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来了!曾对华为落井下石,扣押华为7亿物资,如今垮台

往史云烟 2025-04-11 10:20:29

文、编辑|往史云烟

前言

曾经,华为和伟创力合作密切,华为每年更是为它带来25亿美元的订单,相当于它在中国一半的收入。

可谁能想到,2019年美国一制裁华为,伟创力立刻翻脸不认人。

不仅单方面终止合作,还扣下华为价值7个亿的原材料和设备,导致华为生产线停摆,损失惨重。

如今,没了华为这个大客户,伟创力业绩一落千丈,工厂关门裁员,彻底凉凉。

要问它是如何混到这个地步的?只能说:自作孽,不可活啊!

——【·合作蜜月期的辉煌·】——

2000年初,华为在通信行业刚刚崭露头角,急需稳定的代工厂来支撑其快速扩张的业务。

全球电子制造巨头伟创力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主动向华为伸出橄榄枝。

双方很快达成合作,采用“送料加工”模式,由华为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方案,伟创力负责生产组装。

合作初期,伟创力在深圳设立了专门服务华为的生产线。产线上的工人回忆,当时华为的订单源源不断,工厂几乎全年无休,加班成了常态。

2003年,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在珠海建立了大型生产基地,占地数十万平方米,专门生产华为的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

随着华为在全球市场的扩张,伟创力的订单量水涨船高。2010年,华为决定进军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伟创力立即响应,在长沙投资建厂,专门承接华为手机的生产任务。

工厂投产当天,两家公司的高管共同剪彩,现场挂满了“华为-伟创力战略合作伙伴”的横幅。

最鼎盛时期,伟创力在中国为华为服务的员工超过4万人。珠海工厂的食堂每天要准备上万份餐食,产线上的工人三班倒,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

财务数据显示,近20年的合作中,华为为伟创力贡献了超过25亿美元的收入,占其中国区业务的60%以上。

对伟创力来说,华为不仅是客户,更是支撑其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核心支柱。

——【·风云突变的制裁危机·】——

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供应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消息一出,全球科技行业震动,华为的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

华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向所有海外合作伙伴发函确认合作意愿。大多数公司回复需要时间评估,但伟创力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三天后,伟创力中国区高层直接致电华为,宣布立即终止合作,并冻结华为在其工厂的所有物料。

更令人震惊的是,伟创力不仅停止生产,还扣押了华为价值7亿元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包括芯片、电路板等关键部件。

这些物资直接关系到华为当时正在生产的P30系列手机和5G基站设备。如果无法追回,华为的生产线将在一周内陷入瘫痪。

长沙工厂的华为驻厂代表刘明回忆,5月19日晚上,伟创力突然增派安保人员,将所有华为的物料封存在仓库,并禁止华为员工进入。

他连夜驱车赶往深圳总部报信,途中接到同事电话,得知珠海和深圳的工厂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

——【·华为的绝地反击·】——

5月20日凌晨,华为危机应对小组通宵开会,最终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组织谈判团队与伟创力交涉,另一方面紧急寻找替代代工厂。

供应链负责人王伟调集了150辆卡车,准备强行运回被扣押的物资。

但当卡车队伍抵达珠海工厂时,伟创力早已安排安保人员封锁厂区。

双方在门口僵持数小时,最终只有少量非核心物料被允许运出。

与此同时,华为迅速联系比亚迪、富士康等国内代工企业,希望尽快转移订单。

比亚迪的反应最为迅速。董事长王传福亲自召开紧急会议,下令调整生产线,优先保障华为的订单。

富士康也抽调数百名熟练工人,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了华为产品的试产。华为的工程师赵峰回忆,那段时间他几乎住在工厂,每天工作18个小时,只为确保生产尽快恢复。

法律层面,华为向伟创力发出律师函,要求赔偿损失并归还物资。但伟创力态度强硬,声称“遵守美国法律”,拒绝承认违约。

经过长达数月的拉锯战,华为最终通过第三方斡旋,勉强收回了约4亿元的物料,但仍损失惨重。

这次事件让华为深刻意识到供应链自主的重要性。此后,华为加速推进“去美化”进程,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2020年,华为发布的手机已实现“零美国零件”,鸿蒙系统、5G基站等核心技术也相继突破。

——【·伟创力的衰败·】——

失去华为订单后,伟创力的中国业务迅速萎缩。珠海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暴跌至30%以下,曾经繁忙的生产线变得冷冷清清。

2020年12月,伟创力以3.67亿元的低价将珠海工厂出售给广东领益智造,成交价不到建厂成本的三分之一。

长沙工厂的命运更具戏剧性。伟创力曾在这里投资10亿元建设二期工程,但工厂还未完全投产,就被迫转手卖给比亚迪。

交接时,工人们发现部分设备连包装都没拆,崭新的生产线上贴着两张并排的标识——左边是正在被撕下的伟创力LOGO,右边是刚刚贴上的比亚迪标志。

在伟创力苏州公司,听障工程师邵志阳依然每天按时上班。这位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的年轻人,凭借出色的编程能力,开发了20多款办公自动化软件,极大提升了团队效率。

他还专门为听障同事设计了一套视觉报警系统,让生产线上的异常情况能通过闪光和震动提醒操作员。

但随着公司业务下滑,2021年夏天,伟创力决定将部分产线迁往马来西亚。人事经理递给邵志阳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么随迁,要么离职。”

他选择了后者。离职那天,他把自己开发的软件源代码整理好,留在了公司服务器上。

三个月后,他在深圳一家华为供应商找到了新工作。办公桌上,他放了一张照片,是空荡荡的伟创力苏州办公室。

曾经紧密合作的商业伙伴,最终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华为在逆境中崛起,而伟创力则因一次短视的决策,失去了在中国市场的立足之地。

这场商业博弈没有赢家,但它给所有企业上了一课:在全球化时代,信任一旦破裂,代价远比想象中沉重。

对于伟创力的如此操作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你的看法哦~

信息来源:新京报《美国代工企业伟创力私扣华为7亿元巨额物料和设备 或被列不可靠清单》

每日经济新闻《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华为向伟创力发出律师函,索赔数亿元?》

0 阅读:7

往史云烟

简介:介绍不一样的历史相关事件!琴瑟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