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为散寒止痛的经典方剂。此方以桂枝汤为基础,倍加芍药,寓辛温解肌、温中散寒与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功于一体,尤以治疗寒性腹痛不拒按为要。方中,桂枝温通经络,解肌散寒;芍药酸敛柔肝,调和营卫,并以其“倍用”之量突出缓急止痛的作用;生姜辛散寒邪,和胃止呕;炙甘草甘温益中,调和诸药;大枣补脾和胃,与桂枝、芍药共奏调营卫、散寒止痛之功。
[主治]
本方主治太阴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或兼表寒或不兼表寒,但有以下特征者尤为适宜:
腹痛不拒按(提示内寒无实邪)。
不喜冷性饮食,或误食冷性饮食其痛加剧。
脉沉迟(多为寒邪内盛之象)。
本方尤适用于寒性腹痛,但须辨其有无实热及是否表证未解,以防误治。
[组成]
1.桂枝二至三钱,温散寒邪,解肌舒筋,缓解寒性腹痛。
2.生杭芍四至六钱,缓解腹痛,调和气血,舒缓因寒引起的痉挛性疼痛。
3.生姜二至三钱,温中散寒,调理脾胃,缓解寒邪引起的腹痛和不适。
4.炙甘草一至二钱,补气和中,调和药性,缓解腹痛,保护脾胃。
5.大枣二至四枚,补中益气,调和脾胃,增加方剂的温和性和滋补效果。
桂枝汤为解肌散寒之主方,既能疏解表寒,又可温中散寒。方中倍加芍药,意在缓急止痛,与桂枝同用既能调营卫,又可增强对寒性腹痛的治疗作用。全方药简力专,尤适于虚寒腹痛而寒邪未深、无实滞者。全方精妙配伍,形成了温中散寒、调和脾胃、止痛的综合效应。方剂具有了更好的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
[加减]
腹痛拒按者:为寒实夹滞,须加大黄以泄实寒积,方名桂枝加大黄汤。
腹痛兼里虚者:可酌情加入人参、白术以补中益气。
腹痛寒盛者:加干姜、附子以助温阳散寒。
腹胀明显者:加厚朴、陈皮以行气化滞。
[用法]
取水三茶杯(约450毫升),煎至半茶杯(约150毫升),去滓温服。一日分23次服用,宜温热服以助温中散寒。
[禁忌]
1.腹痛喜冷,伴有热证者:本方偏温,若误用恐助火生热,应予禁忌。
2.腹痛拒按,有实证者:多为寒湿夹积或里实腹痛,不当温散,宜用泻下之法如承气汤类。
3.热性腹痛伴大便燥结者:本方辛温之性不宜,易加重热邪,应辨证施治。
[应用]
1.妇科寒性腹痛:本方可用于经行腹痛、产后腹痛等,症见畏冷、脉沉迟者。
2.胃肠功能紊乱:如寒性腹痛伴食欲不振、腹泻者,配伍厚朴、木香,可增强行气调中的作用。
3.老年人虚寒腹痛:本方温中散寒,调和营卫,尤适用于体质虚弱而受寒引发的腹痛。
4.儿科寒性腹痛:小儿消化功能弱,寒邪易滞,可酌减剂量服用,但需避免过量芍药导致脾胃受损。
[对比]
1.桂枝加大黄汤:在桂枝加芍药汤基础上加大黄,用于寒性腹痛拒按者。大黄苦寒泻下,疏通实寒内结,与原方温散之药相辅相成,尤适用于寒实腹痛兼拒按者。
2.小建中汤:《伤寒论》中的另一经典方剂,主治寒性腹痛不拒按,但与桂枝加芍药汤不同,其以甘温为主,补性较重,适宜脾虚腹痛者。
3.桂枝人参汤:以治表寒未解兼里虚不实之腹痛,适用于表寒较重而腹痛反复发作者。
[总结]
桂枝加芍药汤以桂枝汤为本,芍药倍量,既体现了散寒止痛的核心方义,又能通过灵活加减法适应多种寒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伤寒论》之方虽成于古,却历久弥新,其辨证精准、药简力专,为后世医者治寒性腹痛提供了重要指导。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和转载,让更多人学中医学养生,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一起积累福报吧!
申明:
1、参考文献:《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李翰卿先生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协商。
3、所有治疗方案均需要辨证论治,如需用药请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加减,请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