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的政治风暴中,有这样一位响当当的知名人物。他被当时的不少学生称作“中央首长”,只从这四个字便能够看出他当时的活跃程度。
在打击刘少奇和彭德怀的问题上,他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就是关锋。
1933年,14岁的关锋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后因斗争需要,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做起了党的地下工作,并改名关锋。此后,他便一直使用着这个名字。
1944年,随着我党在山东的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为了加快后方建设,关锋等一批干部被调往山东根据地开展工作。
在山东期间,关锋结识了康生,以笔杆子见长的他更是得到了康生的赏识,他的文章也受到了北京方面的关注。
1956年,关锋被调到北京,进入了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这里聚集着中央的“笔杆子”,关锋被安排到这里工作,说明他已经进入了中央的视线。
1965年,关锋为姚文元发表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摇旗呐喊,他的文章和态度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同年12月,毛主席召集“笔杆子”开会,关锋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名单之中。
会议结束后,关锋便留在了毛主席身边工作,并在日后成为了“政治风暴运动”中相当活跃的人物。
1966年,在毛主席批评北京市委的这一时期,关锋审时度势,发表了《擦亮眼睛,辨别真假》的文章,有力配合了毛主席。
如果说,他仅仅支持毛主席发动政治运动的话,其实并没有犯下什么滔天大罪,但他却在之后迫害了刘少奇、彭德怀,这让他的名字臭名昭著。
其实,在与刘少奇的分歧和矛盾方面,毛主席最初只将其定义为“内部矛盾”。然而,为了将毛、刘之间的矛盾上升为路线斗争的高度,他颇下了一番工夫,给江青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指出“实际上存在两条路线斗争”等观点。
江青很快将信转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后,十分赞同信中的观点。至此,他与刘少奇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关锋则继续煽风点火,发表讲话鼓动造反,刘少奇就这样被打倒了。
除了刘少奇之外,他还将目标对准了远在三线指挥建设工作的彭德怀。在给江青、康生等人的信中大肆抹黑、诬蔑彭德怀,最终使得彭德怀再次被带回北京,受到了更加严重的冲击。
最终,彭老总和刘少奇先后含冤逝世。
就在关锋洋洋得意,自以为自己仕途一片光明之际,他最终自食恶果。
1967年初,关锋奉命主持《解放军报》工作,此后,他提出了“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如此直白的口号可见,他已经开始将手伸入人民军队中了。
受此影响,军队的稳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武汉更是发生了“七二〇”事件。毛主席此时已经开始对关锋等人不满了。
但关锋并没察觉到毛主席的变化,他继续疯狂宣传“揪军内一小撮”,各地相继发生了冲击军事机关、抢夺枪支弹药等恶性事件。
得知消息后的毛主席大发雷霆,很显然,关锋触及了毛主席最不能忍受的底线,即对人民军队下黑手。
很快,毛主席便明确指出“揪军内一小撮”是完全错误的,而提出这一口号的关锋难辞其咎,他首先受到冲击。
毛主席更是明确指出“他(关锋)不是好人”,关锋随即被隔离审查,并在不久后被开除出党。
晚年,关锋笔耕不辍,埋头于研究学问、写作。然而,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那些事情,他却始终回避不谈,并定下了“四不原则”:不看、不想、不谈、不写。
2005年,关锋逝世,终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