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溥仪被特赦后,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他可以自由地到处游玩或吃饭,虽然溥仪已不再是皇帝了,但他的一举一动仍能引起人们的好奇。溥仪也常因去小饭店吃饭而“惹事生非”。
1963年下半年,溥仪每天早上会到他住所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吃早点,吃完后再去政协上班。开始,那家小吃店知道这位衣着普通的近视眼便是“小皇帝”后,很感兴趣,于是便单独给他留一个座位。
溥仪的早点一般是一碗豆汁,这种豆汁有点特别,带着酸味,溥仪也不放糖,而是就着咸菜吃。当时北京很多人爱吃,溥仪也非常喜欢吃。有时这豆汁没有了,溥仪就喝一碗加糖的豆浆,外加两个油饼或豆沙包一类的东西。
时间久了,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之前溥仪住在政协院里,难得一见,如今有机会看到这位末代皇帝,便一窝蜂地到这个小店吃早点,随便瞅瞅“皇帝”。有些人甚至从很远的地方骑着自行车绕道几十里,在上班前赶到小店,只为看溥仪一眼。附近的许多老头,老太太,小孩,原本从不到这家小店吃早点,如今也会凑热闹去看看。
可见,溥仪在当时的吸引力不比当今的明星差。他特殊的身份和经历足以让普通百姓倍感好奇和新鲜,要知道在过去,多数人一辈子也见不着“皇帝”。
这家小吃店的生意就这样火爆起来,原本冷冷清清的店里忽然就生意爆棚。开始饭店面对突然增加的人流量还挺感兴趣,很快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到这里吃早点看“小皇帝”的人越来越多,店员也越来越忙碌。他们也慢慢地讨厌溥仪了,后来座位也不给溥仪留了。
可溥仪受欢迎呀,自然有别人会让座给他。溥仪却不懂世故,以为别人吃完了,于是他总是不客气地坐下去。当有人想替他付钱时,溥仪这点道理还是懂的,坚决不肯接受。
那么饭店生意因溥仪变好了,员工为何不乐意了呢?原来当时的饭店都是国营的,生意做多做少,甚至一天没生意,员工们照样领工资,一分不少。如果生意好了,他们就忙碌了,工资却不见多。因此,店员当然希望生意冷清些了。
看着店里的人越来越多,员工有几次还不客气地叫溥仪在外面去排除等候。溥仪对世事一点不懂,他完全不知道这是在拒绝他来吃早点。后来,经人指点,溥仪终于明白了,他也就不再到那家饭店去吃了。而改成多个地方吃,要么在家里,要么到政协食堂吃,或者换家小店。
但只要溥仪出现在公众场合,总能引起众人的围观。此时的溥仪心态也变了,他把自己当作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如果有人要和他交谈,他还是会不厌其烦地与之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