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中,何家六个女儿的婚姻,各有各的磋磨。
尤其是老五,三婚两离。
第一次结婚嫁给大老汤家的小儿子,当时双方都不够成熟,离了;第二次结婚嫁给了南下时唱歌度日时认识的小何,又离了。
最后一次,在老五终于正视自己的生活,努力打拼时,得遇良缘,才终于遇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看到老五如此兜兜转转,何家人的心里面都有很大起伏。
作为母亲,自然也对几个女儿的婚姻有过反复衡量。
甚至于在一次母女聊天中,刘美心还曾对家丽说:你凭什么有这么好的命?

而何家长女家丽的这大半生,如果说有什么是被命运青睐的,或许只有这个伴侣了。
门当户对,父母认可在剧中,家丽有过初恋卫民,而后才遇到了建国。
和为民在一起时,所有人都反对,因为两家有仇,很难化解。
家丽的父母觉得,即使勉强结了婚,以后会面临很复杂的婆媳关系,家丽免不了受委屈。
不仅如此,卫民也不是个能承担的人,婚姻里免不了各种琐碎,两个人也会因为两个家庭的琐碎被消磨,日子很难过好。
这些话,在年轻人看来有些老套,但作为中年人看来,婚姻就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父母可能见识会不如我们广,但看家庭里面的弯弯绕,一定是强过我们的。
而幸好是家丽听进去了父母的话,发现如果嫁给卫民确实有可能像他们说的一样,及时转弯,才在后来遇到了建国。
建国是孤儿,结婚以后压根不需要面对婆媳关系。
而且建国是敢于承担的,他喜欢家丽拥有的这个大家庭,也愿意和家丽一起担起这个大家庭。
常胜和美心见过后就觉得特别好,特别适合家丽。
结婚后的大半生,家丽和建国确实没有因为娘家的事情争吵过。这是家丽如果嫁给为民,想都不敢想的。
这其实就是父母的眼光。
在父母眼里面,他们帮孩子判断伴侣时,真的是恨不得用尽毕生的识人之才。
事事都能落到实处剧中,我们看到建国第二次上门就送给家丽了一块手表。
这在当时来说,是很昂贵的。
那时提倡的彩礼是三转一响四十八条腿,而建国在确定心意后,就在这件事上真正地做了盘算。
原著中提到,确定结婚后,建国就着手准备了这些东西,放在单位库房里。
等房子分下来之后,就都搬回了家。
而且,因为小两口暂时用不到缝纫机,还贴心地把缝纫机送给了亲妈刘美心。
这样的人,无论何时,都会让人感到踏实。
步入婚姻后,真正落实到柴米油盐,大部分人其实就是期望能够踏踏实实过小日子,建国事事都能落到实处,也恰恰是他们能够和睦相处半辈子的重要一点。
3.
年轻时,很多人觉得步入婚姻,就是要爱的轰轰烈烈才可以。
但人到中年才发现,那时的热烈自然重要,但婚后的担当也同样不可或缺。
而这些担当,并不是婚后的沟通和争执能够培养出来的,关键还是在人。
所以,在步入婚姻前一定要擦亮眼睛。
结婚,并不是跟谁过都一样的。
就如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的:草率的婚姻,少美满。
真正的看透一个人的格局和处世,再去结婚,才更安心。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