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八大军区对调,皮定均想起30年前的战友后下令:务必找到他

感人历史故事 2024-04-13 09:45:38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既能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推送,又能方便您阅读、分享、评论。

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皮定均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此时的皮定均并没有忘记30年前在太行山一通浴血奋战的老战友,为了找到老战友的下落,皮定均多次下令:“务必找到他!”

让皮定均惦记了30年的老战友是谁呢?他和皮定均之间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皮定均和这位老战友第一次共事还是在1943年,那个时候林南战役刚结束,七分区立即成立,皮定均担任分区司令员,这位老战友则担任分区政治部主任,他们共同开辟豫北抗日根据地,从此建立相伴终身的友谊。

皮定均的老战友不是别人,他就是最长寿的开国少将张力雄。

1943年,七分区成立后,皮定均和张力雄不但要整顿“新区”,还要携手解决那一年所遇到的自然灾害,残酷的战争和艰苦的环境时时刻刻考验着他们。

那一年,张力雄才刚30岁,皮定均则比他小一岁,由于两人都有着十分坚定的革命信念,为此,在困难之下,他们可以齐心协力,携手共进。

自然灾害导致庄稼颗粒无收,村庄内破败不堪,杂草、杂石布满遍地, 老百姓原先居住的房子也几乎看不出原先的样貌,不是没顶就是没梁。失去居住地的他们只好拖家带口外出乞讨。

部队在这里进驻后,不仅面临着敌军的故意挑衅,还要面临着民不聊生的饥荒,他们不但不能向老百姓讨要粮食,还要想方设法救济群众。

几番讨论后,张力雄和皮定均决定自己动手开荒种地,解决粮食和蔬菜的问题,为此,他们给部队提出每个指挥员开多少荒地、种多少粮食和蔬菜的具体要求。

然而,事与愿违,任务下达后,有些同志缺乏信心,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看来,想要让部队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眼下的局面让张力雄和皮定均焦急起来,但他们暂时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窗外的远处传来一阵“滴滴滴”的号角声,这是起床号。部队人员全部都集合到村外河滩边出操。

到了河滩边,大家看到不远处有几个身影在田间劳作,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皮定均和他的几位部下。

皮定均拿着铁锹正在那里一锹一锹地开荒种地,负责带出操的队员连忙跑去向皮定均汇报,皮定均扔下铁锹,两脚沾着厚厚一层泥巴,迈着大步走到队伍前面来,他看了一眼大家说:“眼看着这里的老百姓日子这么苦,咱们开荒种地,减轻他们的负担,这是我们每个军人的职责,谁也不能例外,就从我这个司令员做起!”

说着,他回头一指:“这块荒地,就是我们的任务!”

说完,皮定均便转身迈着大步回到河滩边继续劳作。

当时,所有的出操同志全部鸦雀无声,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向司令员学习!”

大家情绪瞬间高涨,纷纷跑回机关驻地,拿上农作的器具到田里干了起来。

从那之后,皮定均和张力雄便采取实行包干制的办法,效果非常好,后来在皮定均和张力雄的带领下,解决了当地粮食问题。

生活得到改善,同志们原先低落的情绪也高涨起来,一天,张力雄幽默地对皮定均说:“司令员,你的那块责任地作用大啦!不但生产了粮食,还带动起整个部队啦!”

闻言,皮定均爽朗一笑说:“若要人下水,自己先脱鞋嘛!”

生活再苦,伙食再差,皮定均和张力雄从来不吃小灶,他们同战士们一样吃山芋、吃野菜、吃野果,也跟身边的警卫员一样睡地铺,和战士们一样穿粗布鞋。

不搞特殊是皮定均和张力雄的原则。

从开辟太行七分区到豫西区并肩作战,再到后来中原突围时分手,他们二人前后一起战斗了4个年头。这些年里,皮定均和张力雄率领太行七分区部队和中原一旅、三旅等部队转战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同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打了许多仗。

战争期间,皮定均和张力雄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皮定均打仗时,非常注意细致周密地分析研究敌情、地形等,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不打鲁莽仗,好几次,皮定均都是亲自带着侦察队人员摸到敌人前沿几米处去观察敌情。

为了这事儿,张力雄劝阻过好几次,希望他可以注意,但皮定均常常不顾自己安危,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这样他才能放心。

一年后,皮定均接受新任命,他将去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分别之际,皮定均一定要把唯一一部电话机送给张力雄。

电话在那个年代属于作战工具,张力雄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即便他也需要电话,但是真的不能收。见张力雄不收,皮定均又从别处找了一份别的礼物送给他,是一个望远镜。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成立。

中原位于全国心腹地带,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蒋介石视中原解放军为心腹大患,必欲歼灭而后快。

“皖南事变”再次上演。

1946年6月中旬,蒋介石调集7个整编师,组成了进攻中原解放军的第一线部队,全军人数高达30万,任命刘峙为总指挥,并向中原发起围攻。

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第一旅作掩护,保障主力突围的后侧安全,完成任务后,一旅自行选择突围方向。

这是在敌人重兵压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主力部队和机关安全转移,不得不作出的“丢车保帅”决定。

皮定均临危受命,向王树声许下承诺:“请首长放心。”

王树声做了最坏的打算,他悄悄告诉皮定均:“这次恐怕是难了,不少领导和干部都为自己准备了一套便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皮定均点点头:“我知道的,我知道大家都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作战会议结束后,张力雄叫住了皮定均,他饱含深情喊了他一声:“皮司令!”

短短的三个字,却道出张力雄对皮定均的满满担忧,两人眼含热泪对视良久,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如果有什么意外,这将会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个拥抱。

一个东突,一个西进 ,难舍难分。

去前线前,皮定均和张力维互相在对方的笔记本上留下这样的一句话:“活下去的要给牺牲了的送花圈、开追悼会。”

战争经验充足的皮定均不走寻常路,调动国民党军队朝着错误方向进攻,经过三天的顽强斗争,中原军区主力顺利越过平汉铁路向西突围。

两年后,皮定均和张力雄重逢在淮海战场,再次相见时,他们谈起中原突围互相在笔记本留言的往事,两人就当年之事感慨万千:“活着真好!”

中原成功突围让毛主席大喜,为此,这场战役的顺利拿下,也成了1955年破格批示皮定均为开国中将的理由。

而皮定均的老战友张力雄,则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来在党中央的安排下,张力雄去了成都军区担任第13军的政委。

在军区表现优秀的张力雄,在1961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来又被党中央调到了云南军区工作。

1973年12月,这一年,毛主席整整80岁,他的身体越来越力不从心,为了国家的长久治安,毛主席不得不开始安排后事,为下一代领导人打好基础的想法也越来越明显。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负责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认识到,整顿军队是刻不容缓的工作,为此,他派出工作组,下到各大军区了解情况。

事后,叶剑英针对现状提出组织、调整军队的建议,也就是后来的八大军区对调,他的建议被毛主席采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皮定均来到福州(对调前,皮定均在兰州军区工作),并担任军区司令员。

看着福州的城市风貌,皮定均想起了生在福建省上杭县的老战友,也就是30年前在太行山一道浴血奋战的张力雄,他已经好久没有张力雄的消息了,也不知道张力雄现在过得如何,为了找到昔日老友,皮定均下令:“务必打听到他的下落!”

两人再次见面,是在两年后的1975年。

1975年的一天,工作一直未能尘埃落定的张力雄正在总参第一招待所的庭院里散步,他为自己的工作感到焦虑,就在此时,张力雄突然听到楼上有人大喊一声:“姓张的!”

多么熟悉的声音啊!

张力雄立刻抬头向上看去,立刻看到了那张自己惦记多年的面孔。

老友见面后,彼此都非常激动,皮定均关切问道:“你现在怎么样?身体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前两年我还专门派人打听过你的下落,但是都没有消息,你这些年在干什么呢?”

闻言,张力雄深深谈了一口气,虽然多年未见,但彼此之间的默契依旧存在,即便张力雄没有说出他最近的情况,皮定均也大概猜出来了。

皮定均再次关切问道:“你下一步准备作何打算?对工作有什么考虑呢?”

张力雄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我现在这种情况,谁敢要啊!”

闻言,皮定均大力拍了桌子一把说:“我要!我敢要!怕什么!你可是老红军!我了解你!”

听到老战友这般信任自己,张力雄的眼泪顿时蓄满眼眶。

心系张力雄工作的皮定均建议他同自己一道去福州军区工作,然而,这一提议却被张力雄拒绝了,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怕是胜任不了军区的工作,再加上自己福建是自己的老家,如果回乡工作,必定会带来口舌之争,张力雄不想给皮定均添麻烦。

两人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让张力雄去江西省军区工作。

1975年6月,毛主席圈阅了军委上报的正军职以上干部任免方案。看到名单上的名字后,毛主席也陷入到回忆中,这份名单上的老同志们大部分都是毛主席曾经的战友,虽然时隔多年,但主席依旧记着他们。

看到张力雄名字后,毛主席毫不犹豫批示:“同意他去江西担任军委主任!”

毛主席曾是支撑张力雄走出二万五千公里长征之路的信念,也是张力雄一生的信念。

刚参加革命后的张力雄是基层干部,他常常能够听到上级传达毛主席的讲话、指示和命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也与日俱增,为此,张力雄将见到毛主席设为眼下必要达成的目标之一。

1934年的一天,正在闽西北作战的张力雄,收到上级让他代表红34军到瑞金参加全国政治工作会议的通知,总共有258名代表参加。

接到指示后的张力雄十分高兴,他终于可以见到毛主席了。张力雄的期待没有落空,在会议闭幕式上,他见到了毛主席。

见到毛主席后,张力雄十分激动,急忙挤上前,稳稳当当、恭恭敬敬给毛主席敬了一个十分标准的军礼,看着眼前精神抖擞的年轻小伙,毛主席很满意,主席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啊?是哪个部队的呀?”

“报告!我叫张力雄!是34师100团的!” 张力雄高声回答道。

“好!真好!你是哪里人呀?” 毛主席接着问。

“我是才溪乡的!”

“噢!才溪乡是个好地方,我晓得,我晓得,这地方出了很多优秀战士啊,你要同他们一样,争取做模范。”

“是!”

“争做模范” 变成了21岁时张力雄的目标。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踏上长征之路,长征开始时,张力雄担任红军五团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们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抢渡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天险。

一路披荆斩棘,战胜种种困难,每当支撑不下去时,张力雄都会想起毛主席,必须要坚持下去,毛主席还在前方等着他们汇合呢!

咬牙,坚持,坚持,咬牙……

最终张力雄带领着大家成功走过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和川西北等地区。

而上文提到的中原突围和淮海战役,也都留下张力雄奋力拼杀的身影,对于他的英雄事迹,毛主席始终有耳闻,所以在看到张力雄名字那一刻,毛主席毫不犹豫同意调他去江西担任省军区政委。

毛主席的这一举动,也印证了皮定均那句话:“你是老红军!我了解你!党了解你!”

张力雄接任新工作后,依旧跟皮定均保持联系,1976年7月,张力雄去福州军区参加会议,晚上在看电影的时候,又遇到了同在场的皮定均。

电影开始播放,而皮定均的注意力却不在银幕上,他悄声对张力雄说:“我明天要去东山岛协调三军演习,然后还要去北京一趟,我要去参加朱老总的追悼会,你这些年一直在外,很久没有回家了,这次来到福州,你也借着这次机会,回家看看,路上注意与我保持联系……”

皮定均为自己考虑的如此细致周到,他的关系让张力雄十分感动。

皮定均和张力雄之间的关心是相互的,当张力雄看到皮定均眼下的黑眼圈时,担忧说道:“你的眼睛刚做完手术,要多注意休息啊,少用眼,我知道这次演习很难,你要注意安全啊!”

电影结束后,皮定均和张力雄结伴来到电梯前,这两位相识几十年的老友却在此刻客气上了,他们互相谦让着对方,张力雄坚持先让皮定均先走,皮定均则坚持先让张力雄先走。

最后是皮定均先离开的,谁能想到,皮定均这一离开,竟成了永别。

1976年7月7日上午,皮定均乘坐的直升飞机划破宁静的天际, 以高速地下降速度落地,飞机坠毁,无人生还。

得知皮定均意外逝世后,张力雄悲痛欲绝,他哭着喊着,大脑一片空白,他怎么就去世了!他才62岁呀!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对于张力雄来说,只能是接受现实,然后好好的去跟老友告别。

皮定均逝世的第六天后,福州军区为他举办了追悼大会。那天,张力雄含着泪水悲痛地站在皮定均灵前,然后为皮定均奉献上花圈,泪眼朦胧中,张力雄似乎又看到了1943年春天,在河畔边挥着锄头为百姓开垦荒地的皮司令员……

皮定均去世后,张力雄继续坚守在自己的革命岗位上,戎马一生,他成了全军军龄最长的军人(111岁时去世),于2024年4月2日下午在南京逝世。

皮定均和张力雄是革命历史的“明星”,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要将革命事业推动到底。

本文由“静心历史”原创首发,作者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搬运,侵权必究,谢谢配合。

0 阅读:0

感人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