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上将里,有几位老将晚年再婚过,如杨得志、宋时轮、苏振华、陈士榘等,他们的情况各有不同。
宋时轮将军的晚年生活。
宋时轮的第一任妻子,原名郑丽华,后改名郑继斯。
郑继斯的哥哥毕业于黄埔军校,在大革命时期与澎湃都是海陆风苏区负责人,从小受到哥哥的影响,投身革命。
1936年,20岁的郑继斯成为党员,在1937年从广州派去延安学习,进入抗大。她与宋时轮的缘分也在此地。俩人年龄相差10岁,这在当时也是正常的。因为很多高级将领在土地革命时期因为战事,错过适婚年龄,很多都在抗战时期完婚。
抗战时期,很多知识女青年投身延安参加革命,她们年龄都在20岁左右,为了革命共同理想走到一起。像陈士榘与妻子结婚时,俩人相差16岁。
宋时轮原本在抗战时期编入120师主力团担任团长,几个月后,率领一部组建宋支队挺进冀东与邓华支队合并发展冀东。在复杂的环境下,冀东的工作进展不顺后,1940年调去延安学习。此后,他在延安长达四五年,因此也收获爱情。
1941年,俩人申请结婚,在延安窑洞举行简单婚礼。在延安的日子一家人是团聚的,因为都在后方。抗战胜利后,宋时轮被派往山东工作,郑继斯带着女儿步行去了山东。
郑继斯在后方干组织群众工作,参加土改和支前,将孩子放在老乡家抚养。
战争年代聚少离多的为革命,解放后团聚在一起,给他们的时间是短暂的。因为战争年代的忙碌使得身体累垮了。1967年,郑继斯的人生定格在51岁。
这段时间,也是宋时轮在工作受到冲击的时候,离开领导岗位。
1972年,宋时轮恢复工作,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已经65岁了。身体还是不错的,但老伴去世后,生活方面缺个说话的人。
其实,在郑继斯去世后,宋时轮对岳父一家很照顾。将郑继斯个人的积蓄当作生活费,每个月给岳父母还有姨妈、舅妈等寄去。
在外人的撮合下,宋时轮与孩子的姨妈郑晓存结婚。俩人年龄相差26岁,一个68岁,一个42岁。他的几个女儿年龄都比这位姨妈大,但俩人后来还孕育一个女儿,女儿比外孙女还小。
他们晚年在一起生活十几年,1991年宋时轮故去,为了她们母子生活保障,财产都给了她们,其他子女也都没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