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1年的“熟蛋返生孵小鸡”事件曾是中国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起源于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宣称,一群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个奇特实验,将熟鸡蛋重新变成生鸡蛋,并将返生后的生鸡蛋进行孵化成雏鸡。这个事件最后揭露出来的真相让人十分震惊。
网络图片
事件经过:
这个事件最初的起源是一篇名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的论文,它声称在中国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发生了一个让熟鸡蛋变成生鸡蛋的神奇事件。文章宣称:“‘鸡蛋返生’,顾名思义,由熟鸡蛋再变成生鸡蛋。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奇特的现象确实在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发生了。一群特别培训的学生,在郭萍老师指导下,正在进行一个奇特实验,即熟鸡蛋重新变成生鸡蛋,并将返生后的生鸡蛋进行孵化成雏鸡,并且已经成功返生了40多枚。”论文的作者是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和河南某医院医生白卫云。这篇论文在知乎、微博等多个网络平台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这篇论文最终被证明是虚假的,事件最先被揭露的是一名微博用户,他发现论文中使用的雏鸡图片与在线商店售卖的雏鸡图片完全一致。此后,一些专家学者和媒体也对这个事件进行了深入报道和调查,并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广大网友们开始对这篇论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和质疑,认为这是一场非常失败的骗局。
首先,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没有资格进行这样的实验,更不用说孵化鸡蛋。
其次,这篇论文的实验过程不可重现,且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因为鸡蛋孵化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和生理过程,包括受精、胚胎发育和孵化环境的控制等等。熟鸡蛋已经经过高温加热处理,其中的蛋白质和其他重要成分已经发生结构变化,无法再进行正常的孵化过程。
因此,通过常识就可以判定这篇论文所描述的内容是不可能存在的,并且没有任何科学研究可以证明熟鸡蛋能够返生孵化成小鸡。这样的情况违背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小央视频
处理结果:
事件引发的质疑和关注逐渐扩散,究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小插曲,还是一个舞弊和欺诈行为?这些问题持续发酵。最终,事件的处理结果如下:
1. 论文作者郭萍向公众表示歉意,口头承认其误解和无知,以及不了解科学研究所需要的规范和标准。
2. 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发表声明,表示对此次事件深表歉意,并宣布停止一切违规经营活动,对涉事人员严肃处理。
3. 《写真地理》杂志被停刊整顿,主要负责人被责令辞职,责令整改。
4. 北京市民政局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取缔了“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认定其为非法组织。
网络图片
为什么要炮制这种无脑论文呢?
郭萍校长的行为方式在教育培训行业中并不鲜见,她通过编写各种论文、获取各种头衔和举办讲座来营造出专业、权威的形象,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报名参加课程或购买服务,从中获取经济利益,说到底还是为了生意。
1. 炮制虚假的权威和专业形象。郭萍通过自称专业论文作者、拥有医生背景以及加入非法社会组织等手段来打造权威人设。在2020年10月,河南大河报和大河客户端发表了一篇题为《萍生不息追梦不止丨访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的报道,对郭萍进行了详细介绍。
报道中提到郭萍的多个头衔,除了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身份外,她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河南省科技咨询专家等。此外,她还担任中国科学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心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心脑教育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以及北京正兴军民融合中心培训部副部长、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副理事长和河南站站长,还是国际华人超心理学会中国分会秘书长和华中分会会长等。
此外,在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的官网上,也有郭萍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履历。报道称,她在郑州大学拥有超过20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并最早引入和传授大脑成像开发项目,致力于青少年潜能开发工作,打造了中原地区的“最强大脑”开发培训基地。
这种做法旨在为自己和学校增加信任度和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
网络图片
2. 在教育领域利用虚假论文和伪科学的方式吸引家长。本事件中,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伪造论文来宣传他们学校的教育方法。这种做法是为了让家长误以为他们提供了独特和神奇的教育方式,从而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培训班。
3. 最后是通过高价收费,把“望子成龙”的家长当作韭菜收割,从而牟取暴利。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在宣传中公开了高昂的课程费用,甚至提到具备特殊资质的学生要支付更高的费用。在“春霖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多篇培训班招生文章都标明了相关课程的价格。其中包括一些高价的课程,一套潜能训练为期四天三夜的课程,售价为1.28万元/人,前20名报名还享有优惠价格为9800元/人。在媒体采访中,郭萍提到了更高的费用:“如果孩子具备资质,学半年要花费6万元。如果孩子具备悟性,还有其他课程需要额外付费。”这种手法利用了家长们对于子女教育的追求和期望,吸引他们花费巨额资金来报名参加培训班。
网络图片
总结:
1. 教育培训机构不能够无底线做事。一些机构通过编造虚假的论文、头衔和讲座来吸引家长,从中获取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家长的欺诈和骗取,也对教育行业的信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2. 所有这些套路和理论都是为了牟取经济利益,利用家长的焦虑和期望来进行欺诈和骗取钱财。家长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和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有信誉的教育机构,不要被华而不实的宣传所迷惑。
3. 社会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保护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需要采取严格措施,确保教育行业的公正和透明,让家长和学生能够放心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