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kachu:夏老师您好,最近我对氢燃料发动机产生兴趣,现在总说“新能源”动力汽车迟早会代替燃油动力汽车,而这所谓新能源我想应该不止是纯电,应该也有混合能源一席之地,氢燃料发动机动力来源仿佛更加接近“新能源”这个概念,想问您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能否出现围绕“氢动力”或“氢电混”的汽车产品大量生产,配套基建大面积铺开,相关服务的普及的可能,我们还需要对这项技术能应用在民用交通工具上有所期待吗?谢谢,望回。
答:绝对要有所期待。只是这个时间应该拉到几十年的长期来看。氢的能源化应用迄今已经是一个延续了一二百年的科研项目。自从人类认识到氢这种物质,就已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个想法。最简单的能量物质要想利用它,难度也是最大的。氢实在太活跃了,也极难获取。这个获取指的是以能源方式获取。因为它活跃,所以提纯需要付出的能量显著高于使用它所得到的能量。
利用氢,符合逻辑的方式就是开采氢化合物矿,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它们都是氢与碳的化合物,使用它们就是产生二氧化碳的根源,现在人类最想消除的就是这东西。在精炼这些碳氢矿物的时候,纯的氢也会作为副产品产生,也能收集利用,只是量太小了,而且还是制造二氧化碳时的副产品,有点像混合动力,省油但离不开油。
没有碳的提氢就是电解水,需要大量耗电,如果不采用会产生碳的电,就是水、风和太阳能发电了。电有不用、不存即消失的特性。而一且自然力的终极能源是太阳,属于那种“不用白不用”的概念,因此是能够用来做低效率转换的。用这些自然力发电,大量电解水采氢,具备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目前欧洲在电解水设备上领先,中国在水、风、太阳能发电上领先,双方各自在补短板,就是在获取氢能上竞争了,也相互合作。日本和韩国在燃料电池(可视为“车载氢发电站”)技术上处在领先位置,中国则发挥应用市场巨大的优势,促进这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合作。氢内燃机的研发几经起伏,现在又热络起来了。无论是氢发动机还是车载氢发电站,都会是与电池结合的混合系统。结果不是相互排斥的替代,而是相互结合的共存,这是效率最优化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