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母、让兄、让子,武则天之子李旦,为何先后三次出让皇位?

紫语嫣然 2023-05-21 12:11:47

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登上皇帝宝座,不仅无数人为之拼的你死我活,甚至骨肉相残、亲人反目的戏码也是常常上演。然而,唐睿宗李旦不仅先后两次登上皇位,更是先后三次出让皇帝宝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让母亲:兄长被废后即位,被迫让位于武则天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太子李显于同月即位,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裴炎受命辅政。唐高宗执政后期,武则天便已然开始插手朝政,因此李显虽然即位为帝,但政事却皆取决于太后武则天。

李显不愿甘为傀儡,遂重用皇后韦氏亲戚,意图通过重用外戚来组建自己的执政班底,以此来对抗母亲。李显先是将韦后父亲韦玄贞提拔为豫州刺史,不久又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裴炎认为此举不妥,在劝谏无果后,遂将此事告知武则天,结果即位仅55天的李显,便被武则天废为了庐陵王。

武则天废掉李显之后,于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改立李旦为帝,而她自己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正式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李旦虽为皇帝,但不久被软禁于皇宫之中,彻底沦为了傀儡皇帝。

出于对武则天擅权专政的不满,徐敬业等人以拥立庐陵王李显为名起兵反叛,可惜不久便被剿灭,至此武则天彻底掌握朝政大权。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亲的试探之举,于是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求武则天继续临朝,武则天这才“顺水推舟”的接受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随着武则天权力的稳固,以武承嗣为首的不少大臣开始纷纷为武则天称帝造势,各种祥瑞不断呈报朝廷,而身为皇帝的李旦处境则日益尴尬,非但无力予以阻止,反而要积极配合。

垂拱四年(688年),在武则天野心已经昭然若揭的情况下,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等起兵反抗,结果全都兵败身死,而武则天则趁机处死了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宗室,扫除了称帝的最后障碍。

载初元年(690年),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等亦纷纷劝进。李旦迫于形势,也不得不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同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李旦被降为皇嗣,改名武轮。

二让兄长:李显复立为帝后,坚决辞让皇太弟之位

武则天称帝后,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诸人权势滔天,他们不仅干预朝政,甚至希望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武氏一脉,于是作为皇嗣的李旦便成为了武氏诸人的眼中钉,不仅皇嗣之位岌岌可危,就连性命也随时可能不保。

武则天治下,不仅武承嗣为谋夺太子之位多次对李旦予以陷害,就连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都敢对李旦打击报复,最终导致李旦的妃子刘氏和窦氏被处死,李旦对此非但不敢有任何不满,还得装的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后来,在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下,武则天最终决定归政于李氏,遂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李显的回朝让李旦处境更为尴尬,无奈之下只好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给兄长,武则天遂于圣历元年(698年)重立李显为太子,李旦则复为相王,名字也改回李旦。

神龙元年(705年),由于武则天病重期间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胡作非为,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二张”,并迫使武则天退位,武则天无奈之下禅位于李显,李显于是复位为帝。

“神龙政变”中,李旦亦统率南衙禁军,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二张”党羽,因此李显复位之后,任命李旦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准许以宰相身份参与国政,并加号安国相王。

虽然李显复位之后,对李旦大力赏赐,但经历了多年变故的李旦,早已无心政事,因此不久便辞去了太尉和知政事等职务,唐中宗鉴于李旦的功劳和曾经的皇嗣身份,又打算立李旦为皇太弟,李旦仍然坚决请辞。

三让儿子:复立为帝后未免内斗,禅让皇位于太子李隆基

唐中宗李显复位之后,韦皇后野心膨胀,也学着武则天干预朝政,为对抗朝中的李氏集团,甚至不惜与曾经的政敌武氏联手,李唐江山再度陷入动荡之中。期间,太子李重俊因不堪受辱,发动“景龙政变”,虽屠灭了武氏集团,却最终还是失败身死。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驾崩,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摄政。韦后掌权后,不仅派亲信控制了南北衙禁军,而且大肆网络党羽,准备效法武则天篡夺江山,也过一把当皇帝的瘾。

当时,相王李旦虽然退出朝堂,但太平公主却在朝中势力极大,而李旦第三子李隆基亦在暗中招揽豪杰,并在禁军中下层军官中建立势力。最终,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姑侄两人联手,于同月二十日发动“唐隆政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并说服李旦接受李重茂的禅位,李旦于是重新复立为帝。

李旦复位之后,李隆基不仅因功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率万骑禁军,而且长兄李成器亦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将太子之位让于李隆基,李旦遂立李隆基为太子。

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长,这与太平公主发生了政治冲突,太平公主一派为了保住权势,于是意图改立太子,不仅散布流言,以李隆基并非嫡长子,没有资格立为太子,而且密谋加害李隆基。

李旦眼看朝廷又要陷入内乱,在试图调解姑侄关系失败后,便决定提前禅位于太子。于是,李旦于先天元年(712年)八月,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位为太上皇。李旦虽然退位,却仍然掌握着军务、死刑处决权和五品以上官员任免权等权力。

李旦本想通过明确君臣身份的方式,平息这场内乱,却没想到他的禅位之举反而激发了矛盾,太平公主一派甚至公然提出要废掉皇后。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抢先发动“先天政变”,杀死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亦被赐死。李旦得知消息后,心灰意冷之下正式归政于李隆基,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

1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