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现实的当头棒喝

书易谈 2025-03-27 11:44:59

根据USTR披露的收费方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中国制造船舶每次入港需缴纳150万美元,悬挂中国国旗的船只费用高达100万美元/航次。这直接威胁到美国海岸海运公司等企业的生存——该公司24艘运营船舶中,16艘为中国制造路透社。若政策实施,仅单船年运营成本就增加2400万美元,相当于其全年利润的85%。

美国造船业现状令政策沦为笑谈。纽波特纽斯造船厂CEO透露,民用商船订单排期已到2032年,且单船造价是中国的2.3倍POLITICO。更致命的是,美国船厂缺乏建造18万吨级散货船的技术储备,而这正是全球航运的主流船型。西雅图港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美国现役商船平均船龄28年,比全球平均高出11年。

全美零售联合会测算,港口费将导致洛杉矶港集装箱处理费上涨47%,每个货柜综合成本增加800美元FreightWaves。这足以让沃尔玛等零售巨头的年度物流成本暴增18亿美元,最终转化为消费品价格3.5%的涨幅。更严峻的是,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已预警,若美西港口费用激增,30%的亚洲货流可能改道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

世界航运理事会的评估显示,该政策可能造成全球年度航运损失200亿美元世界航运理事会。地中海航运公司算了一笔账:其旗下63艘中国造船舶若继续停靠美国,年新增成本将达9.45亿美元,足以抵消公司全年利润。这迫使航运巨头考虑重组全球航线网络,可能引发欧亚海运格局的世纪性调整。

白宫声称要"重振美国造船业",但现实却南辕北辙。美国造船工人联合会披露,即便政策迫使船东转向,现有船厂产能也只能满足12%的需求缺口。更荒谬的是,五角大楼为保障军舰建造,已援引《国防生产法》禁止民用订单插队。这种军事优先的产业政策,使得商船更新成为不可能任务。

这场听证会暴露出美国贸易政策的深层悖论:当保护主义利刃挥向中国,最先流血的却是本国产业。从爱荷华的粮食出口商到加州的港口工人,300多个反对声浪汇成的风暴,正掀开"经济安全"口号下的产业疮疤。正如海岸海运CEO在听证会最后陈述的:"我们不需要虚假的保护,需要的是正视现实的勇气。"

0 阅读:0

书易谈

简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