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成都玉林七巷、八巷又意外地火了。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不为别的,只因为一处老年健身器材,被拍进了一位歌手的MV,并在网上流传开了。由此,便迎来了,上到老大爷,下到学生族的排队打卡。
还被戏称为,成都的迪士尼,成了一个网络名梗。
这件事儿,虽然,有些扰民,但是成都的处理方法却很包容。
辖区派出所给出了警示牌,温馨提醒市民朋友文明打卡。社区也出动了志愿者来维护秩序。
这件事儿,再次以事实证明,成都是个包容的城市。包括对一些新生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包容。
不得不说,这可是成都的独特气质之一。

提到成都,很容易会想到相隔300公里的重庆。
因为,两地有很多截然相反的气质。却在相互扬己抑彼,相互攻击中共生。
我的一位在成都长大,在重庆上班的朋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成都和重庆在很多事情上针尖对麦芒,但是谁也离不开谁。只能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开始,我还以为她这话有些离谱了。
但是,了解过两地之间的"纠葛",包括文化,个性和风物,才终于品出,这位朋友话中的真谛。

无关对错,只说事实。
只要去看看双城之间,朝发夕至的高铁和成渝高速上你来我往的汽车,就一目了然了。
一看便知,成都和重庆,这是两个双向奔赴的城市。
谁也离不开谁。
曾有人总结,重庆是成都的会客厅,而成都又是重庆的后花园。
成都人愿意去重庆创业,求学,吃火锅……
重庆人口头禅经常是,找钱,挣钱,挣了钱之后,到成都买房子过安逸的生活。
可见,在重庆工作,在成都养老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说句实在的,重庆的爬坡上坎,和火炉般的酷热确实不适合老年人。好在有成都在这里兜个底。
再次说明,成渝两地之间有斩不断的脉络。
更有意思的是,成渝之间,有这样割舍不了的脉络。两地人的口水仗却从未停息过。

而且,真的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比如,重庆人豪爽耿直,常嫌成都人不够江湖。成都人沉稳内敛,又嫌弃重庆人急燥粗鲁。
重庆人有求变的雄心,对成都人喜休闲的性格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不思进取。
成都人生活中富有人文底色,却常评价重庆人的底蕴浅了些。
像这种两个城市间相互嫌弃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但是,细品你会发现,其实成渝而地人的多种气质虽然是截然相反,但是,也是在互为补充。
他们之间表面上,扬己抑彼,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取长补短。
远的不说。单说我工作的公司里的两位领导。

一个重庆人,敢闯敢拼,再难的业务都能拿下。一个成都人,事无巨细地把内部事物管得滴水不漏。
两个人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有时也会相互"嫌弃",但背地里却是相互佩服和支持的。
这也是我觉得重庆人和成都人之间很奇特的现象。
有位网友的话,突然点醒了我。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他说:"成渝之间千万别停止争吵!城与城之间争吵是一种风景"
成渝人在"口水仗"中展示自己的城市形象,也是在互通有无。一旦停止争吵,哪一方都会感到寂寞。
哪天重庆不跟重都争了,成都也不跟重庆吵了,那大家才是真疏远了!
这话在理!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也许两个主人公都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实,早都被高情商的网友给发现了。
自古文化的进步都免不了争论不休和持续的辩驳。这也是保持文化的赋新和叠代。从某个角度看,其实是一种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