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原本是想造福百姓,为何村民会不断告状?

半凡评国际 2023-03-02 04:41:02

1960年,林县人民响应“重新安排山河”的号召,决定在当地修建大型水利灌溉工程。通过数年的苦干,“人工天河”红旗渠成为现实,它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

从该引水工程建成的结果来看,其实现了“造福百姓”的本意,但为什么在修建过程中,会遭到村民的不断告状呢?

红旗渠修建意义重大

红旗渠引水工程

其实对于当地村民而言,引水工程起建,是建在了他们的心坎上。历史上,林县总是以“苦旱”著称,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历代都会在林县主持水利工程的兴修。像元明时期的“天平渠”、“谢公渠”等,都在建成后起到了缓解当地干旱的作用。

后来在修建红旗渠时,有关部门也将这些河渠考虑进红旗渠工程内。红旗渠规划好以后,林县地区的人民公社各自组建分指挥部。

红旗渠修建过程

在公社领导人员的组织下,数万民工携带铁锹以及小推车等,奔赴到工地,决定利用这些地传统而原始的劳动工具,将红旗渠修起来。

林县人民能下决心修渠,其实也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毕竟当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林县人民没有足够的经费,更没有先进的铸建工具,工程队不得不自己想办法筹集资金,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各项物料都是能省则省。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

比如开山时所使用的炸药中,就有很多是工程队自制的,仅这些炸药就为工程队节省下500多万。靠着如此节俭的手段,再加上林县人民“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以不怕牺牲的精神,硬是让红旗渠实现竣工。

遭到村民不断投诉

但就是这样一个集民力、能造福百姓的引水工程,修建时当地村民却在不断告状。原因很简单,林县百姓并不认为红旗渠可以靠人力建成,毕竟他们祖祖辈辈,根本没有人参加过如此大工程的修建。

宏伟建筑红旗渠

那时候,有人说“林县难以修成如此艰巨的工程,完成如此庞大的任务”,也有人说“群众力薄,没经济没技术干不了”……甚至还有一些人指责红旗渠工程负责人杨贵是想要当秦始皇、隋炀帝之流。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壮志凌云,誓要开出一条大渠改善当地旱情的民工们,情绪逐渐低落,他们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痴人说梦。

红旗渠施工中

1960年6月中旬,有一天城关公社槐树池村的民工在施工期间,一块高处的石头突然坍塌滚落,此次意外事件造成9个民工当场毙命,另有3人身受重伤。

原本大家心里就直打鼓,这一下众人更是认为杨贵莽撞,偏激一些的干脆指责杨贵“不管群众死活”,“红旗渠就是一个死人渠”的说法也就此传开。

红旗渠施工遇到了很多困难

当然,舆论层面出现这样的说辞,也是因为当然工程队的爆破作业,不仅很危险,其巨大的声响还惊扰了附近村民的牲畜。

而最让村民无法接受的是,施工会不可避免地征用土地,土地可是那个时代最珍贵的资源,其与百姓的生存息息相关。

为了阻止工程继续下去,附近村民干脆一纸诉状将工程队告了,杨贵拿到工程整改的通知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杨贵也清楚,要是不能好好地协调个中关系,红旗渠工程肯定会面临关停。

毛主席接见杨贵

积极解决问题

为了将红旗渠工程进行下去,杨贵决定先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杨贵表示: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了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红旗渠决不能半途而废!”

而相比于当地村民,干部们大多读过书,眼光也相对长远些,谁都清楚红旗渠一旦修建成,必将给当地带来难以言喻的好处。所以干部们的观点也都很统一:

“既然愚公能移山,我们修渠有何难,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

志存高远修渠

从红旗渠修建期间出现的问题来看,最好是先解决土地问题以及群众财产问题,这些赖以生存的东西得到保障后,才能与村民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经过协商后,杨贵提出:如果红旗渠工程占了某位村民的田地,那么就“另划田地”给村民;

进行爆破作业时,对施工范围和爆破当量进行更加细致的规范,尽可能减少扰民,若无法避免扰民,就提前给附近村民打好招呼,让村民们有个准备。

红旗渠修建中

最后还有民工的安全问题,杨贵经过勘察,发现红旗渠工地上最大的危险除了落石就是塌方,为了排除这些隐患,杨贵吩咐指挥部成立了排险队。

这个排险队中,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比如说队长任羊成,他当时第一个报名加入到排险队,用任羊成的话说就是:

“我知道那是在拿着生命干的事儿,可是我想总得有人干吧,共产党员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任羊成为红旗渠修建立了大功

后来任羊成回忆大家一起修建红旗渠时,说起在鸻鹉崖的一次经历。任羊成等人去鸻鹉崖排除山上松动的石块前,当地群众曾多次劝阻他们,在群众看来,任羊成等人开山放炮的行为,会惹怒山神,不仅如此,群众们还说:

“鸻鹉崖是一个鬼门关,猴子爬不上,禽鸟不敢攀,这是见阎王的地方,人可不敢来啊。”

但这没能阻挡住以任羊成为首的排险队,任羊成身先士卒,亲自上阵跑去鸻鹉崖排险。过程中任羊成被一块石头砸中嘴部,门牙被直接砸倒在舌头上。

晚年时期的任羊成

任羊成强忍疼痛,硬是将4颗门牙别了出来,这导致任羊成的脸肿得老高,不仅如此,长期的高空悬空作业,让任羊成腰上布满了鸡蛋大小的血泡。

杨贵每次看到任羊成要上的血泡,都会忍不住心疼得落泪,而任羊成等排险队员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渐渐的,绝大多数人不再反对红旗渠施工。

工地上更是流传着“排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的顺口溜,民工们纷纷以任羊成为学习榜样,一门心思扎在红旗渠工程上。

任羊成和排险队员悬空作业

伟大的红旗渠

据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之声的报道,红旗渠施工过程中,林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

“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在坚韧陡峭的绝壁山巅挖砌垒筑宽2米、高3米、总长度达到1500公里的引水墙。”

同时,有足足81位修渠干部群众献出了生命。正是因为有大量不怕流血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存在,红旗渠引水工程才能顺利修建完成。

红旗渠修建中

红旗渠无疑是伟大的,周总理后来谈到红旗渠时,也非常直白地表示:

“第三世界国家的朋友来访时,要让他们多看看红旗渠是如何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

参考资料:

《我国的红色水利遗产——从红旗渠谈起》 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之声

《红旗渠:让太行山低头的“人工天河”》 人民政协网-春秋

0 阅读:12

半凡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