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上海版《红小兵》刊登的巴勒斯坦小英雄故事,恍若时间静止

文学私秘 2024-07-05 21:01:34

文革期间,全国各省市都曾经出版过刊名为《红小兵》的杂志,笔者查了一下,大陆各省市里面,只有陕西和浙江没有办过类似的刊物。

其中上海版《红小兵》创刊于1967年12月,属于半月刊,这在所有的《红小兵》类杂志中,是创刊时间最早的一本刊物。

在文革期间成人刊物大幅削减的情况下,《红小兵》杂志以国文并茂的形式,展现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趣世界,使得这类刊物,颇受儿童们的衷爱。

而在时过境迁之后,这类杂志上刊登的一些绘声绘色的作品,也具有刻录时代印痕的纪实意义。

上海版《红小兵》在所有的同类杂志上,笔者认为当属佼佼者。

显然,《红小兵》杂志作为一份面向儿童的刊物,绘图是其主打的菜单,而海派画家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包括张乐平、顾炳鑫、贺友直、戴敦邦这些海派绘画的名家,都曾经在上海版《红小兵》杂志上推出他们的线条流畅的绘画作品。

1975年12期上张乐平的作品

而一批新进的上海画家像俞晓夫、施大畏、黄英浩等都在《红小兵》上初试啼声,奠定了他们日后叱咤风云的最初起点。

1973年21期上俞晓夫的插图

1975年20期上黄英浩的作品

这类《红小兵》杂志更大的功能,是记录了当时的时代潮讯,能够让我们今天依然能捕捉到当时的热点资讯。

在上海版《红小兵》杂志1970年第8期上,曾经刊登过一套彩色连环画,名叫《巴勒斯坦小英雄——幸福》。

这套连环画作品,带有漫画色彩,通过写意的方式,表现了带着外国情趣的战争故事。

而今天在巴以冲突依然持续不绝的情况下,我们今天来看这个连环画,会发现五十年的时间距离似乎可以忽略,画中所表述的主题,依然没有减震褪色。

故事中的少年小英雄采取的抵御侵略者的手段,依然是潜入敌阵、半途设伏、狙击敌机这些今天在新闻里依然重复上演着的战争情态,只不过有些手段是以升级的方式重演着。

我们很难知道,这个故事中的小英雄后来的结局如何。故事距今五十多年,少年当年16岁,如果健在的话,应该在七十岁左右,他能够平安地穿越战火纷飞的浓重阴霾,活到依然战云云集的今天吗?

而更让我们想知道的是,这则故事的来源在哪里?

经过一番查找,我们发现这个故事原来来源于一篇新华社的报道《英勇的巴勒斯坦少年游击队员》,这篇报道刊登在《人民日报》1970年3月22日上。

就在同一天的报纸上,记载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由阿拉法特带队访问我国的新闻。

可以想象,《英勇的巴勒斯坦少年游击队员》这篇报道是配合巴解组织领导人访华而配发的。

报道全文如下:

这篇报道里提及的巴勒斯坦少年游击队员“幸福”的战斗经历,很快被上海版《红小兵》看中,将其改编成了故事版的连环画。

第8期的《红小兵》出版于1970年4月25日,与《人民日报》发表的源头报道的时间,相隔一个月左右,可以看出,上海《红小兵》的创作速度是相当快捷的。

原来的报道,只有文字,并没有任何图片,这给图画创作带来了难度,但现在《红小兵》上刊登的连环画,却再现了人物的形象,复原了战斗场面,整个画面夸张的场景设计,也规避了复原的可信度上的可能不足。

现在看来,简洁明了的连环画,将原来通讯里的口述叙事,变成了一个线性的故事,配以形象生动的画面,确实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了惊险激烈的战争奇观。

而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块土地上的炮火连天,还在以与这样的画面近乎是雷同的方式不断刷新着,复现着,从中我们会生出几分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感。

在这持续的战火中,和平何时降临,是我们面对这五十年前的记录着时代的绘画作品而涌上的不能自拔的诘问。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 真是扯淡,少年这么机智,打以色列总是赢。按照给出的数据来说,以色列应该早就灭国了才对[笑着哭]

文学私秘

简介: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