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干了5年总理,去世后葬礼冷清,高层均未到,仅此一人送别

半青说历史 2023-09-16 11:39:10

1986年,72岁的陈永贵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那不平凡的一生。

作为当时全国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国家副总理,陈永贵堪称独一无二,只是,与他那前国家副总理身份相违和的是,他去世后的葬礼居然格外的冷清,冷清到国家高层领导竟都未能到场参加,只有一个人前来为陈永贵送别。

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根农民是如何当上了国家副总理?他的葬礼又为何如此冷清,而那个唯一到场的特殊人物又是谁?他与陈永贵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农民总理

陈永贵在成为国家副总理之前,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名字中虽然有个“贵”字,但他的生活却从来都和“富贵”二字毫不沾边。

1914年,陈永贵出生在山西晋城大寨村的一个贫寒家庭之中,父母都是地道本分的农民,虽然整日里在田间劳作,但由于生活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同千千万万个受苦受累的农民一样,过着贫瘠且没有希望的生活。

因为贫困,陈永贵先后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兄妹,最后彻底沦为一个孤儿,是大寨村里的父老乡亲有感于他的凄惨身世,纷纷出手相助,帮他熬过了最为艰难的那段岁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儿陈永贵在全村人的照顾和帮扶下,逐渐长大,童年时苦难并没有在他的心头留下阴影,吃百家饭长大的他比普通人更加懂得感恩。

成年后的陈永贵不仅能干,而且善于思考,他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因为植根于这片土地之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农民,也没有人比他更明白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全村人的推举下,陈永贵当上了村支书,而他上任之后所做出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造地计划”。

那个时候,村子里的耕地少,面积又小,根本就满足不了全村人的衣食所需,可是固有的保守思想束缚着大家,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出去,宁愿困死在这一亩三分地里。

为了寻求出路,陈永贵带领着几个年轻人,大胆地走出了村子,通过不懈努力,将村子周围的偏僻地区成功改造成了可以种植庄稼的耕地。

眼见着荒地变成了良田,村子里的人们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成为大力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陈永贵的开荒队伍之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村子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庆时刻。

随着陈永贵事迹的广泛流传,县里乃至省里都发出了向陈永贵同志学习的号召,当大家争先恐后地请他发表感言时,他则是害羞地挠了挠头,一脸诚恳地说道:“我只是想让大家都能吃上饱饭!”

陈永贵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着大寨村民克服了千辛万苦,将几百亩坡地改造成为梯田,紧接着他又带领着大家修建沟渠,彻底解决了引水上山的难题。

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村的村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手中还有了余粮,就算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们也平稳地度过了难关。

陈永贵的事迹不胫而走,连身处北京的毛主席也对他赞不绝口,不仅亲自接见了他,还真诚地邀请他在全国大会上作经验汇报,而在这个过程中,陈永贵的职务也由最初的村支书晋升为山西省委书记。

鉴于陈永贵因地制宜、灵活实用的管理能力,1975年,党中央任命他为国务院副总理,主抓农业发展。

对于这样一次前所未有的破格提升,陈永贵感到无比震撼,他本能地想要拒绝,但是在毛主席等人的期许目光中,他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从1975年至1980年,陈永贵连续担任了5年国务院副总理,在国务任职期间,陈永贵始终保持着一个农民的朴素作风,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对诤友

在陈永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他与一个人结下了一段深刻的友谊,而这个人就是华国锋。

1971年初,华国锋同志被调任至中央工作,担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一职,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他便协助周恩来同志主抓农业工作,而他与陈永贵的友谊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华国锋与陈永贵同是山西人,同乡之情让两人自热格外珍惜,再加上工作上的往来,频繁的接触和共同的话题让他们很快变成为了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因为陈永贵虚长几岁,华国锋在私下里总会亲切地称呼他为哥哥,虚心地向他咨询着乡村治理经验,而陈永贵呢,他对于眼前这位谦虚有礼的小老弟自然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976年,毛主席去世以后,党中央任命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兼国务院总理,陈永贵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在那段时间里,陈永贵始终站在华国锋身边,坚定地支持他的工作。

在华国锋的大力倡导下,全国掀起了一场“学大寨”的潮流,而陈永贵也当仁不让地将大寨经验毫无保留地推广出去,让全国各地的农民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进而因地制宜地提升各地产业产量,为彻底解决中国农业农村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你要是以为他们之间的相处总是风平浪静,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俩虽然彼此尊重,但骨子里的拗劲在他们身上展露无疑,一旦有意见分歧,两个人便都会据理力争,甚至会吵得不可开交,算得上是一对名副其实的诤友。

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急需寻求改变,而在如何解决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上,华国锋与陈永贵在观点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为此,陈永贵与华国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最后的事实证明华国锋等人的观点更为适合当时的发展,而陈永贵也通过这件事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他本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所谓的政治权力于他而言终究是太过遥远,而如今是时候该抽身远去了。

彻底顿悟后的陈永贵向党中央提出了离职申请,在做了五年国务院副总理之后,他选择重新做回一个普通的农民。

而几乎是与此同时,华国锋也选择辞去了国家主席等一系列职务,从此远离政治中心,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虽然同样是告别了政坛,虽然同样是居住在北京,华国锋与陈永贵这对昔日的好友却彼此断了联系,或许是都在等待着一个重新和好的机会吧,却不想世事无常,一别之后,竟再无重逢之日。

永远铭记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因病去逝,走完他那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由于陈永贵在离任以后一直过着低调简约的生活,所以对于他的死讯,很多人并不知情,而高层领导更是几乎无人知晓。

在陈永贵临终之前,他特意叮嘱家人将他的丧事一切从简,家人们含泪尊重了他的选择,没有广泛发布消息,也没有大肆操办葬礼,只是按照他的意愿简简单单地料理了后事。

这是一场颇显冷清的葬礼,同陈永贵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显得有些不够匹配,中央高层领导均未出席,只有身在北京的亲朋好友来到了现场。

就在大家以为不会再有其他人来参加葬礼之时,一个拥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却匆匆赶到了,他便是陈永贵生前的老朋友——华国锋。

整整六年的时间,这对昔日的老朋友都因负气而不肯相见,如今听闻陈永贵去世,华国锋终究难忍故情,独自一人前来吊唁。

凝望着陈永贵的遗像,华国锋的心中甚感凄凉,默默无语中,他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再抬头时,脸上已满是泪痕。

行完大礼之后,华国锋久久不舍离去,他又围绕着陈永贵的遗体缓缓地走了一圈,默默地与这位生前老友含泪告别。

环绕一圈,华国锋又回到了陈永贵的遗像前,最后一次告别这位生前挚友,所有的矛盾与不解都随着这场告别而烟消云散,只有绵绵回忆流荡在他的心间。

葬礼结束以后,陈永贵的骨灰并没有按照惯例安葬在北京八宝山,而是遵照他的遗嘱送回到了他的故乡——大寨村。

事实上,从陈永贵走出大寨村的那一天起,他就早已做好了决定,他生前曾多次公开表示,说自己生是大寨人,死是大寨魂,人生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大寨!

当运载着陈永贵骨灰的车子刚刚驶进大寨村村头时,所有的村民就都早早地站在了村口,默默地等待着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魂归故里。

那个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命孩子,那个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的支部书记,他回来了,从今以后他将长眠于这片故土,永远地守护着他最最深爱乡亲们。

事实上,陈永贵的故事早已传遍了整个大寨村,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年轻力壮的青年,甚至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他们都像熟悉自己的亲人一般熟悉着陈永贵,把他当作了大寨村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世世代代永远铭记。

此刻,大家都眼含着热泪,依依不舍地护送着他的灵车,泪水中饱含着无限深情,既有对陈永贵的尊重,更有对他的感激。

最终,陈永贵的坟墓修在了大寨村虎头山上,背靠青山绿水,面向整个大寨村,英魂不灭,浩气长存!

204 阅读:88971

半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