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首次对外披露了反向追薪的金额,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1424人次,总金额3033.78万元。湘财Plus注意到,浙商银行近五年来员工数量持续大幅增长,不过员工成本反向下降,2023年人均薪酬跌破40万元后,2024年再次降薪。
员工数量连续多年上涨 薪酬下降、人均跌破40万
据年报披露,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用工人数为25226人(集团口径,含派遣员工、外包人员、附属机构员工)。这是浙商银行继2023年员工数突破2万人后,再创历史新高。据湘财Plus统计,2020年至2024年浙商银行员工数量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17.00%、8.07%、15.15%、15.01%、10.18%。

△浙商银行。
与其他上市银行员工数量增速放缓、甚至连续多年出现减员的现象相比,浙商银行的这种逆势增长显得较为特别。
按岗位分布划分,浙商银行营销人员10996人,柜面人员1815人,中后台人员12415人,其中中后台人员增长最多。按学历划分,研究生及以上6433人(其中博士学历105人),大学本科17092人,大学专科及以下1701人。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退休人员375人,较上年末增加88人。
2024年,浙商银行业务及管理费204.62亿元,增长7.20%,其中员工成本137.37亿元,较上年增长9.90%。以此计算,该行人均员工成本为54.46万元,较上年度的54.60万元略减少0.14万元,降幅0.26%。
上述员工成本的构成为: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96.74亿元,其他社会保险及员工福利17.84亿元,住房公积金6.36亿元,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14.17亿元,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2.27亿元。

△浙商银行2024年员工成本构成。
2024年,除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同比下降之外,浙商银行其他员工成本费用均同比上升。仅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口径计算,该行人均薪酬为38.35万元,较上年度的39万元减少0.65万元,降幅1.67%。据湘财Plus统计,浙商银行已连续两年降薪,2023年人均薪酬首次跌破40万元。
首次披露反向追薪金额 追索扣回3033万绩效薪酬
湘财Plus注意到,浙商银行首次对外披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情况。2023年,该行司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1424人次,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3033.78万元。
据浙商银行介绍,该行对员工的薪酬分配与所聘岗位承担的责任与风险程度挂钩,不同类型员工实行不同的考核与绩效分配方式,适当向营销岗位倾斜,并按照审慎经营、强化约束的内控原则,建立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相关机制。

△浙商银行首次披露反向追薪金额。
从浙商银行收到的监管罚单,可以窥见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部分内情。据湘财Plus统计,浙商银行及分支机构(含个人)共收到28张罚单(以处罚日期统计),涉及总行及11家分支行,罚款金额约918万元,贷款三查不审慎、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问题是重灾区,其中:
总行因向小微企业客户转嫁成本,违规要求客户承担抵押评估费;向小微企业客户转嫁成本,违规要求客户承担抵押登记费,被浙江金融监管局罚款55万元;
最大罚单出自淮安分行,因个人贷款贷前调查不审慎、向无真实资本金的项目发放贷款、虚增存贷款规模、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贸易融资业务,被罚款200万元;
湖州分行被处罚两次,因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入,未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违反规定办理结汇业务,被外汇管理局湖州市分局罚没140.56万元;因项目贷款发放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发放不审慎、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开立信用证、贴现资金回流至出票人,被湖州金融监管分局罚款12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银行2025年一季度被罚款金额已达到1950万元,远超过2024年全年,其中包括一张千万罚单。据上海金融监管局披露,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因虚增存贷款、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员工异常行为管理不到位等15项违法违规问题被罚款1680万元。
以上述罚单的情况来看,预计浙商银行2025年度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金额将不低。
统筹/新湘财 撰文/湘财Plus
-END-
*重要说明:湘财Plus所有文章引述的数据或信息均来源于文中所提及公司的定期报告、临时公告、官方发布及媒体报道等公开渠道,并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经得起验证,信息经得起查证。如存在可能的错漏,请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