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决俄罗斯方案,绕过蒙古,中俄天然气管道直通方案曝光!

晓倩说 2025-04-19 18:06:18

近日,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在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上的一席话,彻底打破了蒙古国的“坐收买路钱”的幻想。

当时,在谈到中俄天然气二号线方案时,张大使否定了俄罗斯提出的过境哈萨克斯坦的方案,说那里的管道已经超载,在论坛上,张大使曝光了一份全新的直通方案,从俄罗斯的后贝加尔斯克(距离边境9公里),直连中国的满洲里。

这条信息公布后,想必蒙古国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这不是蒙古第一次在这种能源地缘博弈上扮演尴尬角色,早在2019年,早在西伯利亚力量1号能源管道开工的时候,蒙古国在一边看着就比较尴尬,他们之前想着能借助收取过境费大赚一笔,当时连首都乌兰巴托的房价都跟着管道预期涨了三成,结果一切都落空了。

这条新线路的公布,充分彰显了中方在能源布局上的底线思维:能源命脉,必须抓在中国手里。

蒙古:朝秦暮楚,痛失大国信任,自毁长城。

蒙古国,作为被中俄包裹的内陆国,本可凭借地理优势成为能源枢纽,却因沉迷“第三邻国”幻想,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中俄管道如果直通蒙古的话,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缩短距离,节省大笔的建设费用。

不过蒙古国近年来积极推行第三邻国战略,积极引入美国欧洲等域外势力,从经济合作到军事安全,你要说正常的国际合作,其实也无所谓,关键是它不定心,尤其是这些年和北约不断强化合作,这能让两个邻国放心吗?

2005年,蒙古就参与了北约国家的阿富汗维和行动,2003年至今,每年和美国进行“可汗探索”联合演习,2023年,参加美泰举行的“金色眼镜蛇”军演,北约2021年在蒙古国建立了网络安全中心,提供设备、培训和情报支持。

2025年3月,蒙古国以“和平伙伴关系国”身份参加北约峰会,双方签署合作伙伴协议,明确将合作范围扩展至军事改革、危机管理等领域。

此外,为了吸引美国和蒙古合作,蒙古还主动和美国签署了稀土协议(我们对美限制出口),计划用蒙古国的稀土取代中国的稀土,但是协议签完了,到了执行阶段就傻眼了,首先是建立相关产业链的问题,这方面美国有点技术,但是不足,毕竟稀土提炼技术和产业链几乎都在中国手里,就连美国自己的稀土大多都是运到中国提炼,你这蒙古的稀土挖出来,提炼是个大问题,那你不提炼,先运到美国再说吧,但是它是内陆国,最便捷的通道是走陆路直通天津港,走海运,但是,中方可能同意吗?

蒙古后来又盯上了印度的大国外交,说要不把我们的煤炭卖给你啊,蒙古的思路是,煤炭挖出来,不走中国,而是走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到海参崴,再走海运到印度,这成本高得离谱,印度买不起,最终还是失败告终。

这一来二去,如果天然气管道走蒙古过境,那必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万一它把这个管道当筹码进行讨价还价、卡我们的脖子怎么办?我们不可能留着这个能源安全隐患。

俄罗斯:一条管道两头吃,最终还是对现实妥协了。

在这条管道的建设上,俄罗斯的算盘同样打得噼啪响。他们最初力推过境蒙古的方案,若管道过境蒙古,俄方不仅能每年节省约 12 亿美元的运输成本,还能对蒙古产生政治经济的影响,也能间接影响我们的能源供应,等于就是把这个经济管道变成一个重要的筹码。

不过,显然这边没给俄罗斯如愿,不光过境蒙古被否决,过境哈萨克的方案也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直通方案。

其实呢,近年来虽然两国加强了能源合作,不过价格问题始终是核心障碍。俄方曾坚持参照欧洲市场的“溢价定价”,而中方则以中亚天然气价格为基准,要求大幅折扣。

我们谈判的底气就在于市场需求庞大,从中亚到中东,任何能源国能接上我们的能源管道,那都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我们的卖家太多了,多到俄罗斯也不得不满足我们的要求。

而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那边每年几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市场被关闭了,俄罗斯就更依赖中国的市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挣扎后,俄罗斯逐渐也认清了现实,包括自己的处境、自己的实力,看清了自己,反而促进了俄方对我们的接近,加强了两国的紧密合作,通过合作,两国都得到了想要的稳定性,一个是经济的稳定,一个是能源的稳定。

最后,蒙古国作为中俄的邻国,如果真想从两国的合作中受益,就要摒弃“骑墙”心态,诚心合作,才能有机会获得两国发展的红利,改变自己的命运。

0 阅读:8

晓倩说

简介: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