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罗正基 文/本院首席鉴美官 嫣然
画家简介:
罗正基,号鹤少、鹤童、晓月居士。1956年生于武汉,退休前任企业美工,摄影,设计。画画是日常工作,期间摄影作品、版画创作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各大期刊媒体获奖展览收藏。退休后就学于大骞世界高端书画教育培训李铁生山水画写生班学习,并获青州画廊联合会潜力型画家奖学金。后又师从于任泽涛网络班打牢传统山水画基础。写生脚步遍布大江南北。2019年《紫气东来氤万家》入选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近几年钻研江汉平原写生表现形式的探索新课题。
画家笔下的山水是艺术家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画家在丘壑中发现了无限美感,他的审美态度和人生态度完全一致。他的画笔下的意象自如地流动着,表现出怡然自得的意境。心之所想与笔墨意象相互融合,呈现出苍润兼具、气韵生动、神采飞扬的艺术风貌,十分别致有趣。
罗正基先生不断的探索创新,采用“以技入道”的方法,将他的直觉和感情直接转化为形式。这个过程中,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夫加之造化之灵和内心情感结合,形成了全新的笔墨秩序和语言,创新之作层出不穷。因此,这些作品兼具古典诗意和当代审美。
他是一个热爱艺术并始终坚持不懈追求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敢于面对困难并不断探索的人。他一直坚持在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实践上努力,在写生的表达方式上探索出对景创作的新形式,睹物思情迁想妙得,笔墨传承上下五千年,环顾左右八万里,不断展示出一批批独具匠心的山水画创新佳作。
罗先生不断地通过写生来思考探索,从而不断提升认识水平。他以山水画写生为起点,希望自己的文化意识和作品呈现都能达到或接近中国画的最高审美境界。
看山不是山,看山亦是山。他的作品中展现出了能够超越客观物理空间的能力,通过轻松地调运和挪移物体,他创造了服从于心灵空间需求的新的平面构成和笔墨生命。这种新的秩序体现了“师法自然、道法自然”,为法的无边和笔墨的无限可能性确定了基础。
罗正基先生对古典内核的尊崇和传承,并非像大多数人一样,在故纸堆中只是追求传统的残留。他反复观摩临习黄公望、王原祁、黄宾虹、陆俨少等大师的作品,巧妙地将古典精髓融入山水写生中,与山川神遇相得益彰,同时又符合中国式的审美理法。
先生针对当下的艺术环境,通过深入思考,运用东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来解读和继承中国式审美规范。他将高层次审美规律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实践中,并在看似不经意的皴擦点染中传递出至高至深的自然观和人文观,使得作品在浓淡干湿自然转换间传达出笔墨的写意精神!
观赏这些作品能够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般置身于山川,林木和村舍之间。
这种耐看耐品的视觉传达使人得到心灵的震憾和愉悦的体验!看似不经意的笔墨中间,其实是调动一切脑力资源,苦思冥想和画面的惨淡经营,这是形成画面视觉张力和增强文化内涵的深层原因。
当罗先生坐在大山面前时,他像禅修一样与画面上的物我进行交流、争执、冲突、妥协和和解,最终创作出一幅幅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内涵、养眼养心的好作品。这种无法重现的精妙体验不管是物我两忘还是天人合一,都能在特定的那一刻携带着能量固化在纸面上,并在每个观众的心中反复打开那个生命的观照。
总得看,罗正基先生在传统笔墨世界里,下笔果敢“胆大妄为”,放弃细枝末节,追求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厚重而不沉闷,灵动而不浮躁,也许这就是浑厚华滋的效果吧!在他的作品里有前人的影子看似黄宾虹,陆俨少又若即若离,其中还有当代构成,这种特点在先生的创作和写生中都有所体现,笔墨驰骋于法度之中,意向传达于神游物外。祝罗先生今后的创作像他的舞蹈一样灵活多姿,更臻完善。
蓝鹰书院,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书画的魅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