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萨开示:信者执着素食功德,未懂印光大师指出的修心要点

浩雄的趣事 2025-02-11 02:14:16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地藏经》中记载:"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而在修行路上,很多人常常执着于形式而忽略本质。

素食一事,便是典型。《印光法师文钞》中有云:"持斋食素,本为养心。"

这句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修行的关键不在外相。在一次开示中,地藏王菩萨就曾专门谈到这个问题。

究竟修行人该如何看待素食?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智慧?

话说唐代有一位名叫慧明的比丘,他严持戒律,日常茹素,从不违犯。一日,他在入定中见到地藏王菩萨显现。

慧明见到菩萨显现,激动得泪流满面,连忙顶礼。他说:"弟子持素多年,不知功德如何?"

地藏王菩萨慈悲地说:"你持素确实难得,但我看你心中还有执着。"

慧明不解地问:"菩萨,弟子每日持素,连一点荤腥都不沾染,怎么会有执着呢?"

地藏王菩萨说:"我且问你,你见到有人食肉,心中作何感想?"

慧明老实回答:"弟子见了就生厌恶之心,觉得他们造业太重。"

地藏菩萨又问:"你见到同修有人偶尔食荤,又作何感想?"

慧明说:"弟子会觉得他们不够精进,修行不够认真。"

地藏菩萨说:"看来你已经著了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执着于素食的外相,反而落入了另一种执着。"

慧明听了,恍然大悟:"请菩萨开示,如何才能不落入执着?"

地藏菩萨说:"且听我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居士,他也像你一样严持素戒。一天,他遇到一个饥饿的乞丐,手中只有一块肉包子。他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把包子给了乞丐。"

"这位居士破戒了吗?"地藏菩萨问道。

慧明思考片刻说:"按戒律来说,他是帮助他人食肉,应该算破戒。"

地藏菩萨说:"你再想想,如果不给,眼看着乞丐挨饿,这与慈悲心相应吗?"

慧明陷入沉思。

地藏菩萨继续说:"印光大师曾说:'持斋食素,原为养育慈悲心。若心不慈悲,纵终身食素,亦无大益。'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慧明问:"敢问菩萨,修行的关键究竟在哪里?"

地藏王菩萨正要回答,忽然说道:"这个问题涉及到修行的根本..."

接下来地藏王菩萨仅仅用了短短几句话就道出了修行的根本,听完恍然大悟,改变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地藏菩萨接着说:"《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修行的根本在心。印光大师指出的修心要点有三:慈悲、智慧、平等。"

"第一是慈悲心。《大智度论》说:'慈悲心是诸佛菩萨的根本。'持素食本为长养慈悲,若心生分别、执着,反而违背了初衷。"

"第二是智慧。《维摩诘经》说:'智度菩萨母,方便为父。'有了智慧,才能明白事物的本质。素食只是修行的方便法门,不是究竟。"

"第三是平等心。《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执着素食而轻视他人,这种分别心反而障碍了修行。"

慧明恭敬地问:"那该如何正确对待素食?"

地藏菩萨说:"《心地观经》有云:'若欲利益一切众生,先须自利。'素食确实有助于修行,但不能执着。要明白几个道理:"

"其一,《涅槃经》说:'诸法无我。'素食也好,荤食也罢,都是缘起性空的假相。执着任何一边,都是著相。"

"其二,《圆觉经》云:'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不要因为饮食习惯而分别高下。"

"其三,《法华经》说:'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尽。'修行要抓住根本,不要在枝节上纠缠。"

慧明听了这些开示,内心豁然开朗:"弟子明白了。持素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高尚,而是为了长养慈悲心。"

地藏菩萨欣慰地说:"你能这样想就对了。《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修行人要在慈悲、智慧、平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记住印光大师的话:'心净则国土净。'真正的修行在心不在相。持素食要以慈悲心为本,以智慧心为导,以平等心为基。"

慧明又问:"那遇到特殊情况,该如何处理?"

地藏菩萨说:"《善生经》中讲:'菩萨为利众生,虽遇难事,不生退心。'关键是要以智慧观照,以慈悲行事。"

这番开示深深印在慧明心中。从那以后,他虽然依然持素,但不再执着,也不再轻视他人。他明白了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心地。

这个公案在佛教界广为流传,启示人们:修行要抓住根本,不能执着表相。正如印光大师所说:"心净则一切净。"这才是修行的真谛。

2 阅读:24

浩雄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