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每周一股,聊一个ETF。更准确地说,是一类ETF,即红利主题ETF。
全市场共计30多只,合计规模700多亿元。
这些ETF的钱,流向红利类指数,而这些指数由股息率相对较高的股票构成。
作为ETF的形式非常伟大,成分股会定期更新,吐故纳新,不用担心指数跟踪的收息股不行了。
高股息是这些股票、这类指数和这些红利主题ETF的最大特征。
考虑到长期而言的通货膨胀,特别是近期无风险利率下行越发明显,高股息资产受到了格外追捧。
中长期资金收益与成本倒挂严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可怜的2%,相比于红利类ETF,差了太多。
未来可以预见,会有大量资金涌入红利板块,对其形成托底效应。
具体到它们的底层资产——高股息股票,主要集中于周期性较强的成熟行业,比如金融、能源、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
银行股是其中占比最高的,其余公司,妥妥都是现金奶牛。
这些公司除了股息率高之外,还有分红稳定、有一定市值规模且流动性较好。
股市中各类指数对比,长期收益基本都被红利吊打。当然,短期各种题材轮番表演,特别是市场行情热闹时,红利很不受人关注。
12月6日,A股首只规模突破200亿的红利主题ETF诞生——红利ETF(510880),跟踪上证红利指数。
除了规模最大,它同时还是境内最早成立的红利主题ETF,即2006年。累计分红17次、近33亿元。
分红承诺里提到:分红比例不低于可分配收益的90%。主打一个能分尽分,可不受到大家追捧,成为规模第一。
规模第二大的是红利低波ETF(512890),大概是第一规模的一半,即100多亿。
这两个ETF的股息率近日在5%上下,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到2%。资产配置性价比尤为凸显,这也是狼哥此次聊的原因之一。
红利低波的分红条款更牛——100%,全部给你。每季度一次,一年四次,挺不错的。但是,从成立以来,一次也没分过。
又一个但是,它的联接基金,已经连续15个月实现每月分红,牛PBLUS。
说到这,再介绍几个标的,理论上可以每月分红。你没看错,就像你上班月月发工资一样,更符合大部分家庭的用钱习惯。
比如红利国企ETF(510720)、万家中证红利ETF(159581)、中证A500ETF(159338)。
具体能否做到按月分红,就看是否达到了超额收益率,或合同中规定的详细条件。
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给予相对及时的反馈。每月收到一笔钱,让投资更容易持续下去,在心理建设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
二是每月收到钱,能够给我提供一笔现金流。既可以选择继续买入,也可以用来消费改善生活。
有了这笔钱,我们就可以构建一个稳定的价投体系,做到稳赚不赔:涨了赚市值,跌了可以用分红买更多股权,不涨不跌有分红持续流入。
另外,红利低波指数与其他宽基指数对比来看,收益更高,且年化波动和最大回撤更低,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和马拉松很像,不追求速度,追求的长胜、胜在最后,爆发性不强,但耐力十足。
还有一个中证红利ETF(515080),成立稍晚,2019年底。它跟踪中证红利指数(000922)。同时涵盖沪深两地红利个股,跨市场全覆盖。
2024年有4次分红,成立5年共分红11次。
其中,更大的优势是托管费+管理费,只有0.3%。与之相对,大部分ETF是0.6%,翻了一倍。
其对应的场外联接基金有:A012643;C012644;E016363。
当然,费率最低的,可以到0.2%。比如红利ETF易方达(515180),规模有70多亿。
至于落地层面的买卖策略,可以参考历史股息率。低于2%,说明可能短期涨高了,可逐步考虑卖;高于4%,可能近来股价跌得多,那就买入。
具体数值因人而异,思路正确更重要。同时,可以兼顾一下频率,最好低一点。也就是,可承受的阈值设得可以略高一点。
当然,这更多需要ETF本身的编制规则去做。所以,既然选择了ETF这种形式,选择了红利主题,那就无脑买下去吧。
待到山花烂漫时,你或许已经身价到了巅峰。
最后,回顾下本周交易。
1.定投账户1:卖出周大生、卖出千味央厨、清仓巴比食品;买入国瓷材料、三峡能源、珀莱雅。
涉及6个标的,7次交易。清仓的巴比食品分了2次卖出。
周大生留了1手,成本为负。账面浮盈2000多元。
巴比食品,最低点买了2手,后来一直涨就没加仓。这次全卖了,盈利1800元,盈利率却高达72%!采用了4个月的时间。
实在涨得太猛了,让狼哥小心脏有点受不了了。
千味央厨,持仓较多,只买了2手,还有3手。目前浮盈较多,将近5000元。后期冲高的话,再买一次,可能就不管了。
新建仓的三个票,都是近期每周一股里分析的,相对还没怎么涨,就提前布局好。
2.定投账户2:和上面的很像,只是少很多。卖出千味央厨2手;买入三峡能源11手,约5000元。
总体上,交易有点多,有点凌乱。细细分析,也不难发现其中规律,卖高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