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你策反那个人,现在到什么地步了?”
1937年10月,山西王阎锡山在自己的官邸接见了自己的秘书、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总干事梁化之,开门见山问了这么一句话。
“报告阎主任,那小子软硬不吃,是花岗岩脑袋,冥顽不化!”梁化之咬牙切齿地说,“既然不能为我所用,我看啊,不如杀了他”。
阎锡山摇摇头说:“此人一身才干,如张良、韩信再世,杀了他太可惜了。”顿了一顿,阎锡山又说:“留下嘛……将会贻害无穷,难呢。”
他,就是时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二纵政治部主任的韩钧。
在中国近代史上,阎锡山绝对是个权谋高手。清廷覆灭之后,中国诞生了很多军阀,这些军阀不但割据一方,还都想问鼎中原。然而由于能力的原因,那些军阀都成为蒋介石的手下败将,不但没有能登上中国权力最高峰,反而一个个被搞得灰头土脸,连内部都被老蒋渗透,分化瓦解,小独立王国也不复存在。
比如桂系的白崇禧、李宗仁,滇系的龙云、卢汉,川系的刘湘、刘文辉,湘系的唐生智,粤系的陈济棠,新疆的盛世才等等。
唯有山西的阎锡山,硬是把山西打造成百毒不侵的“独立王国”,让老蒋无计可施,一直稳坐钓鱼台,把自己在山西的统治地位保持到国民党丢掉政权。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阎锡山是个机会主义者,善于见风使舵,把握机会。
比如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阎锡山积极支持,不遗余力地表忠心拍马屁。袁世凯倒台之后,阎锡山又摇身一变成为共和英雄,投奔到段祺瑞门下。
中原大战时,阎锡山看上去立场坚定,跟李宗仁、冯玉祥结为同盟,旗帜鲜明地跟蒋介石血拼。大势已去之后,阎锡山来了180度大转弯,又对蒋介石表忠心诉衷肠。
总之,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阎锡山可以不惜任何代价。
在抗战爆发后,阎锡山也是这样,只要是能有利于巩固自己的政权,不管对方什么主义,什么信仰,都可以为己所用,不仅是共产党人,甚至连日本人也可以谈合作。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就是阎锡山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产物。
阎锡山和蒋介石一样,曾经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支持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围剿”,而且还主动派去一个师到江西去参与“剿匪”。
为了防止红色势力在山西发展,阎锡山提出了"思想防共,民众防共,政治防共,武力防共"的口号。
阎锡山没有想到,1936年红军东征来到山西后,蒋介石借着“剿共”的名义,派出5个师开进山西,企图撼动阎锡山的统治。
眼见蒋介石搂草打兔子,对山西虎视眈眈,为了保住自己的独立王国,阎锡山选择了消极抗日。可是日本人并没有因为阎锡山的消极抗日而放过他,抗战全面爆发后,阎锡山很快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阎锡山选择了跟自己过去的敌人——共产党进行合作,企图利用共产党来缓解自己的军事压力。
阎锡山认为,中共及红军虽然是自己危险的敌人,但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他们暂时不会危及自己的存在。而且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坚决抗日,而且深得民心,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于是阎锡山像一只变色龙,停止了反共叫嚣,产生了联共的设想。1936年9月,在阎锡山的默许下,山西进步人士成立了"山西抗日救国同盟会(牺盟会)"。
为了不刺激日本帝国主义,阎锡山下令更名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自任会长。10月下旬,阎锡山邀请共产党员薄一波出面,主持"牺盟会"的工作。
从此,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同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共产党员参加到阎锡山的官办团体中去,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在阎锡山的允许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12月,薄一波训练了1000名“临时村政协助员”,以他们为骨干,发展牺盟会员,以“一带十,十带百”的形式,最后发展到100万会员。
然后薄一波等从中挑选了20000名骨干到国民兵军官教导团中接受培训,学习军事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从中挑选出精英,分别集合在忻州、祁县、太谷、寿阳、平遥等几个地区,组成10个团进行训练,最后组建新军决死队。
需要指出的是,决死队虽然是用阎锡山经费培训建立起来的,但是领导权在我党,各团政治部主任都是由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担任,团以下的政治工作人员也全部由薄一波等选派。
这就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来历,毫无疑问,他是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武装组织。
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在太原山西国民师范礼堂正式成立,他和解放军的诞生日正好是同一天,这恐怕也不是巧合。
决死队下设四个总队:第一总队、第二总队、第三总队、第四总队,(后来升格为纵队)。
每个决死队都有队长和政治部主任,政治部主任其实就是政委,因为国军序列中没有政委一职,以政治部主任替代。
让阎锡山又爱又恨的韩钧,担任的是二纵政治部主任。
韩钧是河南新县人,1912年生,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家境殷实,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洛阳第四高级师范学校毕业后,还考上了北平中国大学。
北平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就在这里传播马列主义。韩钧也在这里接触了进步思想,投身到了“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中去。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韩钧立刻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他加入了共青团,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北平西郊,向工人、农民、中学生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鼓励大家加入抗日大潮中去。
韩钧还发动北平的爱国学生,走上街头请愿,要求联共抗日。
很快,韩钧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投入了位于草岚子的“北平军人反省分院”。这时候的韩钧,刚刚20岁,但是他一点都不惧怕。关进监狱之后,国民党当局动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希望摧毁韩钧的意志。
谁知道这样一来,韩钧意志更坚强了。走进监狱的时候,韩钧只是个共青团员,走出监狱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坚定的中共党员。
4年的牢狱生活,使得韩钧心态更加成熟,下定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组织上并没有忘记这位英勇的战士,一直采取各种方式营救他。在组织的营救下,1936年9月,韩钧终于走出监狱。
当年青涩的学生,如今已经满脸沧桑,他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更加痛恨万恶的制度。为了不让更多人失去自由,韩钧更加激情澎湃地投入到对敌斗争中去。
出狱之后,在薄一波的安排下,韩钧来到太原,参加党的工作。由于韩钧久经考验,立场坚定,因此被任命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军政训练委员会政治部干事。
“七七事变”爆发后,阎锡山迫于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也不得不高呼抗日口号,受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举起抗战大旗。当月,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编入第二战区战斗序列,浩浩荡荡开进山西作战。
至此,国共合作进行抗战的局面在山西正式形成。在此背景下,阎锡山出同意由牺盟会组建武装“新军”,即“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并配发武器弹药。
紧接着,山西青年决死二总队在祁县创立,韩钧被派到那里,担任总政治部主任。
由于决死队都是牺盟会的骨干成员,还接受过军事训练,战斗力不亚于阎锡山的晋绥军,在跟日军的战斗中表现抢眼,受到阎锡山的嘉奖。
太原失守后,晋绥军望风而逃,然而韩钓率领的二总队没有后退,而是留在洪洞、赵城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此举受到了山西民众的欢迎,迅速壮大到了15000多人,二总队也从此升格为决死二纵队。
二纵队的出色表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山西的青年抗敌决死“新军”系列队伍也蓬勃发展,决死三纵、四纵、工卫旅、政卫旅、暂一师等系列“新军”也相继成立。
韩钧没有上过军校,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从何而来?首先是他有与生俱来的军事天赋,其次是韩钧喜欢读书,看了不少兵书。还有就是韩钧政治动员能力惊人,能团结官兵,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因此,决死队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晋绥军。
面对这一现象,阎锡山既喜又忧。喜的是,阎锡山出钱出枪,共产党出人,保住了阎锡山的独立王国,受益的还是他阎老西。忧的是,决死队是受共产党领导,对自己只是名义上的尊重,不受自己控制,他们发展如此迅速,将来尾大不掉,可能成为心腹大患。
对此,阎锡山不能不感到深深的不安和焦虑。在阎锡山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诏安”,让决死队效忠自己,为己所用。
阎锡山首先让自己的亲信,秘书梁化之,前去拉拢韩钧,请他参加宴会,给他发点奖金,暗示跟着阎锡山会飞黄腾达。
但是他低估了共产党员的党性,韩钧对阎锡山的拉拢来者不拒,但是他转手就把阎锡山给的奖金交给了部队。
结果可想而知,梁化之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最后一无所获。
软的不行,梁化之又开始来硬的,以整军的旗号向“决死队”渗透,拿韩钧的决死二纵队开刀。
梁化之先是来了个“捡石头”,把韩钧调到吉县的“军官训练团”任指导员。然后来了个“掺沙子”,试图把晋绥军的军官派到决死队里去。但韩钧软硬不吃,拒绝阎梁化之的调动。
阎锡山得知后,既惋惜,又震怒,发出了“此人杀了可惜,留着是后患”的感叹。
阎锡山经过思想斗争,还是动了杀机,决定除掉韩钧,以绝后患。
1939年底,阎锡山假惺惺建议韩钧回老家看看父母,并让梁化之带给韩钧不少礼品。
韩钧看出阎锡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在返回河南的路上提高了警惕,临时改变行进路线,躲开了晋绥军的伏击。
从河南回山西的时候,韩钧乘坐了国军的汽车到达山西,梁化之的暗杀计划再次落空。
消息传来,气得阎老西大骂梁化之是饭桶。
恼羞成怒的阎锡山,于12月1日把决死2纵派到一线部队向日军发动“冬季攻势”,打算借助日本人的手消灭2纵。
阎锡山同时下令第19军和第61军,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举消灭二纵。韩钧看出了阎锡山的险恶用心,拒绝执行阎锡山的命令。
阎锡山终于凶相毕露,顺势宣布第2纵队为"叛军",下令晋绥军6个军"讨伐"位于隰县和孝义县一带的决死队,将抗日决死队第2纵队包围。
抗日决死队第2纵队在韩钧的指挥下英勇反击,突破重围,转入晋西北,归入到八路军120师。
此后,韩钧任八路军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韩钧投入到了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去。
解放战争中,韩钧协助陈赓将军,任晋冀鲁豫第四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12月,他又马不停蹄地随叶剑英同志走上平津战场,在北平西山指挥部队作战。后来,韩钧又作为解放军代表,参加了与傅作义解放北平的和平谈判。
北平解放后,韩钧出任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市委秘书长兼管委会秘书长。
这时候的韩钧,风华正茂,年富力强,还不到40岁。可惜天妒英才,1949年3月23日,韩钧突然因病去世,年仅37岁。
韩钧将军虽然去世了,但历史将永远铭记他的功绩,他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英雄人物[点赞][点赞][点赞]
阎锡山眼光很厉害吗?
至少是上将
借阎鸡生我蛋,高啊
桂系才是最厉害的能和老蒋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