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脸谱之:顺德和他的计算与算计

放羊老生活 2025-01-22 19:18:57

1+1得几?有人说得1,有人说得2,也有人说是3,其实得数可以是任何数,至于究竟得多少则取决于算法的不同。

顺德,身材不高也不是很矮,不胖也不瘦,团团的脸,厚厚的嘴唇浓浓的眉毛。搁煤堆里他就是块煤,堆柴垛里他就是棵柴禾,让人看第一眼就感到踏实,一番相处交往下来,还是这两个字——踏实。

让人深感踏实的原因或许很多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从面相到内心再到骨子里都是敦厚老实。

敦厚老实的人不懂算计,也通常不精于计算,顺德正是如此。

可是,有时候不计算恰恰就是最好的计算,不算计恰恰就是最高明算计。

祖祖辈辈出山赶集,最近的地方就是县城,在山的那一边。从村子里到最近的县城集市去时基本下坡,最快四小时,回来时差不多都是爬山,至少六小时。

几十年前,乡镇兴建了集市,在山的这一面,赶集也是人背马驮下山上山,来回六七个小时。

十几年前,车路通到了村子里,再出山赶集,人们要么没钱要么省钱,或者干脆说是习惯了走路赶集,总之愿意出钱坐车赶集的还是少之又少,不少人想过买车跑运输,却止于观望。

也不知怎么算的,顺德卖了驮马卖了耕牛,借了银行借亲友,能卖的都卖了,能借的也都借了,七拼八凑买了村子里有史以来的第一辆面包车,跑起了运输,既拉客也拉货。

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乡亲们坐车赶了一次集,意识到有钱没钱跟那几元车费并没有多大关系,谁还愿意再走路?跑一趟,车里又是赶街人人又是街货,总是挤得满当当的,跑两趟三趟也一样。

只可惜好景不长,那些观望者纷纷介入,跟风的越来越多,摩托车三轮车也渐渐普及,客源反而日益减少,别的同伴已经难以为继,顺德的顺境倒是还在顺延。

常见有人沿途候车,有人主动停车揽客,人家却说在等顺德。你猜猜怎么回事?原因很简单,因为顺德实诚,同样是给车钱坐车,人家就是愿意坐顺德的车,把车钱给顺德。

记得有个老婆子有次去赶集,去时下了车说车钱等返程时一次给,返程下车时什么都没忘了拿,唯独就是忘了给钱。顺德看着老人的背影,嘴巴张了又张,讨车费的话终归没好意思说出口。

过了几天,老人在路边候着,顺德只当老人要搭车外出,哪晓得老人在那苦苦守候着,就只是为了给他那天忘给的车钱。

临了,老人跟顺德要了电话号码,再外出坐车,只要顺德的车有空位,他就不会选择坐别的车。

后来,顺德和几个坚持下来的同伴先后加盟乡村客运,把运输线路延伸到了县城,同时都扩展业务,包年每周末接送在县城读书的学生娃。所不同的是同伴接送学生得去抢学生,而顺德反过来被学生家长抢。

你说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顺德胆小,怕担责,接送学生必须在家门口和学校门口上下车,否则必定要征求家长意见,是胆小小出了学生家长的信任,怕担责怕宽了自己的路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山民的腰包日益鼓了起来,私家车队伍不断壮大,就是连集镇上跑县城跑州城的客车也没了客源,停止了运营。运政管理也走完了从集镇到山村的最后一公里,超员载客行不通了,客货混装同样行不通了。

至此,乡村客运这一营生益发惨淡了,人们只当顺德的顺境也走到头了。

不曾想,顺德的路就是走得顺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顺德得知村邻有快递到集镇没空去取,他就顺便代劳了,需要到县城买什么东西又脱不开身,他也顺便代买了,需要往集镇上、县城里捎个什么也一样。

顺德这么做,原本是有意无偿帮忙,不过人心换人心,他再坚辞不受,人家还是把适当的补偿硬往他手里塞。

顺德的这种顺便渐渐传开,渐渐的,不只是村子里,就是沿途的住户有什么需要都打他电话,类似的电话他每天都要接十几个,几十个,很多时候,看到他车里就拉了两三个人,其实他的收入只怕比满载乘客的两三倍还不止。

那么多跑乡村客运的人,跑着跑着都穷途末路了,唯独顺德面前的里越跑越宽,很多人都说是顺德这个名取得好,你说呢?

0 阅读:6

放羊老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