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阳光满溢,热情如火。在这个季节里,不少人却遇“上火”。但你知道吗?究其根源,或源自体内藏匿的“寒”。
当夏日暑气蒸腾燥热时,我们的身体易显现一系列症状:
口腔溃疡:口腔内出现疼痛的小溃疡,有时伴有轻微的肿胀和发红,每一次咀嚼都如同刀割。
皮肤问题:如痘痘频发,尤其是在额头、下巴等部位。这些痘痘红肿疼痛,甚则化脓,实为病邪蕴结之象。此外,皮肤或见油腻,毛孔粗大,湿热熏蒸,脂液溢出。
眼睛不适:上火之症,能导致眼目干涩、瘙痒难耐,甚者红丝显现。长时间用眼后,这些症状可能加重,以至于工作和日常生活皆受其扰。
咽喉不适:感觉咽喉干燥疼痛,时有异物梗阻之感。说话之时,或现声嘶音哑,吞咽之际,颇感艰难,红肿、疼痛,让人避之不及。
大便干燥:上火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大便干结如石,每次排便皆似苦战,苦不堪言,长此以往,恐招致便秘、痔疮。
情绪波动:上火时,人可能变得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如同被火焰点燃,焦躁不安,一点就着。
小便黄赤:尿液颜色偏黄,甚至伴灼热之感,此为体内热气过盛显著表征。
夏日炎炎之时,缘何体内仿佛燃起了火焰呢?
中医认为,“上火“非仅指热症,实则,它是体内的阴阳失衡表现。夏日虽热,然贪凉饮冷易扰阴阳平衡,阳气便会外散,阴气自然内伏,百病由生,过度摄入冷饮、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这些行为无形中让体内积聚了寒气。当体内寒气过盛之时,身躯自会生发一种“虚火”,意图驱散此股寒意,以维系体内阴阳之平衡。
欲平息此由寒邪所撩拨“内里炽热”,木子特荐一方剂——栀子干姜汤。这个方剂,源自张仲景手稿《伤寒论》。
在中医理论中,三焦为人体极为重要之处,它包纳了上、中、下三个区域,为气血、津液流通通道。当人体内热邪旺盛,三焦之道便会陷入纷乱,致使显现上火症。而栀子能深入三焦之里,能除体内热邪,复三焦正常功能,进而达缓解上火症之效。
干姜,则是一味辛热的草药,归脾、胃、肾、心、肺经,暖中焦,驱寒气,复阳气,通血脉的功效。然而,在夏日里,太多人因贪凉饮冷,由此变直接损伤了脾胃的阳气,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干姜正可温补脾胃,其辛热之性,能驱寒气,脾胃功能得以复原。同时,干姜又有促进血脉流通、增强身体抵抗力之功,可助身体抵御外邪之侵袭。
这两味草药,一寒一热,一补一泻,它们协同作用于体内,恢复那失衡的阴阳。
泡水建议:干姜6克,栀子9克,切记,务必先行浸泡十分钟,药效浸出后方可加热再置于保温杯中,以确保其药效得以保全。
夏日易感上火并不是因天气炎热,而是体内寒气积聚,致使阴阳失衡所致。希望大家在享受夏日阳光的同时,也能注重身体的阴阳平衡,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
不就是上热下寒证[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