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八月,执掌朝政十五载的太后吕雉去世,长期深受压制的刘姓诸侯王率先发难,齐王刘襄在接到弟弟朱虚侯刘章的消息后,尽起齐国和琅琊国之兵西进,为免国家陷入内乱,陈平、周勃于京城发动政变,诛灭吕氏一族,迎立代王刘恒为帝。
刘恒即位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君弱臣强”局面,然而刘恒仅用三年时间,便完全掌握了朝政,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代王刘恒入京之初,面临着“君弱臣强”局面代王刘恒在最初得知陈平等人拥立自己为帝时,非但没有感到兴奋,反而极为忧虑,原因便是由于自己远在代地,根本不知道京城发生了什么,分不清吕氏和大臣到底谁是忠、谁是奸,根本不敢轻易入京。
包括郎中令张武在内的大量代国大臣皆认为其中有诈,建议刘恒装病拒绝前往,只有中尉宋昌经过分析,认为可以入京即位。然而, 虽然宋昌分析的有理有据,但刘恒仍然难以做出决断,以至于最终不得不通过占卜来帮助自己下定决心。
然而,即便占卜得出的卦象为吉,刘恒入京仍然不得不小心翼翼,先是派舅舅薄昭入京查探,待到距离京城五十里时,又派宋昌入京打探,直到确认京城毫无异象,这才带着薄昭、宋昌、张武等六人入京。
当时,陈平、周勃本就是地位崇高的功勋老臣,凭借诛灭诸吕之功,他们不仅声望达到顶点,更是全面掌握了朝政和军权,而八岁便前往代地就封的刘恒,由于长期远离京城这个权力中心,在朝中却是毫无根基。
刘恒入京之初,周勃、陈平等大臣根本没有将刘恒放在眼里,周勃先是在渭桥迎驾时想要将刘恒拉到一旁私聊,幸有宋昌出面阻拦,后在刘恒进入未央宫时,又被卫士拦住去路,以至于刘恒不得不求助于周勃,由周勃出面喝退卫士。刘恒甚至极可能因此被迫处死了代王后和四个儿子(《孝景本纪》记载为三个儿子)。
代王刘恒入京之初,面对掌握着朝政大权和军权的功勋老臣,可以说面临着严峻的“君强臣弱”形势,不仅无法控制朝政,甚至连自己一行人的安全也难以保证,极可能就此沦为傀儡皇帝。
第一步:掌握京城兵权,平衡朝中势力为了保全自己一行人的性命,刘恒入宫当夜便任命宋昌为卫将军,负责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又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统率皇宫禁军巡视殿中,并连夜下诏大赦天下,对百姓予以赏赐,并允许百姓聚会饮酒五天。
刘恒此举,不但将京城军权暂时抓到了手中,至少使得自己一行人的安全有了基本保证。同时,刘恒也等于向天下表明已经改朝换代,且明确了自己乃是新一任皇帝,等于坐实了自己的身份。
汉文帝元年(前180年)十月初六,刘恒下诏改封琅琊王刘泽为燕王,又封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次日,刘恒正式称帝即位,随之下诏废除吕后所封的鲁、琅琊、吕等国,将齐国所割让的城阳、琅琊、济南三郡重新归于齐国,将薛郡重新归于楚国,以安刘氏宗族之心。
与此同时,刘恒任命舅舅薄昭为车骑将军,又在立窦漪房为皇后之后,赐给其两个兄弟田宅土地,命其留居长安,但此举随即引起朝臣警惕,在他们的逼迫下,刘恒答应不授予两人官职。
刘恒虽然对功勋老臣权势过大极为忌惮,但鉴于这些大臣的平叛、从龙之功,刘恒在刚刚即位,皇位尚不稳固的情况下,为了稳住局面,也不得不对这些老臣再度予以赏赐。
谋士出身的陈平意识到了其中的危机,于是主动称病请辞,刘恒极力挽留,陈平则以自己在诛除诸吕中功劳不如周勃为由,主动让出右丞相一职。于是,刘恒便以周勃为右丞相,以陈平为左丞相,另以灌婴为太尉,并对周勃、陈平、灌婴、刘璋、纪通、刘兴居、刘揭等功臣予以重赏。
刘恒虽然长期远离朝堂,但却非常有政治手腕,他知道自己的皇位想要稳固,就必须使得朝中势力相互牵制,只要稳住了刘姓诸侯,大臣们便不堪轻举妄动;而只要稳住了大臣,诸侯们也不敢轻易造次。因此,他通过先后对刘姓诸侯和功臣予以拉拢,不仅使得朝政局势趋于稳定,自己的皇位也得以日益稳固。
第二步:成功压制相权,列侯遣归封地周勃自升任右丞相之后,可以说已经位极人臣,不仅朝中百官对其极为敬畏,就连皇帝刘恒也对其极为恭敬,散朝时甚至常常目送其离开,这一切都让周勃有些飘飘然。虽然后经袁盎提醒,刘恒不再刻意谦卑,越来越有帝王威严,但相权压制皇权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当然,刘恒也知道想要收回大权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并没有急于与周勃产生冲突,而是通过废除连坐法,赏赐天下无妻、无夫、无父、无子的穷困人,以及年过八十的老人,不满九岁的孤儿等手段来收取民心,使得自己的皇位越来越稳固。
孝文帝元年(前179年)八月,刘恒在皇位已经稳固的情况下,这才对周勃发难,当廷询问其全国一年有多少案件,又有多少税收,周勃不知只能惭愧认罪,后经他人提醒,才明白皇帝深意,遂谢罪请辞。此后,陈平虽得以独任丞相,但已看出刘恒意思的他,也只好借年老体弱为借口退出朝廷,刘恒遂得以收揽大权。
刘恒在收夺权力的同时,也在大肆培养嫡系力量,除了任用外戚之外,他还从地方提拔了不少能臣干吏,他将河南郡守吴公提拔为廷尉,吴公则向刘恒推荐了贾谊。贾谊入京后,很快因才能得到刘恒重用,不到一年便被提拔为太中大夫。
之后,贾谊根据列侯留居京城,相互勾连结盟威胁皇权的现象,提出命令列侯各归封地的建议。刘恒遂于汉文帝二年(前179年)十月下令“列侯各归封国,即便因在朝中任职或因诏令无法归国,也要派太子返回封地。”
不过,当时实力仍然强大的列侯对此并未理会,而刘恒也并未心急,直到一年后,刘恒通过大封刘姓诸侯为王等方式再度稳固皇位,这才命令周勃带头返回归国,周勃无奈请辞归老,有了周勃的带头,京城列侯纷纷被迫归国。
随着皇位的日益稳固,刘恒先是通过压制相权收回了朝政大权,之后又通过将列侯遣归封国,彻底瓦解了功勋大臣对皇权的威胁。
第三步:借用审食其被杀,震慑各方势力诸吕被灭,刘恒即位之后,在吕氏被定性为反贼的情况下,淮南王刘长和辟阳侯审食其处境便变得极为尴尬,其中淮南王刘长虽为诸侯王,但却是吕后的样子;而审食其虽是开国功侯,但却因早年照顾刘太公和吕后而深得吕后宠信。
汉文帝三年(前177年),淮南王刘长入京。彼时,淮南王刘长急于改善自己的处境,而刘恒则急于缓和朝廷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因此两人相处极为融洽,不仅出入同车,而且时常一同外出游猎,完全是一副兄友弟恭的亲密模样。
刘长为了对外表明与吕氏断绝关系,选择了对同样处境尴尬的辟阳侯审食其下手,带着魏敬等仆从直接将审食其刺杀于辟阳侯府外。
杀死审食其后,刘长脱掉上衣,跑去向刘恒请罪,表示自己杀审食其乃是“为国除贼,为母报仇”,原因是审食其作为吕后宠臣,却在自己母亲张美人被贯高刺驾事件牵连,吕后大封诸吕和吕后残害刘姓诸侯三件事中没有对吕后予以规劝。
自吕后掌权以来,朝廷与诸侯王的关系便极为紧张,刘恒即位以来好不容易使得双方关系有所缓和,哪里肯为审食其去得罪诸侯王。在无法严惩审食其的情况下,刘恒选择了充分利用此事件,用以震慑列侯和外戚。
当初,审食其之所以能够在“诸吕之乱”中逃过一劫,除了陆贾、朱建的帮助,更为重要的便是其辟阳侯的身份。汉朝建立以来,还从来没有过列侯因罪被杀的先例,因此即便陈平、周勃等人与审食其是政治对手,但皆为列侯的他们同时却又是利益共同体,他们之所以不杀审食其,正是不愿开列侯被杀的先河。
刘恒选择不惩处刘长,无疑是在对外宣布列侯犯罪同样可以处死,此举无疑极大震慑了列侯。与此同时,随着薄昭、窦婴等外戚的入朝,利用外戚崛起的审食其之死,无疑对这些人也是极大的震慑。
最终,刘恒以刘长系皇室宗亲,且辟阳侯的确有罪在先的名义,赦免了淮南王刘长擅杀大臣之罪,而自此之后,“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包括周勃在内被遣归封地的列侯们更是人人胆战心惊、生怕因故被杀,大臣们对于刘恒这个越来越捉摸不透的皇帝,由此也是更为畏惧。
这段时期的湖南历史是最令人迷糊的,因为处于巨变之中,且多少有些藏着掖着。1,桂阳郡成立于公元前183年高后五年。先是南越王赵佗攻打长沙国,掠数县(长沙国南部),后来吕太后遣周灶往攻,收复失地,但并没有再还给长沙国,而是顺势成立了桂阳郡。2,苍梧山被搬到连云港(即今花果山)。赵佗掠长沙国数县而去,实际是扶植了早已灭亡的苍梧国复国(灭于吴起),吕太后又将复国的苍梧国灭了,残余逃到广西梧州,是广西苍梧得名之始。从此之后,“苍梧”由湖南南部逐渐变成广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