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月13日,尼日尔突然对华作妖,其军政府领导人下令驱逐中石油的三名中国籍高管,还查封了一个企业的账户。
而这还没完,紧接着尼日尔旅游部也硬刚中国,吊销了中资酒店的营业执照。
要知道,中国在最近几年可是帮了尼日尔不少,现在他们敢这样对我们,难道不是赤裸裸的背叛吗?
那么,尼日尔为何会突然背刺中国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背信弃义?
说起来,应该没人会预料到尼日尔这个西非小国会对中国下手。
3月13日,其军政府领导人竟然签署了一份紧急政令,要求中石油等中资企业的高管在短短48小时内离境。
这是在开玩笑吗?要知道,中国可是帮了尼日尔大忙啊!
回想一下,自从2002年中石油进入尼日尔市场以来,这22年里中国在这片土地上可是下了血本的,总投资额可高达46亿美元!
这在尼日尔的外国投资史上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想想看,这笔钱都用在哪里了?
2008年签署的阿加德姆项目协议,2011年,当阿加德姆油田就正式投产后,尼日尔一下子就从一个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尼日尔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经济革命!
再说说津德尔炼油厂,这个项目可是彻底改变了尼日尔人的生活。
以前尼日尔有过100%依赖进口成品油的历史,油价也是高得吓人。
但是自从这个炼油厂建成后,油价从每升1500西非法郎直接降到了600西非法郎。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普通尼日尔人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油,这可是实打实的民生福利啊!
不仅如此,在2021年就有报道称阿加德姆项目每年为尼日尔贡献的产值占到了该国GDP的10%,税收贡献更是高达8%。
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尼日尔人的就业机会,是多少家庭的生计来源?
而且中国企业在尼日尔不光是赚钱,还热心公益事业。
学校、水井、医院,哪里需要帮助,中国企业就出现在哪里。遇到灾害,中国企业更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这哪里是什么冷冰冰的商业关系,简直就是患难与共的兄弟之情啊!
可是现在呢?尼日尔政府这么做,难道不是在赤裸裸地背叛这份多年的情谊吗?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尼日尔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
说是要改善当地员工的薪资待遇,实际上就是要对中资企业的经营方式指手画脚。
所以这哪里是什么正常的商业谈判,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施压!
而要理解尼日尔的这些动作,我们得先搞清楚这个国家的底气从哪里来。
但是,军政府的这些动作背后,还有一个更现实的考虑。自从去年政变上台以来,军政府就面临着巨大的执政压力。
他们可能以为,中国在非洲投资这么多,就一定会忍气吞声。
毕竟,谁不知道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规模有多大?
但是他们恐怕打错了算盘。在国际合作中,信誉和契约精神才是根本。如果连基本的商业信用都不讲了,那还谈什么长期合作?
但是,这条路真的能走通吗?
自掘坟墓
因为自从军政府上台后,国际援助基本断绝,外汇储备持续下降,国库空虚到连公务员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居然还敢对最大的投资者下手,这不是在拆自己的台吗?
更要命的是,尼日尔现在根本没有独立开发石油资源的能力。
别看他们现在叫得欢,说什么要收回资源主权,但是关键的技术和设备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
就拿石油开采来说,从勘探到开采,从运输到炼化,哪个环节不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这些都是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吗?
军政府可能以为,赶走了中国企业,自然会有其他国家的企业争着来投资。但是他们恐怕想得太简单了。
试问,哪个理智的投资者会把钱投到这样一个朝令夕改的地方?
结语
说到底,尼日尔这次的举动,暴露出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开发问题上的短视和冲动。
现在的问题是,尼日尔这艘已经漏水的经济之船,在失去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后,将何去何从?
恐怕军政府很快就会明白,在国际合作中,互利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只可惜,等他们醒悟过来的时候,可能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参考资料:
凤凰网财经-外媒:尼日尔要求三位中国石油高管离境 关闭中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