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教研活动会上,张老师低头改作业,李老师刷着购物软件,教务处王主任在台上念着“创新课堂教学”的文件——这场景我太熟了。去年评职称时,我硬着头皮交了份“小组合作学习”报告,其实全班学生连讨论规则都没搞明白。散会后教研组长拉住我:“知道你糊弄,我也得交差啊!”
真相一是:领导要的是“数据漂亮”,与“课堂真变”关系不大
上周校长开会展示“本学期教研活动突破50场”,台下老师偷偷翻白眼。我徒弟小林吐槽:“我上周交的听课记录还是复制粘贴去年的呢!”不是我们懒,而是教研主题年年“新瓶装旧酒”。上个月搞“AI融合教学培训”,结果学的是怎么用PPT插入动画——这和孩子上信息课学的的有什么区别?
二是:老师早被“表格海”淹没了
记得有次区里突击检查,全校老师连夜补了300多份教研档案。教务处小王说漏嘴:“专家只看文件夹厚度,谁真翻开看啊?”那天我熬到半夜,看着镜子里挂着黑眼圈的自己突然醒悟:原来我们不是在研究教学,而是在练习“表格海里折腾。
三是:敢说真话的人,都成了“刺头”
去年我忍不住在会上说:“与其搞假模假式的听课评课,不如让优秀老教师带我磨一节复习课。”结果王主任当场脸黑了,散会时拍我肩膀:“小陈啊,中年人了还没有学会‘适应规则’可不好吧。”后来听说原本要给我的“教学能手”称号,换成了会写漂亮报告的年轻教师。
前天偶遇退休的刘老师,她拉着我说:“你们现在还算好的,我们当年教研会得集体唱红歌呢!”我俩在菜市场门口笑出眼泪。其实,如果真的唱唱歌也好吧,比虚头巴脑走形式要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