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位住在上海的漂亮女人,因嫌弃正部级丈夫的工资少,果断提出离婚,并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富商。这个女人名叫陈碧莲,被她所嫌弃的正部级丈夫,就是赫赫有名的国民党中将郑洞国。
陈碧莲出生于江西上饶一个显赫家族,父亲早年留学日本,还是早期的同盟会成员,回国之后曾经从政过一段时间。后来因厌倦政治,毅然退出政坛,专注于法律和教育事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大律师。
得益于良好的家世渊源,陈碧莲有着相当的文化功底,除了精通英语外,她还擅长钢琴、绘画和小楷,再加上姣好的容貌,无论出现在任何的社交场合,陈碧莲都是令人瞩目的焦点。
1933年,17岁的陈碧连在堂姐家遇到了刚刚从战场上走下来的郑洞国,两人一见钟情,没几个月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尽管郑洞国在婚后继续四处征战,和陈碧连聚少离多,但军队一旦开始休整,无论距离多远,陈碧连必会前去与郑洞国团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郑洞国在前线保家卫国,与敌人作战,陈璧连就留守在后方,积极筹钱筹物,支持丈夫的事业,为抗战做贡献。后来,郑洞国被派往印度作战,陈璧连不顾飞越驼峰航线的危险,毅然前往印度看望丈夫。
好不容易熬到了抗战结束,陈碧莲和丈夫还没团聚在一起过几天舒心日子,蒋介石又发起了内战,夫妻二人再度分离。两年以后,郑洞国被困长春,陈碧莲不断写信询问丈夫的情况,埋怨他对“党国”的愚忠。
眼看着等待援军已经没有任何希望,摆在郑洞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拼死突围,或是起义投诚。眼看着部队士气日渐低落,郑洞国拒绝了使用毒气弹突围的指示,站到了人民这一边。
听说郑洞国正在哈尔滨解放区学习,陈碧莲立即前往哈尔滨,之后夫妻二人移居抚顺,一直住到1950年,因郑洞国身体不适,夫妻二人回到了上海治病,还在政府的关照下住回了原来的房子。
夫妻二人的生活经历了聚少离多的战乱,算是稳定下来,但二人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痕。郑洞国病愈出院后,一直赋闲在家,直到1952年受邀进京任职,享受正部级待遇。
但陈碧莲已经习惯了上海奢华的生活,她不愿跟着郑洞国进京,过依靠死工资的日子,便以水土不服拒绝北上,并执意提出离婚。就这样,一对相爱20年的夫妻,自此分道扬镳。
离婚之后,陈碧莲嫁给了上海的一名富商,期待中的好日子没过多久,这名富商的企业接受国家改制,他们只能靠着定息过活,之后这名富商又入狱多年,等出狱之后,反而还得依靠陈碧莲和郑洞国离婚时分到的财产勉强度日。
自幼没吃过苦的陈碧莲,如今也开始品尝生活的艰辛。
1972年,在富商丈夫病逝后,陈碧莲前往北京,想要和郑洞国复合。郑洞国去探望过一次,留下些钱物后,再无其他表示,陈碧莲也只能悻悻地回到上海。尽管复婚不成,但陈碧莲和郑洞国的后人却始终保持亲近,见面之后也总是谈起和郑洞国的旧时光:“我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当年不该与他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