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成王

君达看文物 2024-11-01 04:43:43

周成王(?—前1021年),姬姓,名诵,是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发之子,母亲为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受政周公:

• 周武王克殷商后两年去世,此时姬诵继位,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旦惟恐诸侯叛周,于是亲自摄政治理天下。这引起了管叔、蔡叔等弟兄的怀疑,他们联合殷纣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历经三年平复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让微子开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又封武王的小弟弟封为卫康叔。

2. 成王践奄:

• 奄国主要分布于今山东曲阜附近,是商朝极有实力的方国之一。“三监之乱”爆发后,奄国等东方小国支持原分封于殷商旧地的管叔、蔡叔及武庚禄父起兵叛乱。叛乱影响很大,成王命周公调大军东征,最终武庚被杀,管叔自杀,蔡叔被俘,奄国被灭,其国君被迁到蒲姑(现在的山东青州附近)。

3. 营建洛邑:

• 平叛“三监之乱”之后,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愿,在“有夏之居”的“土中”建立新的都城,用以管理东方广大的领土。成王首先派太保召公到洛邑察看地形,规划建都地址。之后周公到达洛邑进行视察和占卜,确定了营建新邑的位置,皆卜兆大吉。经过八九个月的兴建,年底成周城便告建成。成王还举行了迁都和亲政大礼,这在陕西出土的“何尊铭文”中也有明确记载。

4. 分封诸侯:

• 周成王统治期间延续了周武王的分封制度,封国七十一,姬姓国占五十三个。比较著名的诸侯国有:将投降周朝的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封于宋,建立宋国,以延续商朝的祭祀;封周武王之弟康叔于朝歌,建立卫国;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奄国旧地,建立鲁国;封叔虞于唐国旧地,后改国名为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于丹阳,建立楚国;恢复蔡国,封蔡叔度之子胡于蔡地;封周武王之弟冉季载于厓,建立聃国等。

5. 成康之治:

• 成王临终,担心太子姬钊胜任不了国事,就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辅佐太子登位。成王逝世之后,太子钊即位,即周康王。成王与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总的来说,周成王在位期间,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周朝的统治得以稳定和发展,为周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的统治被后世认为是周朝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成王有“桐叶封弟”的民间故事。具体如下:

• 周武王与叔虞母亲交会时,母亲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要赐给她一个儿子叫虞,后来武王夫人生下婴儿,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于是给儿子取名为虞。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继位,当时唐国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

• 有一天,周成王和叔虞在宫中的一棵梧桐树下一块儿玩耍。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成王一时兴起,便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叶,用小刀切成一个“圭”(大臣们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礼器),并随手将它送给了叔虞,开玩笑地说:“我要封给你一块土地,喏——你先把这个拿去吧!”叔虞欢欢喜喜地拿着这片用梧桐叶做成的“圭”,跑去将此事告知了周公。

• 周公听了叔虞的话后,立刻换上礼服,赶到宫中去向成王道贺。成王不解,周公解释道:“我刚刚听说,你已经册封了你的小弟弟叔虞!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我怎能不赶来道贺呢?”成王这才想起此事,哈哈大笑说:“刚才,我只不过是和叔虞闹着玩而已,不是真要册封他呀!”

• 不料,周公立即收起笑容,正色对成王说:“无论是谁,说话都要以‘信’为重;你身为天子,说话更是不能随随便便,当做是在开玩笑一样。如此,你才能得到人民对你的信赖!倘使你总是罔顾信义,任意将自己说出口的话视为玩笑,这样,你还有资格做一国的天子吗?”成王听后深感惭愧,于是决定将叔虞册封于唐地。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叔虞后来被称为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迁居晋水,遂改国号为晋,山西省简称“晋”便是因此而来。

这则故事后来演变成“君无戏言”“桐叶封弟”等成语典故,强调了天子或领导者应言出必行、坚守诚信。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周公为了巩固周朝统治、加强对唐地控制而推动的政治举措。但无论如何,“桐叶封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广泛,成为周成王时期的一个著名传说。

周成王在位时的政治贡献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巩固统治、平定叛乱:

• 镇压“三监之乱”: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这引起了管叔、蔡叔等的怀疑,他们联合殷纣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周成王命周公调大军东征,历经三年最终平叛,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消除了周朝内部的重大威胁,巩固了新生的周朝政权。

• 征服奄国等东方势力:“三监之乱”得到了徐国、奄国、薄姑等东方小国的支持。叛乱平息后,成王又命周公东征,“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灭掉了奄国等势力,并将其国君迁到蒲姑(今山东青州附近),进一步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围,加强了对东方地区的控制。

2. 营建新都洛邑:

• 规划与建设:平叛“三监之乱”后,成王继承武王遗愿,派太保召公到洛邑察看地形、规划建都地址。周公到达后进行视察和占卜,确定了在涧水东、瀍水西之间和瀍水东的洛水之滨营建新邑,皆卜兆大吉。经过八九个月的兴建,成周城建成。

• 政治意义:洛邑地处天下之中,在此建立新都有利于对广大领土尤其是东方地区的管理和统治,加强了周朝对全国的控制,为周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并且成王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亲政等活动,确立了洛邑的政治地位。

3. 大封诸侯:

• 延续分封制度:成王统治期间延续了周武王的分封制度,封国七十一,姬姓国占五十三个。通过分封,将周朝宗室、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以周王室为中心的政治格局。

• 具体分封诸侯:

• 宋国:封投降周朝的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宋国,以延续商朝的祭祀,安抚了商朝的遗民。

• 卫国:封周武王之弟康叔于朝歌,建立卫国,以彻底消除商朝残余势力对周朝的隐患。周公旦还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等,对康叔进行劝谏和指导。

• 鲁国:成王平定淮夷和奄国后,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奄国旧地。伯禽到任后,率军讨伐徐戎和淮夷的叛乱,保证了西周东部边疆的安全。

• 晋国:成王年幼时与叔虞玩耍,将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形送给叔虞,后在史佚的坚持下封叔虞于唐国旧地(今山西省翼城县),叔虞之子晋侯燮继位后改国名为晋。

• 楚国:因鬻熊服侍周文王有功,成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于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建立楚国。

• 蔡国:蔡叔度因参与“三监之乱”,封国被除。其子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在周公旦的举荐下,周成王将胡封于蔡地(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恢复蔡国。

• 聃国:成王封周武王之弟冉季载于厓(今河南省阜阳市),建立聃国。周公旦还举荐冉季载为司空,辅佐成王。

4. 推行德政、注重教化:

• 接受周公的教导:周公还政于成王之后,写有《尚书·无逸》告诫成王不要过分追求享受,无节制地游乐、嬉戏、酗酒、田猎,成王听从周公的教导,注重自身修养和德行的培养。

• 倡导“明德慎罚”: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下,推行“明德慎罚”的理念,注重道德教化,谨慎使用刑法,力求减轻民众负担,缓解阶级矛盾,为周朝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周成王在位期间的这些政治贡献,为周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成康之治”的良好局面,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成王时期的社会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政治制度:

• 分封制:这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周成王继续推行并完善了这一制度,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对周王有服从命令、贡献财物、派兵随从作战等义务。通过分封,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同时也巩固了奴隶主国家政权。例如,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奄国旧地建立鲁国,封周武王之弟康叔于朝歌建立卫国等。

• 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家族继承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按照血缘的亲疏关系,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封和继承制度,保证各级贵族能享受到世卿世禄的特权。这一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稳定,强化了王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井田制:是西周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周围的八块为私田,分别由庶民耕种。庶民需要先耕种公田,再耕种私田。公田的收获归贵族所有,私田的收获归庶民自己。这种土地制度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便于周王室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为周王室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3. 文化制度:

• 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中起维系作用的一种制度。周公旦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并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来表达人们对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认同。不同等级的人在礼仪、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僭越。例如,天子使用的乐器、舞蹈规模与诸侯、卿大夫等都有明显的区别。礼乐制度维护了等级制度,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成王时期的历史主要记载于以下一些古籍:

1. 《史记》:

• 司马迁的《史记》是研究周成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中《周本纪》详细记载了成王年少时周公旦摄政,平定管叔、蔡叔与武庚的叛乱,以及成王亲政后的诸多举措,如派召公复营洛邑、大封诸侯等。对于“桐叶封弟”这一事件也有记载,传说周成王把桐叶剪成玉圭的样子,说要分封弟弟叔虞,后来在史官的坚持下真的将唐地封给了叔虞。

2. 《尚书》:

• 《尚书·洛诰》记载了周公营建洛邑的过程以及洛邑建成后的一些情况,如周公对周成王说“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紊)。予齐百工,伻(使)从王于周(新邑)”。

• 《尚书·召诰》记录了周成王派遣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城基地的事情,包括“相宅”“卜宅”等过程。

3. 《逸周书》:

• 《逸周书·度邑》详细记载了周武王选址洛邑时的情景。周武王灭商后,认为丰镐偏西,难以控制东方地区,于是考察了洛阳盆地,认为这里是建都的好地方,并对在洛邑修建新都进行了初步测量规划。

• 《逸周书·作雒解》记述了周公主持营建的成周洛邑的规模,如“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还提到了成周城内的主要建筑,如太庙、宗庙、考宫、路寝、明堂等“五宫”。

4. 《左传》:

• 《左传》虽是春秋时期的史书,但其中也会对周朝前期的历史有所提及或印证。虽然关于周成王的直接记载相对较少,但对于理解周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从侧面帮助了解周成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

5. 《竹书纪年》:

•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对于周成王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有记载,不过该书在流传过程中曾经历过散失和重新整理,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在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上也有关于周成王时期的记载,比如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小臣单觯,腹内底铸铭二十二字,记成王平定武夷叛乱之史事,是一件记载周初史料的重要实物例证。还有西周青铜铭文中有近百件带有“成周”二字,从周成王到周厉王时期的部分铭文也反映了成周在西周时期的政治地位以及当时的一些历史事件。

周成王的历史评价如下:

1. 政治成就方面:

• 巩固统治根基:成王继位初期,面临着内部的不稳定和外部的威胁。周公旦摄政时平定了“三监之乱”,消除了周朝内部的重大隐患,为成王亲政后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王亲政后,继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大封诸侯,将同姓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得以扩大,统治基础更加稳固。比如,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奄国旧地建立鲁国,封周武王之弟康叔于朝歌建立卫国等,这些诸侯国成为了周王朝在地方的重要支撑。

• 推动都城建设:成王命周公营建洛邑,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洛邑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天下之中,便于对四方进行管理和控制。洛邑的建成不仅加强了周王朝对东部地区的统治,也为后来周朝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何尊铭文”中“宅兹中国,自之乂民”的记载,充分体现了成王对洛邑作为天下中心的重视。

2. 文化贡献方面:

• 制礼作乐的推动者:周公制礼作乐是西周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而成王对这一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礼乐制度的建立,规范了社会各阶层的行为准则和等级秩序,使整个社会的运转更加有序。它不仅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秩序,也对后世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个人品德方面:

•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成王能够听取周公等大臣的建议和教诲,不断提升自己的治国能力。周公作《无逸》告诫成王不要贪图享乐,成王虚心接受,这体现了他作为君主的谦逊和好学,为后世君主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 仁爱宽厚:成王在对待商朝遗民的问题上,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例如,封投降周朝的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建立宋国,以延续商朝的祭祀,这一举措既显示了成王的大度,也有利于稳定人心,促进了民族融合。

4. 历史影响方面:

• 开创成康之治: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这一时期是周朝的兴盛时期,为周朝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理政的典范。成康之治的出现,证明了成王及其统治团队的治国方略是正确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周成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西周初期的政治稳定、文化发展和国家繁荣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周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肯定和赞誉。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4-11-04 13:38

    不要篡改历史,夹带私货,周成王五年四月才开始营建洛邑,当时叫雒邑,根本没有新建都城并迁都一说,整个西周王朝都城只有丰京镐京,何尊记载的是发生在镐京的事,何尊铭文: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整个中国只有丰京镐京这两个带“京”的地方,跟河南没有关系,别硬蹭热点了

君达看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