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古称端州,坐落在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北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庆承载着2200余年的建城史,既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节点。从汉代置县到宋代得名,从明清两广总督驻地到现代生态产业之城,肇庆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厚重的历史印记。今天天予杜哥将深入探析肇庆市及其下辖各区县的“前世今生”,揭示这片土地的文明密码与时代脉搏。

1.1 历史溯源:广信以东,端溪为始
肇庆的建制史可追溯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高要县,隶属苍梧郡。其名源于境内高而险要的羚羊峡(古称“高要峡”)。东汉时期,交州刺史部治所迁至广信(今封开县),肇庆成为岭南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辐射区。
“肇庆”之名的由来**: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因端州为其封地“兴庆军节度使”升格为府,亲赐“肇庆府”,取“始启吉祥”之意,自此肇庆之名沿用千年。

1.2 明清鼎盛:两广咽喉,中西交汇
明清时期,肇庆两度成为两广总督驻地(1564-1649年),管辖广东、广西及海南。利玛窦在此绘制首幅中文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七星岩摩崖石刻群见证中西文化交流。西江黄金水道催生了端砚、蚕丝、竹编等手工业的繁荣,肇庆成为岭南重要的商贸集散地。
1.3 近现代转型:铁路兴城,工业筑基
1930年代,粤汉铁路支线通达肇庆,现代工业萌芽。新中国成立后,肇庆依托西江航运和矿产资源,逐步发展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改革开放后,肇庆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的设立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1.4 湾区时代:绿色崛起,枢纽再造
2019年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定位“绿色产业基地”和“文旅康养胜地”。怀阳高速、广湛高铁等交通动脉的贯通,使其成为连接珠三角与大西南的“桥头堡”。2022年,肇庆新区规划落地,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千年古城开启产城融合新篇章。
区县探微:一城百貌的文化拼图2.1 端州区:砚都文脉,府城记忆
- 前世:作为肇庆千年府城核心,端州是端砚的故乡。唐代李邕《端州石室记》刻于七星岩,宋代包拯任端州知州三年,留下“不持一砚归”的清廉佳话。

- 今生:端州古城墙(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与现代化商圈交相辉映,智联科创园吸引风华高科等企业入驻,文旅融合打造“砚都风光线”。
2.2 鼎湖区:山水新城,生态典范
- 前世:原属高要县,因鼎湖山得名。山中的庆云寺(明崇祯年间)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孙中山曾在此疗养。
- 今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依托生态资源发展康养旅游,引入华侨城卡乐星球等文旅项目。

2.3 高要区:黄金水道,产业重镇
- 前世:南越国时期已为军事要塞,宋代设高要县治。金利龙舟、河台淘金等民俗传承千年。
- 今生: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金渡工业园聚焦五金制造,预制菜产业园年产值超百亿,“中国压铸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声名鹊起。

2.4 四会市:玉器之乡,柑橘王国
- 前世:秦代属桂林郡,因“四水相会”得名。六祖惠能隐居扶卢山修禅15年,留下“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禅宗公案。
- 今生:全球最大的翡翠玉器加工集散地(年交易额超300亿),贞山风景区打造禅意文旅,沙糖桔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中国柑桔之乡”实至名归。
2.5 广宁县:竹海绿洲,红色热土
- 前世: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建县,取“广泛安宁”之意。清代“天地会”起义在此发端。
- 今生: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竹产业年产值超30亿元。周其鉴故居、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如火如荼。

2.6 德庆县:龙母祖庭,贡柑之源
- 前世:汉武帝元鼎六年置端溪县,宋代改名德庆府。悦城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享“西江神源”之誉,历代帝王敕封达36次。
- 今生:德庆贡柑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种植面积12万亩。盘龙峡生态旅游区、金林水乡成为珠三角短途游热门目的地。

2.7 封开县:广府源流,古道遗珍
- 前世:古广信县治所在地,被誉为“广府文化发祥地”。唐代状元莫宣卿故里,潇贺古道与茶船古道在此交汇。
- 今生:大斑石(世界最大花岗岩单体)、千层峰等地质奇观入选国家地质公园。杏花鸡、油栗等特色农产品畅销湾区。
2.8 怀集县:燕都秘境,三省通衢
- 前世: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年)设县,壮、瑶、汉多民族聚居。明代“怀阳八景”闻名遐迩。
- 今生:中国攀岩之乡(燕峰峡营地)、粤港澳蔬菜生产基地。贵广高铁设站,生态农业与体育旅游双轮驱动发展。

3.1 端砚文化:紫玉生辉
端砚位列四大名砚之首,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等名坑石料稀缺。历代文人题咏不绝,苏东坡“千夫挽绠,百夫运斤”道出采石艰辛。当代端砚雕刻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肇庆学院设立砚文化研究所推动活态传承。

3.2 禅宗文化:六祖足迹
四会六祖寺、怀集六祖岩等遗迹串联起惠能大师“顿悟成佛”的弘法之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六祖诞”,海内外信众云集,禅意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3.3 民俗文化:非遗矩阵
- 德庆雄鸡舞:源于秦汉的图腾崇拜,入选省级非遗。
- 封开五马巡城:明代军傩演变而来,演绎边疆戍守故事。
- 高要春社:岭南现存最完整的春祭体系,社稷坛、烧炮等仪式保存完整。
3.4 生态文化:天人合一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956年设立)开创中国现代自然保护先河。星湖湿地公园栖息着全球1/3数量的丹顶鹤南方种群,“湿地观鸟”成为生态旅游金字招牌。

4.1 产业转型:新能源汽车链主崛起
小鹏汽车肇庆基地2020年投产,宁德时代、璞泰来等配套企业落户,规划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传统陶瓷产业通过“煤改气”实现绿色升级。
4.2 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新格局
- 环星湖绿道:中国最美绿道之一,串联七星岩、牌坊广场等景点。
- 贺江碧道画廊:封开县打造跨省文旅示范带,民宿经济激活古村活力。
- 夜经济品牌:“岩前风情街”“端州宋城集市”入选省级示范项目。

4.3 乡村振兴:特色农业突围
德庆贡柑“12221”营销体系(1个大数据、2个市场、2支队伍、2场活动、1个品牌)成为全国范例,封开杏花鸡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数字农业产业园推动“一村一品”提质增效。
4.4 交通升级:枢纽能级跃迁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落户高明与肇庆交界,广湛高铁、珠江肇高铁建设加速“轨道上的大湾区”西延,西江航道扩能升级至3000吨级通从广信文化圈的文明曙光,到利玛窦开眼看世界的窗口;从端溪砚田的墨香千年,到新能源汽车的智造浪潮——肇庆的变迁史,正是岭南文化兼容并蓄、生生不息的缩影。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这座古城正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翼,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代答卷。其发展路径启示我们:历史遗产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创新的源泉;地理区位不仅是空间的坐标,更是战略的支点。肇庆的未来,必将在守护文化根脉与拥抱产业变革的双重奏中,谱写出更为璀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