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台湾小朋友》是2024年新版本语文教材上册一年级的一篇课文。
它放在拼音栏目里,本意是辅助学生们学习与巩固对拼音知识的掌握,但毫无疑问,这首儿歌也以它的饱含感情的内容,而引起人们的回味与咀嚼。
这首儿歌进入教材的最早版本是在2001年启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当时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们可以找一个当时的报道,看看这篇儿歌所激起的圈圈涟漪。
2010年9月10日,新华网刊发报道:大陆小学课本频出现“台湾”;台商盛赞友善极了。
报道称:“大陆小学本学期的一年级课本出现《欢迎台湾小朋友》的课文;小学四年级出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将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情节融入其中。台湾《联合报》认为,这显示随着两岸交流升温,大陆教育部门有意让小学生及早认识台湾儿童,拉近两岸距离,为下一代做好沟通、融合的准备。 ”
受到媒体关注的《欢迎台湾小朋友》这首儿歌很有特点。
它完全是将它的主题,放在一个虚拟的情境中。
对于儿童的想象来说,他的世界是无所不能的。
于是在《欢迎台湾小朋友》里,诗歌作者拟想了“我”飞越两岸时空,是通过他折叠的“小纸船”。
实际上,我们知道,弱不禁风的小纸船,根本不可能经受住“浪奔浪流”的海峡波涛冲击的,但是儿童的想象天空,是撇除掉这种现实维度的,于是,我们在这首儿歌中看到,小纸船凭借着自然的风力,扬帆远航,顺利到达台湾岛,然后还把台湾的小朋友接到大陆来,一起共享天下团圆的盛景。
因此,《欢迎台湾小朋友》是一首充满着想象力、也是挑战着现实的儿歌,它的原作名字就叫《小纸船》,收录在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娃娃歌谣二百首》中。
但是,在这首儿歌中,小小纸船,却有着打破一切壁垒的能量,这背后有着中国统一的强大力场,有着两岸团圆的势不可挡,这一切赋予了小纸船以乘风破浪的坚强,赋予了它以穿越时空的法力,因此,这首儿歌看似充满了童稚的想象,但也应和了时代的大势,寄寓着历史的厚望。
因此,小小的纸船的背后,有着钢铁锻造的雄浑一体,有着现实支撑的牢不可破,有着历史规定的大势所趋,它促成了《欢迎台湾小朋友》具有自洽、完整、发散的诗意,让这首小小的儿歌,意蕴深长,而又资质铿锵。
实际上,《欢迎台湾小朋友》(《小纸船》)的出现,并非是单枝一叶,孤形单影,而是一种社会集体意识的共同合作推进与促成的结果 。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与《欢迎台湾小朋友》(《小纸船》)有着类似构思的儿歌,可以说是集束喷发。
类同《欢迎台湾小朋友》(《小纸船》)的儿歌,构思意向的转变,大致在1979年左右,这一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到“亲爱的台湾同胞”如春风拂面,告诉台湾同胞实现中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
而1979年之前的我们表达口径,有着统一的内在肌理。我们撷取几例:
《儿童世界》1955年第一期
上海版《红小兵》1975年18期
武汉版《红小兵》1974年第2期
湖南版《红小兵》1975年8期
《看图说话》1977年第五期
1979年之后,儿歌在实现两岸沟通方式的希冀中,是各显神通,但有一个构思是相同的,就是用童稚的口吻,想象各种打破隔阂的可能。
《欢迎台湾小朋友》(《小纸船》)是通过折叠小纸船的方式,实现空间的飞越,这种类似的实现距离跨越的“诗歌意象”还有:
1、 歌声:天津《红小兵画报》1975年10月刊登的儿歌《怀念台湾小朋友》用“歌儿飞向台湾去”实现两岸跨越。
2、气球:1977年6月,甘肃版《红小兵》,刊发雪晴诗歌《想念台湾小朋友》:
“六一”到,真热闹,
彩色气球满天飘,
汽球带着心意跑,
封封信儿到宝岛。
台湾儿童苦难深,
我们生活真美好,
东海岸上踮脚望,
日夜想念小同胞,
争取祖国早统一,
高歌欢聚金水桥,
同跳“民族团结舞”,
同唱“社会主义好。”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9月出版的“红小兵歌舞”《信儿捎给台湾小朋友》也采用了同样的构思,作词王嘉桢。
3、风筝:
《儿童时代》1978年第2期封底诗歌:
小军、小红家住东海边,
常放风筝飞台湾。
今年做个“大蝴蝶”,
春风送它上蓝天。
骨肉情,千里一线牵,
托风筝,万里喜讯传:
……
4、白云:上海版《红小兵》1974年第18期刊登《怀念台湾小同胞》中有“天上白云快快飘,飘到祖国台湾岛,请向小同胞问个好”,体现出这样的跨越方式:
山东版《红小兵》1978年3月刊载的《白云白云慢点跑》(刘庆川)也属于此类:
白云白云慢点跑,
心中的话儿请你捎,
过大海,过高山,
寄给台湾小同胞。
……(下略)
5、大雁:《小朋友》杂志1979年第5期刊登吴大宇创作的《捎封信儿到台湾》 ,可以视着代表作:
天蓝蓝,海蓝蓝,
飞往宝岛雁一行,
大雁大雁慢些走,
捎封信儿到台湾,
送到美丽的玉山峰,
送到富饶的日月潭,
信儿交给小亲人,
告诉咱的小伙伴:
祖国建设现代化,
欢迎你们来看看!
6、白鸽:《儿童时代》1979年第9期封三的诗歌《一朵红杜鹃》可以视着代表,作者冰夫:
美丽小白鸽,
衔着红杜鹃,
飞过大海,
飞过高山,
带去明媚的春光,
带去乡亲们的思念,
“台湾大陆紧相连,
骨肉同胞应团圆。”
飞吧飞吧小白鸽,
把祖国母亲的呼唤传遍台湾!
7、线绳:线绳相当于悬索,也是可以跨越海峡的。
我们在《幼芽》1980年第6期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诗意:
《织条彩虹挂天边》(作者:喻德荣)
细羊毛,
长又软,
巧手搓成五彩线。
织什么?
你来看,
织条彩虹挂天边。
一头联着天安门
一头搭在日月潭。
欢迎台湾小朋友,
和我一起荡秋千。
8、白纸鸽:《幼儿画报》1987年第2期刊登的郑志刚创作的《折纸》中设想折出一只小白鸽,传输信函,沟通两岸。
一张白纸四方方,
折只鸽子长翅膀。
和平鸽,听我话,
飞向高高蓝天上。
阿里山上送封信,
日月潭边照张像。
告诉台湾小朋友,
明天一起把歌唱。
9、核桃船:这与《小纸船》的构思是一样的。见于尹世霖编的《海峡两岸儿歌百家》(1992年版),作者冬木:
核桃壳,做小船,
挂上一片小白帆。
我把船儿送下水,
漂漂悠悠驶向前。
越急流,过险滩,
船儿开往日月潭,
会会台湾小伙伴,
手拉手儿肩并肩,
欢歌笑语飞两岸,
知心话儿说不完。
10、彩虹:在刘希亮编的《中国儿童歌谣500首》(1990版),收有冬木、崇仁创作的《彩虹》:
风停雨住太阳笑,
彩虹架起七色桥。
奶奶奶奶快来瞧,
你看彩虹搭得好。
一头连着北京城,
一头连着台湾岛。
我接爷爷上彩桥,
喜得奶奶泪花掉。
爷爷回来庆团圆,
天安门前拍个照。
11、月亮:《中国儿童》1993年第4期刊登郑红所写的《去台湾》属于此类:
月儿弯又弯,
像只小白船,
我想船里坐,
过海去台湾。
看看台湾小朋友,
手拉手儿多喜欢。
12、小帆船此诗也曾收入地方课本。
因此,看似寥寥几句的《欢迎台湾小朋友》(《小纸船》),其实背后有着深厚的纵深背景,包含着比海峡水更多的深情。
从这样的背景来体味《欢迎台湾小朋友》(《小纸船》)里的深味与深度,或许我们有新的感受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