许他在最初还设计了一个皇太后阴丽华与太子刘疆(郭圣通的儿子)这样的组合,但这样的组成无疑风险太高,如果刘疆真的成为皇帝,很难保证不对阴丽华派系进行反攻倒算,那样的话难免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刘秀这个高明又“懂事”的政治家最终做出了他的选择,要废后就必须一同换太子,没有其他选项。
刘秀这位“懂事”的政治天才,凭借一系列操作,竟然把废后、换太子这样的大事搞得如此和气。
有人认为刘秀最终决定废后换太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看出阴丽华的儿子刘庄(后来的汉明帝)要比郭圣通的儿子刘疆更适合当皇帝,但如果是这样,刘疆第一次向刘秀提出去太子位时刘秀就应该同意,何必要等两年呢?要知道,把太子架在火上烤可不是一个高明的选择,如果刘疆被逼到墙角后学习汉武帝的太子刘倨,搞不好又是一场巫蛊之祸。
阴丽华与郭圣通的地位、处境都太像了,二者都有庞大的家族势力,都在刘秀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了刘秀一把,刘秀称帝后,二者背后也都聚集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阴、郭二人就连与刘秀诞下子嗣数都一样的。
阴丽华与郭圣通几乎在所有领域都能实现平衡,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二者在刘秀心中的地位。
阴丽华与郭圣通都有大恩于刘秀,没有阴丽华,刘秀未必能够逃脱龙潭虎穴,没有郭圣通,刘秀能不能在河北的群雄争霸中胜出都是一个未知数。
唯一的不同是刘秀与阴丽华的联姻是自己主动选择,而与郭圣通的联姻则有被胁迫的意思。
刘秀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政治家,他能够很清楚地理解各方的利益点,并尽量不去触碰各方的底线,这样的人非常“懂事”,与这样的人共事时会感觉很舒服。
但是越是这种“懂事”的人,其实是越不喜欢被的胁迫的,真定王刘扬那一套咄咄逼人的表现以及后来还在关键时刻反叛的劣迹,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刘秀与郭圣通之间的关系。
郭圣通是不幸的,她的命运从未由自己掌控,从被舅舅真定王刘扬当做工具人与刘秀联姻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在之后的生活中,无论她做什么,都会被打上真定王刘扬的烙印。
但郭圣通又是幸运的,政治天才有很多种,而刘秀属于“懂事”又相对有情有义的那种,如果遇到的是如汉武帝那种绝对无情的政治机器,郭圣通母子,甚至整个郭氏家族别说得到什么补偿,连活命的机会都微乎其微。
权力是最可怕的毒药,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友情、爱情甚至亲情,在巨大的权力面前都会被轻易碾碎,从这个角度上讲,郭圣通能够在权力旋涡中逃出生天,这结局,便已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