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上闪烁着“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还会嫁给我吗?
”这条微信,像一根刺扎进李雨的心,让她停下收拾行李的手。
看着这熟悉的微信名,她苦笑着摇摇头,思绪被拉回到三天前那场激烈的争吵。
难道当初义无反顾的选择,最终竟是错付了吗?
这段婚姻,究竟该如何继续?
张明近乎疯狂地拨打着李雨的电话,三天打了四十多个,言语中既有焦急也有愤怒。
“雨雨,你必须回来!
钱的事情我们好好商量。
”“商量?
你已经答应给你弟弟出首付了,现在是在逼我拿钱,不是商量。
”李雨语气冰冷地回应。
张明试图解释,说弟弟的婚事不能不管,四十万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数目,甚至还提到了李雨父母的退休金。
这番话彻底激怒了李雨,她质问张明,自己在他眼里究竟是妻子还是提款机?
这突如其来的五十万,成为了压垮这段七年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雨回到娘家,寻求片刻的宁静。
这三天,张明的电话和微信轰炸不断,直到那条让她彻底死心的消息出现。
回忆起七年前,他们曾是令人艳羡的情侣,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
那时的李雨,完全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并不理解父母的担忧。
母亲曾苦口婆心地劝她:“婚姻不是儿戏,你嫁过去就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而李雨却固执地回答:“妈,我相信明哥,他说过会对我好的。
”最终,她带着父母给的八万块钱嫁给了当时一无所有的张明,也放弃了父母准备的陪嫁房。
婚后第三年,他们省吃俭用终于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也背负了沉重的房贷。
装修时,还是向李雨父母求助,父亲默默地转了十万块钱,并叮嘱道:“闺女,这是最后一次了。
你的路,你自己选的,就要自己走下去。
”
生活逐渐好转,但张明对原生家庭无底线的付出让李雨心寒。
公婆伸手要钱,他二话不说;弟弟需要帮助,他永远冲在最前面。
他每个月工资一万出头,却总要匀出大半给家里。
李雨不止一次跟他沟通过,但换来的却是“你就这么小气?
我们总不能看着弟弟困难吧?
”这样的回答。
三天前,张明弟弟带着女朋友回家,女方要求婚房。
公婆满口答应,转头就让张明准备五十万首付。
李雨质问钱的来源,张明理所当然地提到了他们的积蓄,甚至还想打父母退休金的主意。
李雨终于爆发了:“我终于明白我爸妈当初为什么反对了。
不是因为你穷,而是因为你们这个家,永远把我当外人!
”
争吵过后,李雨回到娘家,面对张明连番的电话和微信,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七年来,他们的钱都填补了夫家的无底洞,而她自己,甚至买礼物给父母都要看丈夫的脸色。
最终,李雨回复了那条让她纠结许久的消息:“不会。
爱情很美好,但现实更重要。
七年前我为了爱情可以抛弃一切,现在我明白了,爱情里也要有底线。
明哥,我们离婚吧。
”
发送完这条消息后,李雨如释重负。
她知道,张明一定会像往常一样指责她不懂事、自私、不包容。
但这一次,她不会再妥协了。
晚上,父亲来到她房间,看着女儿憔悴的面容,轻声说道:“闺女,当年我和你妈妈阻止你,不是因为张明穷,而是看出他们家的处境。
在那样的家庭里,你永远都是外人,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自己的小圈子。
”李雨扑进父亲怀里,泪如雨下:“爸,对不起,我现在才明白你们的苦心。
”父亲轻轻拍着她的背:“傻孩子,这是你该经历的成长。
记住,人这一生,不光要有激情,更要有理智。
婚姻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辈子的相处。
”
一个星期后,李雨正式提出离婚。
张明的弟弟最终没买成房子,婚事也告吹了。
张家人都说是李雨害得小儿子找不到对象,可李雨已经不在乎了。
临走前,她给张明留下了一张纸条:“七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
你说我变了,其实是我终于学会了爱自己。
婚姻需要两个人的努力,而不是一个人的牺牲。
祝你和家人幸福。
”
一段感情的开始或许源于一时的冲动,但婚姻的长久经营却需要两个人共同的付出和经营。
李雨的经历也引发了我们对婚姻的思考:在婚姻里,究竟该如何平衡爱情与现实,责任与自我?
又该如何守护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