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看看当年美国怎么搞死的苏联

一只青花大磁盘 2024-09-11 04:30:30

不管是否承认,当前国际关系里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合作走向了对抗,而且这种对抗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纵观历史,会发现美国对付中国的策略效仿的也是冷战时对付苏联的那套手段,那么就以史为鉴,看看当年美国是怎么对付苏联人。

二战结束后随着势力范围的争夺,双方都知道美苏间的合作将会中止,而如何同苏联进行对抗,最开始美国并没有合适的计划,虽然进入冷战的标志是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但与苏联的对抗方式在美国内部并没有统一。

以巴顿为代表的军界大佬们和杜鲁门的特别助理克拉克·克利福德为代表的鹰派认为:希特勒能够崛起的原因就是因为英法等国的“绥靖主义”和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造成的。所以面对苏联的崛起,美国应该提前动手对苏联发动“预防性军事打击”。

而美国政界的主流观点则是罗斯福总统倡导的“大国外交”政策。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来协调大国关系,划分势力范围,以实现长久的世界和平。并认为雅尔塔会议的成功,就是各大国重新和平划分势力范围的典范。

但最终美国选了另一条对抗之路,而领路人就是号称遏制战略之父的乔治·凯南。

而乔治·凯南(George Frost Kennan)在提出这一战略构想时,还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乔治·凯南1904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美国外交部门工作,因精通俄语和德语,于是在1933年开始被派驻苏联并长驻在那里,经历了苏联的肃反和卫国战争,慢慢成为了美国外交部门里的苏联通。

1946年2月的一天,美国财政部发了一封电报给美驻莫斯科的大使馆,想了解苏联是否会加入美国倡导的“世界银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时美国驻苏联大使正好不在,于是凯南以代办的身份回了一封电报,在电报的凯南不知怎么想的,把自己对苏联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战略设想都写在了这封电报里,整篇电文超过8000个英文单词,是美国建国以来直到现在所有驻外使领馆发给国务院的外交电文中最长的一篇,后来收入进了吉尼斯世界记录,所以该电文在史学界被称为《凯南长电》(Kennan's Long Telegram)。

因为凯南用的是美国务院的电文系统发的电报,所以是通过国务院转交给财政部,这么长的电文也惊动了美国外交系统的老大,当时的国务卿伯恩斯(James Byrnes)看过电文后眼前一亮,认为该电文对苏联的认识和提出的想法很有见解,要求在国务院内部传阅并转发给国防部和白宫。

美国军方对凯南的想法也很赞赏,海军部长亲自出面邀请凯南到新成立的“国家战争学院” (National War College)负责外交事务的教学工作。接着新上任的国务卿马歇尔又在国务院内成立了一个“政策计划署”(Policy Planning Staff”)负责美国长期外交政策的制定,指定让凯南当担任首任负责人。

凯南回国担任计划署负责人期间,1947年以“X先生”的笔名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苏联行为的根源》,对他的理论进行了一次详尽的阐述,强调了对苏采取遏制战略的原因和必要性。由于《外交》季刊是公开发表的,所以全球开始了解美国政府的“遏制战略”,凯南也由此被称之为“遏制战略之父”。

在凯南的文章里,首先分析了俄罗斯必然扩张的原因,就是俄罗斯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在他看来苏联人心中有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其最初来源于自古以来生活在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上的俄罗斯民族对经常劫掠而来的游牧民族的天生恐惧感。

此后俄罗斯人虽然成立了帝国,但在同西欧的交往中,因为经济的不发达和农奴制的落后而被欧洲人排斥,又产生了一种自卑感和由此形成的自大观,在俄罗斯统治者看来,他们的统治制度和文化水平无法与西欧国家相提并论,但民族自尊心又让他们不能完全接受西欧的文化和制度,因此对一旦俄罗斯人民了解了外部世界的真相或是外国人民了解了俄罗斯内部的真相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担忧不已。最终为了求得安全,他们的解决方法就是彻底地置对手于死地,从没考虑与对手建立契约和妥协。

凯南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虽然出现在西欧,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不过在俄罗斯却能一举成功,正是因为符合俄罗斯人普遍信奉的冲突和征服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排它性思想,又让苏联的统治阶层不安全感更加强烈。

正是在这种历史和现状的需求下,苏联对内要把外部世界描绘成为一个罪恶的、敌视的、威胁着苏联的世界,并认为这个世界内部滋生着各种问题,最终必然会被内部的骚动所破坏,从而让位给一个新的、更美好的由苏联所领导的世界。

基于上述对苏联的分析,凯南认为罗斯福推行的“大国外交”战略,对苏联是无效滴。原因包括:

第一,由于苏联领导层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必然迅速恶化,二战期间美苏的“盟友”关系,只是对付纳粹的权宜之计。

第二,苏联为了降低这种不安全感,只有选择持续对外扩张。因此,美国想要与苏联划定“势力范围”必然是徒劳的。

那么何为遏制呢?按凯南的话说就是:美国目前所拥有的力量,足以让束缚苏联的索套慢慢收紧,足以让克里姆林宫做出以前从未做过的改变,足以在各种策略的作用下推动苏联政权走向分裂或崩溃。

在凯南的最初构想中认为遏制分为3个步骤:

步骤一:尽快重新恢复全球的势力均衡态势,以免被苏联乘虚而入。

凯南认为当时全球有5个重要的工业中心,分别是美、苏、英、德、日。美国必须确保英国、德国、日本不被苏联染指。并提出经济优于军事的理论,因为共产主义只有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才会发展壮大。如果经济繁荣,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共产主义思想就会自然消亡。

步骤二:弱化苏联对其它国家共产党的影响力。

凯南敏锐的觉察到俄罗斯民族自大的特性和长期农奴制的社会形态,让他们对追随者往往要么漠视,要么傲慢;对追随者的约束又总是那么残酷严厉,所以没有谁能够长期忍受莫斯科的威权,其它国家的共产党虽然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不得不遵循莫斯科的要求以获得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但在夺取政权之后,必然想摆脱对苏联的依赖。那么美国的作法就是不要正面地去打击和消灭共产党国家的政权,而要想办法离间它们与苏联的关系。这样可以用很小的代价获得很好的效果。

凯南还准确地预见到南斯拉夫、中国和希腊这三个国家的共产党最有可能与莫斯科闹翻,因为领导人的个性以及悠久历史文化导致的民族主义膨胀,必然会与苏联产生分歧和冲突。

步骤三:通过威慑(deterrence)与诱导(inducement)相配合的方法。迫使苏联接受以谈判解决外部冲突的方式。

凯南认为“威慑”就是对某事展示出足够强的报复能力,从而让莫斯科在做此事前会三思而行。

“诱导”就是美国要给莫斯科留一条出路,而这条路是美方所期望的;同时也要让莫斯科通过利弊分析之后意识到只有走这条路才是对莫斯科最有利的选择。

经过长期运用“威慑与诱导”,最终让莫斯科主动坐到谈判桌上来。

凯南的遏制战略并不能说是自己独创的,而是脱胎于军事战略理论家李德·哈特的代表作《战略论——间接路线》中的思想,即“迂回达到目的”。

凯南三步走的遏制战略,体现在实际运作上就是马歇尔计划和柏林空运。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其官方正式名称是“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该计划于1947年7月间正式启动,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美国向西欧各国提供了约130亿美元的各类援助(相当于现在的1500亿美元左右),让西欧各国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到战前水平。

柏林空运以前写过,细节看链接里的文章吧:

1949年苏联实验成功核武器和新中国成立让美国认为苏联的威胁迫在眉睫,于是推出了遏制战略的升级版,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的名义发布的NSC-68 号文件。

该文件宣称苏联的威胁是全方位的,在苏联掌握核武器后,有可能率先对自由世界发动核打击,因此美国对苏联的遏制必须提升为全方位遏制,为此需制定如下目标:

1. 在自由世界的国家内部建立起有效运作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以反击苏联的政治攻势;

2. 在向自由世界的国家提供政治和经济援助的同时,必须给予充分的军事保护;

3. 美国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遏制苏联扩张的军事威慑力量;

4. 美国必须立即构建一个能够击败苏联有限或全面进攻的武装力量。

在这一文件指导下,美国开始建立广泛的军事同盟来控制和抑制苏联扩张的步伐。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外,美国还先后建立了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ANZUS)又称“澳新美安全条约”、美日安保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台美共同防御条约(1979年中美建交后该条约废止,被《台湾关系法》取代),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中东条约组织(CENTO)以及巴黎统筹委员会。这些条约联合各国基本上把苏联包围了起来。

因为凯南对新的全面遏制理论的部分内容不赞同,自50年代初期开始被边缘化,此后他去普林斯顿教书,其理论影响了当时就读的一个叫基辛格的学生。在基辛格主导美国的外交事务后,其信奉的理论就是凯南遏制战略中的:不要正面地去打击和消灭共产党国家的政权,而要想办法离间它们与苏联的关系。这样可以用很小的代价获得很好的效果。

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基辛格全力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破冰进程。

最终美国对苏联遏制战略中的最关键一击的执行人里根上场了。

1980年,里根当选总统,他是自杜鲁门以来冷战期间所有有美国总统中对苏联最强硬的总统。除了在公开场合经常性地对苏联完全不顾外交利益的破口大骂外,最主要的是他推出了更新版的全面遏制战略文件 NSDD-32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s Directive——32),里面包括三个要点:

1. 经济上减少苏联获取高科技技术的机会并减少其资源,包括压低苏联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

2. 军事上增加美国的军事支出以强化美国的谈判地位,并迫使苏联转移更多经济资源至军事用途上;

3. 外交上大力支援全世界的反苏势力,从阿富汗的圣战游击队到波兰的团结工会运动,都是支援的对象。

具体内容和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总而言之前两项政策让苏联的经济迅速崩溃,导致国内粮食和轻工业品供应严重不足,甚至莫斯科的食品供应都出现了短缺。第三项引发了苏联阿富汗战争的失败和东欧巨变。

在这种情况下,各加盟共和国许多地方发生了骚乱,特别是1989年4月9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发生了大规模的反苏示威游行,苏军出动镇压造成21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紧接着波罗的海三国举行要求独立的和平示威。有超过200万人参加,沿着三国和俄罗斯的边界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达600公里的人链。

接着1990年在阿塞拜疆和塔吉克斯坦都爆发了大规模骚乱,造成数百人死亡。

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苏联领导层发生分裂,形成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温和派;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和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保守派。

然后就是保守派发动“819政变”,但苏共已经失去了广大平民的支持,军队也纷纷倒戈。最终苏联解体了——标志着冷战终结。

最后说下凯南很能活,一直活到101岁,亲眼看到了在他的战略指导下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

0 阅读:1

一只青花大磁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