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在“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事件有初步结果之后

烛照四方 2025-04-15 23:21:22

4月15日,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事件,终于迎来了官方处理的重大进展,介入调查的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表示“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

一、在傲慢中错失的解决窗口期

毋庸置疑,这是一场是非曲折分明的地方领导滥权事件。不过,如若三河市的领导们,但凡有点舆情敏感性,对公众的看法有一点敬畏,早些拿出态度,其实应对起来却也并不麻烦。毕竟,我们已经见识过太多由“临时工”背锅的案例了。三河官方大可以直接套用:在事件曝光的第一时间,先发文站出来认错纠错表达态度,及时回应舆情,就能阻断舆论的进一步发酵。同时,祭出一个“临时工”李代桃僵扛下主责,堵住悠悠众口,然后就能让幕后真正做出决策的领导高枕无忧了。

虽然,这种套路早就已经臭大街了,但至少能以最小代价,让一场舆论风波消弭于无形。可令人匪夷所思的却是,三河市方面却始终保持傲慢的沉默,任由舆论震荡沸腾又无可奈何地发酵十多天,最终错过了以短暂窗口期。当事件风波远远超出三河辖区范围扩散到全国,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一则由联合调查组发布的情况通报,大概也不再能够一举平息全部舆论争议,起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效果了。此事的影响过于恶劣,不止三河市,整个河北省过去在营商环境上的所付出很多努力,都要付之东流。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下课,自是情理之中,可能被进一步追责,也实属咎由自取。

二、傲慢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在三河市禁止牌匾颜色的新闻评论区里,我们能够发现一个现实,就是发生在三河的事情,虽然离谱,但确确实实不是头一份,类似地方政府要求商铺统一招牌的事情,在全国不少地方都上演过,而且都没有砸出太大的舆论水花,所以三河市的领导们大概不会认为自己在做一件错误的事,甚至会因“跟大流”而觉得理所应当。同时,有新闻曝光,付顺义在固安任县委书记时,也曾要求禁止商户使用红蓝底广告牌匾。可能正是由于在固安时的“令行禁止”过于顺利,让付书记尝到了“言出法随”的滋味,所以才有了把在固安“成功经验”复制到三河市的冲动。可惜,付顺义并没有意识到,三河和固安虽然同属于廊坊,但两地的现实却天差地别,这也让他在再一次滥权时,成功踢到了铁板。

三、为何舆情会发生在三河?

对于很多外省人而言,可能从没听说过三河市这个小小县级市。但是,却相信很少有人没听说过三河市下辖的燕郊镇,就是那个因毗邻北京而成为万千北漂“睡城”,并因此闻名全国的燕郊。用脚指头都能想到,燕郊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北漂一族,所以三河市的领导在治理时更应该慎之又慎,不能草率。原因有三:一是这群人来自全国,可以迅速把发生在三河的新闻扩散到全国各个角落,从而搅动起全国舆论;二是这群人都亲身感受过首都北方首屈一指的法治环境,自然对发生在三河的粗暴治理容忍度更低;三是这群人中有很多不过是短居于此,对于地方政府更加“桀骜不驯”无所畏惧。这三点,都是远离北京,且居民以当地人为主的固安县所不具备的。

四、事情总是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这场风波中,三河市有关政府部门的“低情商”回应,也属实令人叹为观止。在事发几天后,城管人员在回答记者对于商铺是否能换回牌匾颜色的提问时,表示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而在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的同一天,在面对记者提问受波及的商铺损失如何赔偿时,三河市政府办公室有关人员表示,“谁让你改的,你去问谁”,这句话本意是让找当时通知改颜色的城管来负责,但脱离了语境之后,很容易被单独摘出来,错误引用解读。总之,三河市相关政府部门至少有两次回应,属于给舆情火上浇油了。

这次三河市的牌匾禁色风波,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积极的影响产生。退一万步讲,地方政府统一商铺牌匾的念头,自此可以断绝了。如果再有地方政府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下课的结局便是前车之鉴。当然,三河市委书记的被拿下,以及三河市各政府部门密集被媒体追着采访,这本就是在对三河市政府上上下下进行的一次反向营商环境营造教育,提醒着当地政府的官员们:地方政府要尊重民众意见、尊重舆情,管好自己的权力欲望,权力一旦越界,也很容易伤害到自己。

这次发生三河的事件,也印证了,所谓营商环境,是政府和社会有通过有效互动,划分权力边界,共同营造出来的,绝不是政府声称的单方面努力,就能搞出来。如果政府领导自我约束有用的话,那这世上就绝对再没有贪官污吏了,一个成熟的社会监督、反馈机制也相当重要,其实营商环境的营造,本质上,就是让政府和商业主体都能严格遵守自己的权力边界,从而大家的权力不会受到侵害,进而都能踏踏实实专心搞好各自的事业。

0 阅读:0

烛照四方

简介:东聊一点,西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