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之“拿饥饿说事儿,借此贬低六七十年代,实则用心险恶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4-13 12:46:43

看了来网名“LSA王信天翁”文章《别被骗了?有人拿饥饿说事儿,借此贬低六七十年代,实则用心险恶》,作为经历过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的,过来人,真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中国幅员辽阔,农村各种恶劣条件的都有,到了上个世纪末,我国农村人口才完全解决吃不饱饭的问题,七十年代要饭的还不少,有时一天能来还几个,那时是名副其实的要饭,能要到半个窝头的机会很少,一般就是给一口。因为各家的粮食都不富裕,可以说都不够吃,只有计划着吃,野菜、树叶(榆叶槐花等)、地瓜等搭配着吃,才能维持下来新粮,如果敞开肚皮吃,真正的吃饱,一年要缺几个月的粮食。

饥饿个年代是很正常的事,因为那个时候不是正常意义的吃饱,很多情况下是干粮不够粥来湊,是喝饱,所以小孩常常饿不到饭时,总是盼着赶快吃饭。

那时饥饿是回避不了事实,因为像我这样六十岁左右切实的经历过七十年代,八十岁左右经历过三年特殊时期的还大有人在,要抹杀那段历史,起码也要等到几十年以后,我们这些人证不在了。

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就作者的一些言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1、网上凡是涉及六七十年代的文章,在评论区总是有人以饥饿来贬低那个时代,其真实目的是诋毁一代伟人,冲击人们的信仰,扰乱民心,可见其用心是多么的险恶!说六七十年代的人们都生存在饥饿当中,完全是这些人的主观臆断

以上是作者开头的几句话,也算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吧!

我写东西从不罗列数据,数据可以造假,但人的感受,肚子有数,一些众所周知的社会现象更能准确的体现社会现实。

看看截图中语录:如果不饿肚子怎么会有这样话,类似的话其实到处都有,农民几千年就是这么过的,几千年农民一直在饥饿线上挣扎,我奶奶常说的“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受穷。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都是计划着吃,不计划吃就会断顿。比如五八年人民公社大食堂,为了体现新生事物的优越性,开始敞开肚皮吃,结果几个月吃完了半年的粮,这是挨饿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如何不饿肚子,粮食能满足供应何必要“粮本”,何必用粮票。

如果那个时候,实行现在的粮食政策,取消公粮,农民留足自己的口粮,然后剩余的再卖给国家,那么三年特殊时期,饿死的就不会是生产粮食的农民,而是城市居民。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饥饿是实情,实话实说怎么就是诋毁,农民饿肚子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口粮,自己饿肚子还不能说,说吃不饱就是用心险恶,看到这里我都有骂人的冲动,感情挨饿不是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2、你说“城镇居民没有饥饿”没有饥饿这我也承认,我也承认那个时候城镇居民能够吃饱,但是吃不好,肉蛋奶极少。

你也承认定量三十斤左右,供应什么,吃什么,也没有有选择的吃,也没有敞开肚皮吃,也就是只能满足最低的生活标准。

要知道那个时候城市和农民相比有天壤之别 ,被农民称作铁饭碗。

城市居民就这种现在看了都不如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在那个时代对农民来说,几乎就是天堂,可见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3、广大农村少有饥饿,真是这样吗?

这位网友说:

“那时候,农村普遍实行交公粮制度。除了交给国家公粮之外,自己都有剩余,如果确实粮食不够吃了,还可以有返销粮可用。”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这位网友没有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经历,

你说“除了交给国家公粮之外,自己都有剩余”,那还用说吗?

关键是剩多少?

那时有个说法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才是农民自己的!

为什么那个时候,生产粮食的农民挨饿?

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粮食产量低,国家首先要满足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供应,再就是国家的粮食储备、出口等粮食需要,再留足种子粮、饲料粮,剩下的才是农民可以分的口粮。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我们鲁西北基本上都是每年每人平均二百多斤粮食,小麦一般年份30-50斤,其他就是玉米和杂粮,这些粮食肯定不够吃,那么一种主要副食就是地瓜了,印象中一年有半年的人时间在吃地瓜,冬季吃鲜地瓜,春天吃地瓜干,我记事比较深刻的七十年代一直如此,直到八十年代初,包产到户的前一年。

农民那时候能吃饱吗?我想严格的说应该是喝饱,干粮不够粥来凑,喝上两大碗粥,肚子就有点撑了,算饱吗?

应该算吧!不过是水饱!

对于六七十年能不能吃饱饭,历来争论不休,原因可能标准不一样。

怎样才算吃饱饭,我想起码主食,馒头或玉米面窝头能敞开肚皮吃,才算吃饱吧!

我想那个时候,城市居民勉强能吃饱,农民只能算水饱。

这位网友说:吃饭质量可能差一些,但是饥饿的确是不存在。

我的感受其实经常处于饥饿中,水饱不撑时候,半晌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那个时候,小孩到地里经常找能吃的东西,爬瓜遛茄子、烧黄豆、闷红薯、燎麦头、烧玉米等是常干的事,因为肚子饿!

这位网友说:那时候,让人们吃饱饭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事,怎么能会让人饥饿吃不饱饭?

让人吃饱饭是国家最重要的事,这话不假,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粮食重视有用吗?

你以为三年特殊时期,饿死那么多人是因为国家不重视吗?

3、那时候,物价既便宜又稳定。大米每斤2角3分,面粉每斤1角8分,猪肉每斤7毛多钱,鸡蛋每斤4毛多钱,蔬菜都是每斤几分钱。小孩子吃的面包每个1角2分,月饼每个1角5分,饼干每斤5毛多钱。

那时候物价稳定这个我承认,因为几乎没有自由市场,物价当然稳定。

但是真的便宜吗?

那个时候教师和普通工人工资30元左右,按你说的物价能买多少东西。

大米130斤

面粉167斤

猪肉43斤

鸡蛋75斤

饼干60斤

现在即使农村老年妇女,找个打扫卫生或者到冷库整理蔬菜的活,一个月至少1500元,年轻工人工资一般不低于3000元左右。

按最低工资1500元计算:

一般大米按3元计算,能买500斤

一般面粉按2.5元 能买600斤

一般猪肉按20元 能买75斤

一般鸡蛋按5元 能买300斤

我这是按最低工资计算的,而以前是按中等工资计算的,再说,那时能挣工资的很少,而现在即使60岁左右的老人也能能找到一个月一千多块的活。

再者说,那个时候根本不是敞开供应的,要凭票和粮本。

返销粮,有!但很少,主粮不够吃,自己想办法吃杂粮,吃野菜,树叶,能吃的都不放过。

一些人,当年吃着农民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粮食,没挨过饿,不知道农民的苦,农民挨饿还不能说,说了就是“冲击你们的信仰,扰乱民心,就是用心险恶”,这帽子扣的,做派和当年祸国殃民的那些人一样!

1 阅读:9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