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女子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医生:每拖一分钟,死亡率都在增加

樱碟好的养护 2025-04-13 20:44:3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看一系列优质内容。

在这个节奏如钟表齿轮一样精密运转的时代,人们似乎都在奔跑。

城市的街头,每一双脚步都踩在秒针上,生怕落后半拍。但生命,并不总是按照计划行进。

它有时像一根绷紧的弦,在毫无预兆间断裂。

那一天,阳光并不刺眼,宁波的街头一如往常。可在人群中央,一名女子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路人的脚步像被拽住了一样,愣在了原地。

没有人知道,在她倒地的那一刻,她的大脑正在经历一场“电风暴”。

这不是夸张的比喻,而是癫痫发作的真实写照。

电火花背后的真相

癫痫,这个听起来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在我国并不少见。据2021年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癫痫患者已超过900万人,每年新增人群达40万人以上。

它就像一颗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大多数人对癫痫的理解,还停留在“抽搐”和“吓人”这两个关键词,却不知道,这种疾病远比表面更复杂。

它不是某种单一的病,而是一类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发的慢性脑部疾病。

而一次惊心动魄的发作,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可怕的是,若处理不及时,某些类型的癫痫可导致呼吸暂停、脑部缺氧、甚至心脏骤停。

就像那位宁波女子,若不是有人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应急措施,她的生命可能只剩下最后几分钟的倒计时。

每一分钟都在流失的,是大脑的生命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发作形式,如果一次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而意识未恢复,就可能进入这一状态。

医生常说:“每延误一分钟,死亡率都在增加。”这不是为了吓唬谁,而是因为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极其有限。

5分钟,是大脑缺氧能勉强承受的极限;10分钟后,部分脑细胞开始不可逆地死亡;30分钟后,死亡风险大大提高,幸存者也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

这场“电风暴”不只是抽搐,它可能带走记忆,改变性格,甚至让一个人从此与正常生活告别。

她不是唯一一个忽视预兆的人

“可能只是太累了”“最近压力大,熬夜太多”——这些是很多人在癫痫初期症状出现时最常用的借口。

头晕、短暂意识丧失、手抖、幻觉,这些微妙的信号往往被当作小毛病,草草带过。

癫痫发作前常常有“前兆”(医学上称为先兆发作),比如突然闻到奇怪的气味、看到闪光、短暂的意识恍惚等。

它们是大脑神经元轻微异常放电的“预演”,就像火山喷发前的地壳震动。

但大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

就像那位女子,在发作前的一周里,她常感到“脑子像炸毛一样”,却以为是工作太累,喝点枸杞水就能缓过来。

健康,从来不是靠“熬”得来的。

抽搐≠癫痫,但癫痫一定要识别

有人以为,只有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才是癫痫。

其实不然。癫痫有很多“伪装”,它可能表现为:

· 发呆几秒钟,不回答问题(称为失神发作)

· 突然跌倒、肌肉僵硬(强直发作)

· 不自主地咀嚼、拨弄衣物(复杂部分性发作)

如果家人、朋友经常出现这些症状,哪怕只是几秒钟,也应引起高度警惕。

癫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无知和忽视。

健康,不该是“等摔倒才重视”的事

讽刺的是,很多人把健康当做“理所当然”的背景板,直到某一天它突然翻脸,才开始慌乱补救。那位女子倒下前,一直自嘲自己是“打不倒的社畜战神”。

她的朋友圈里,满是凌晨两点的加班动态和“保温杯泡枸杞”的调侃。

她曾经说:“我身体好着呢,年轻怕什么。”现在,她在病床上,重新学会如何吞咽和说话。

生活就是这样讽刺:你以为自己是在拼命赚钱,结果是用命换钱;你以为自己是在坚持,结果是把健康一点点榨干。

科学防控,从认识开始

癫痫的治疗并非无解。现代医学在药物控制、神经调控手术等方面都有显著进展。

70%以上的癫痫患者通过规律服药可以控制发作,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但前提是:尽早发现,规范治疗。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基本的急救和识别常识。

当你看到有人癫痫发作时,不要惊慌,也不要强行压制对方身体。正确的做法应包括:

把病人侧卧,避免误吸移除周围危险物品,防止磕伤不要往口中塞任何东西记录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立即拨打120

这些简单的动作,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分界线。

健康的生活,是最好的“防火墙”

癫痫的诱因很多,其中不少与生活习惯有关。

熬夜、酗酒、过度疲劳、强烈情绪波动、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等,都会诱发癫痫发作。

反讽的是,很多人把这些“诱因”当成了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甚至成为自我调侃的谈资:

“又熬夜成功,成功废了肝。”

“今晚又靠咖啡续命。”“我这记忆力,比鱼还短。”

可这些看似轻松的吐槽,其实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你以为你扛得住,其实是“病”在暗地里等着你倒下的那刻。

反过来,那些坚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的人,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也更高。

健康,从来不是一件“酷”的事,而是一种安静而持续的自律。

结语:每一个忽视的瞬间,都是对生命的轻视

癫痫不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是长期忽视与侥幸的积累。

它就像潜伏在暗处的雷,天气晴好,也可能骤然劈下。

生命是一次无法重来的旅程,我们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选择现在就开始,关注身体的每一个小信号,对健康负责。

就像一个被擦亮的灯泡,不再在黑暗中频闪,而是稳定而温暖地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 《中国癫痫防治指南(第二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学组,2021年版

2. 《实用神经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262705

3.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年鉴(202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