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凤透露毛主席最后一年:他很孤单,常偷偷哭,还不愿意见人

半青说历史 2023-08-06 22:55:00

2016年9月9日,这一天是伟大毛主席逝世四十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不平凡的日子,唐山市特地举办了一场大型纪念活动,在活动现场,一位白发苍苍的女士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

人们不禁疑问,这位女士既不是党中央的领导干部,更不是毛主席的亲人家属,她因何可以有资格出席这样的活动呢?

事实上对于毛主席来说,这位名叫张玉凤的女士,虽不是亲人但却胜似亲人,因为在他最后的晚年时光里,都是在张玉凤的陪伴下度过的。

从1970年至1976年,作为毛主席身边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张玉凤亲眼见证了诸多大事件的发生、发展乃至最后的结局,从张玉凤的口中,我们得以知道毛主席在人生的最后一年里所经历的真实瞬间:他很孤单,常偷偷哭,还不愿意见人。

一代伟人的晚年时光究竟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又发生过哪些令人唏嘘感叹的故事?别急,一起听张玉凤慢慢地告诉我们吧。

特殊的时光

1960年开始,张玉凤便一直在牡丹江铁路局工作,担当列车服务员和广播员的职务,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并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

因为表现优秀,张玉凤便被调任至毛主席专列上,做了一名专职服务员,而她的快人快语和爽朗健谈立刻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很快便从一名普通的乘务人员升级为毛主席私人专列车厢上的服务员。

能够为毛主席带去朴素的快乐,这让张玉凤感到非常自豪,在工作的时候,她更加努力,以期为毛主席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张玉凤原以为自己与毛主席的缘分只限于专列之上,却不想等待她的还有一份更为重要的工作,而她也将与毛主席一同度过一段特殊的时光。

进入1970年以后,毛主席的身体愈发不好了,70多岁的高龄让他已不再如从前那般精力十足,无论是那花白的头发,还是日渐憔悴的容颜,都在提醒着每一个人,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已经老了。

随着年华的消逝,各种疾病也在缠绕着毛主席,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他的健康,为了让他能平稳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选择一位细心且专业的生活秘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几经挑选之下,张玉凤成功入围,其实,她之所以会被选中,除了她的业务能力比较出众以外,还是因为那段专列上的相处时光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张玉凤得知这一消息后,年轻的小姑娘感到非常吃惊,兴奋之余,也深深地忧虑起来,她担心自己资历尚浅,无法完成党交给她的重要任务,这让她深感不安。

可是,当心怀忐忑的张玉凤走进毛主席的办公室时,她迎面便看到了主席他老人家那张慈祥的笑脸,这让她顿时感到无比亲切,一种莫名的熟悉感驱散走了她心中所有的忧虑和紧张。

从那一天开始,作为生活秘书的张玉凤正式上岗,像照顾家人一样照顾着毛主席的饮食起居,同伟人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特殊时光。

随着毛主席病情的愈发加重,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他,张玉凤利用空暇时间,苦学医疗护理知识,并着眼于细枝末节,对毛主席的饮食作息严格的管理。

最初,面对张玉凤的强硬态度,毛主席很是不满意,固执地要继续坚持已陪伴他几十年的固有习惯,比如说抽烟、吃辣椒等等,可是这些习惯都严重地威胁着他的健康,张玉凤严厉地予以制止,为此,这一老一少总会免不了纷争。

可时间久了,毛主席也知道眼前的这个小姑娘是真心为自己的身体考虑,所以每每发脾气之后,还是乖乖地听从张玉凤的安排。

在那段特殊的时光里,张玉凤成为了毛主席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

枯树的寓意

毛主席晚年始终坚持不懈做的一件事便是读书学习,无论走到哪里,毛主席的身边都会随时准备着一本书,不管是茶余饭后,还是工作闲暇,但凡有空了,他便会捧着书读上一会儿,读到兴头了,还会跟一旁的张玉凤浅聊上几句。

在张玉凤的记忆里,毛主席说过最多的话便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而他老人家也确实是在用一生践行着这句格言。

1976年,随着周总理、朱老总的先后去世,承受着巨大打击的毛主席不免悲痛万分,好几次都险些一病不起。

在外人眼里,此时的毛主席或许还是屹立不倒的,但终日陪伴在毛主席身边的张玉凤知道,此时的毛主席是异常孤单且无助的,没有人的时候,他常常会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个人偷偷地流泪。

张玉凤明白,萦绕在主席心间的痛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化解的,于是她将一大箱子书搬到主席面前,虔诚地希望他可以从最爱的书籍中找寻到生命的力量。

毛主席满怀感激地看了看张玉凤,默默地从箱子里捡起一本书,张玉凤偷眼望去,那本书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所写的《枯树赋》。

毛主席手捧书卷,却无法再读,严重的眼疾让他已看不太清楚书上的字迹,于是便将书递给了张玉凤。

张玉凤接过书,轻声朗读起来,这是一本旧书,毛主席早年间便曾熟读过,书中所讲的是有关一棵树的故事:一个晋朝人偶然间来到一棵枯树下,看到此刻大树垂败苍老的模样,想象着它此前也曾有过生长繁盛的时期,内心中不禁感慨万分,遂生出一种人生悲凉之感。

诗人庾信在写作此赋时,以枯树自比,寄乡关之思于枯树之景,悲切之情尽在其中,而毛主席于暮年时分重读此赋,心中所思,大抵也是如此吧。

想及此,张玉凤的心中也不禁难过起来,再看向闭目而卧的主席,一滴泪珠正从他的眼角滑落下来。

张玉凤不由得停下来,用手帕轻拭掉主席眼角的泪痕。

毛主席睁开眼睛,开口问道:“怎么不读了?接着念吧!”

就这样,张玉凤连读了两遍《枯树赋》,毛主席才缓缓坐起身,从她的手中拿过书,饶有兴致地说道:“年轻时读此赋,并未能完全领悟其真谛,而今听来,真是句句扣心啊!我来背给你听!”

张玉凤便坐在一旁,听毛主席缓慢吟诵道:“……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不知怎得,在这一遍遍的吟诵中,毛主席没有再落泪,反倒是张玉凤莫名地伤感起来,她偷偷地转过身,擦去泪水,接着又强装笑颜地对毛主席说道:“主席,今天的读书时间已经够长的了,您呀,该休息了!”

毛主席有些怅然若失地看着她,不情愿地将书本递还给她,匆匆地结束了这次有关《枯树赋》的读书时光。

伟人的影响

倘若上天再给张玉凤一次重来的机会,她一定不会选择那么仓促地结束与毛主席的谈话,她一定会更为细致耐心地听他慢慢讲述他那九曲回肠的一生。

1976年9月9日,一代领袖毛主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任凭是再多的呼唤与泪水,也无法再让他停下离去的脚步。

毛主席去世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张玉凤都是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的,在过去的六年间,她早已熟悉了陪在主席身边的生活,而乍然的分离,让她一时间感到无所适从。

伴随着毛主席的离去,张玉凤在中南海的工作也正式结束了,就在她收拾行囊准备离开之际,党中央的工作通知下来了。

考虑到张玉凤这几年一直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是最最了解毛主席的人,党中央便特意安排她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希望她可以在整理历史档案这一方面有所建树,而这也是毛主席生前所期许的。

或许是跟着毛主席久了,张玉凤的思想见识也得到了提升,她对于自己的现有水平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于是她婉拒了党中央的好意,而是提出希望回到自己曾经的工作岗位上,余生只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铁路乘务人员。

时光荏苒,一晃又是数十年过去了,张玉凤也早已从一个明媚的少女变成了一位优雅的老人,结束了工作生涯的她,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退休以后的张玉凤也没有闲下来,在她的心中有一个夙愿迟迟未能实现,而现在总算是有了大把的时间,她决定要完成这个夙愿。

说起这个夙愿,还要追溯到张玉凤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那段时间,而事实上,毛主席对于她的影响从来也没有间断过。

那时的张玉凤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却非常喜欢书法,每当毛主席在闲暇时分练习书法的时候,她便会悄悄地站在后面,目不转睛地瞧着。

在张玉凤的眼里,毛主席手中的毛笔就好像是会魔法一般,轻轻一挥,那雪白的宣纸上便落下了一连串龙飞凤舞的字,每一个字都那么潇洒自如,漂亮得不得了。

张玉凤打心眼里欣赏着毛主席的字,日子久了便也想学着写,对着毛主席的字,照猫画虎般地写了起来。

这件事很快便被毛主席知道了,对于张玉凤的学习态度,毛主席非常赞赏,但一看到她写的字,便又皱起了眉毛,他笑着对张玉凤说道:“这写字嘛,就像是学走路一样,要循序渐进,可不能还没学会走就想跑,那是不行的!”

在毛主席的指引下,张玉凤决定老老实实地从楷体开始练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书法。

可惜的是,张玉凤书法还尚未入门,她的书法老师毛主席却先一步离开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退休后的张玉凤专门拜了一个书法老师,认认真真地学习书法,虽然已是花甲之年,但那份执着与认真却从来也没有改变过。

4 阅读:451

半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