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看一系列优质内容。
每年4月20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这个节气紧连清明,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逐渐升高,降雨增多,为即将到来的夏季做最后的铺垫。

很多人不知道,谷雨是农业上的关键节点,更是调理身体、预防夏季疾病的一个重要时机。
中医讲“春夏养阳”,而谷雨正是“养阳承上启下”的临界点。
这个时候,湿邪开始活跃,肝气渐旺,人体也容易出现上火、湿重、乏力、口干、便溏等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若此时调养不当,往往一进夏天就各种毛病缠身。
民谚有云:“谷雨吃4鲜,夏天病不沾”,这不是一句简单的俗语,而是从古人饮食智慧中流传下来的经验总结。

哪4鲜?为何偏偏是这四样?它们真的能让我们“病不沾身”吗?
一、春笋:清肠排毒,解解“油腻的春天”现代人饮食普遍高油高盐,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摄入的肉类远超蔬菜。到了春末,很多人会有口干、便秘、发胖、食欲不振等“虚火上浮”的反应。
但多数人误以为是“上火”,于是靠喝凉茶、吃寒性食物降火,结果反而加重脾胃负担。
这种“上火”更像是“油腻积压”的信号。
春笋此时正当季,是谷雨时节最鲜嫩、最营养的食材之一。它富含植物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清除积滞毒素。

更重要的是,它低脂肪、低热量,含有丰富的多糖和多种矿物质,能够改善体内代谢状态。
春笋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特点:它能帮助调节肝功能。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春季肝气旺盛,若疏泄不畅,会导致情绪波动、睡眠不稳、消化差。
春笋轻清上行,正好帮助“疏肝理气”。
但需要注意的是,春笋虽好,不可多吃。
特别是肠胃虚寒者,建议焯水后搭配温性食材一起烹饪,如鸡肉、虾仁、姜片等,以中和其寒性。

“雨前香椿嫩如丝”,谷雨时节的香椿是最鲜嫩、最适口的。很多人听说香椿“含硝酸盐”,因而谈之色变,甚至完全不敢碰。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偏概全”的现代健康误区。
香椿确实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但只要及时采摘、焯水处理,其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
与其一刀切地全盘否定,不如学会科学处理。

香椿风味独特,更是一种富含挥发性营养物质的“护阳”蔬菜。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温,具有健胃理气、祛风除湿的作用。
对于春季湿气重、气滞不畅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现代研究也表明,香椿中的挥发油、维生素E,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抗菌、抗炎、延缓衰老的潜在作用。
尤其适合中老年人作为“换季强化营养”的辅助食材。
香椿升发之性较强,体质燥热者要少量食用,不宜与辛辣食物同食。

谷雨节气雨水渐多,湿气悄然加重。人体若调节不当,会出现头重如裹、四肢乏力、口苦口粘等“湿热”症状。
很多人以为这是“春困”或“没睡好”,却忽略了体内湿气作怪。
这个时候,豌豆尖就是一个极好的“清热利湿”食材。
它和一般绿叶菜不同,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C、叶绿素及多种矿物质,具有清肝明目、润燥消肿的作用。

中医认为,豌豆尖性凉、味甘,入肝、胃经,可用于清利湿热、缓解肝郁火旺所致的眼干、疲劳、烦躁等症状。
尤其适合长期对着电脑、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豌豆尖的好处还在于其“轻盈”的营养属性。现代营养学表明,它热量低、饱腹感强,适合春末初夏作为减脂人群的理想蔬菜。
搭配鸡蛋或豆腐清炒,口感清爽,还能补充优质蛋白。
但体质虚寒、脾胃功能弱的人群,建议温食,避免生冷凉拌。

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少吃“野菜”,但荠菜这个“野菜中的头牌”,在谷雨时节却不能不提。
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药食两用,是早春到谷雨之间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蔬菜之一。
现代人经常有一个误区:身体不舒服,就要靠“补”。
但很多时候,身体的不适并不是“虚”,而是“堵”——情绪堵、代谢堵、气血堵。
荠菜性平味甘,具有凉血止血、疏肝明目、调经利尿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它可以帮助调理月经紊乱、缓解春季情绪波动,是春末不可多得的调养之物。
更难得的是,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钙和膳食纤维,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防治便秘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它是天然的“血管清道夫”和“骨骼养护剂”。
荠菜因其野生属性,采摘与清洗需特别注意农残和杂草混杂问题。
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或在熟识的地块自行采摘。

很多人到了换季时节就忙着“补气养血”,但忽略了一个核心原则——顺应时节,调理阴阳。
谷雨吃“4鲜”,并不是盲目追逐“新奇的食材”,而是借助时令蔬菜的自然属性,帮助身体完成从春入夏的过渡。
这四种“鲜”食材,分别对应着疏肝(香椿)、清肠(春笋)、利湿(豌豆尖)、理血(荠菜),每一种都在为身体“打开通道”,而不是堆积营养。

所谓“病不沾”,并不是神奇的保健效果,而是在于通过合理饮食调理,减少夏季常见疾病的发生概率。
湿热不重了,肠道通畅了,气血运行顺畅了,自然不容易感冒、上火、疲惫、发炎。
饮食之外,还要做到这几点吃对食物只是第一步,谷雨节气的养生,还要配合适当的起居调整。
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可帮助调节肝气与阳气升发的节律。
适度运动不可少。

这个时候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等温和运动,帮助气血流通,但不宜剧烈出汗,以免耗伤阳气。
还要提醒一点:此时节的昼夜温差仍较大,切忌“脱衣过快”。
很多人一见气温升高就迫不及待换上短袖,此时“春捂”仍应继续,特别是肩、腹、脚部保暖要到位。
结尾:借一盘鲜食,安顿整个夏天谷雨一过,夏天的脚步就不会停了。每一盘应季菜背后,不只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与自然的和解。
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药,有些“病”,只是身体在提醒我们:你该顺着节气,把自己调整回正轨了。
春天的最后一次馈赠,藏在这四样“鲜”里。

吃得对,夏天自然不病缠。
参考文献:
[1]李军祥,王玉洁.荠菜的营养价值及食疗作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08):192-196.
[2]张伟,李晓东,刘金凤.春笋的功能成分及其营养价值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0):302-308.
[3]周玮,胡晓红,王璐.香椿中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控制措施[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2):4563-4568.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