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上周访华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也将于本周来华。而来自德国等国的欧洲企业负责人也密集接受媒体采访,他们谈话的核心主题是“中国变得更为重要”。欧洲繁荣离不开中国。
“在中国的存在将变得更加重要”,德国《经济周刊》9日称,奥地利的吉布达伟士公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流公司”。30多年前,该公司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欧洲物流公司之一。它还被认为是扩大欧洲和中国之间“新丝绸之路”中间走廊的先驱之一。
吉布达伟士CEO沃尔夫勒姆·伟士对该刊表示,在地缘政治竞争中,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重要性有所下降,有利于其他东南亚地区。然而,这也与劳动力的可用性和生产成本的增加有关。无法观察到从中国迁出的企业增加。对于许多公司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生产基地,且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销售市场和全球竞争对手。存在变得更加重要。他还透露,该集团并不打算离开俄罗斯,“我们对我们的客户负有责任,其中大部分是西方公司。”
德国《商报》则报道,莫森·索伊是德国家族企业科德宝集团的CEO。在他带领下,科德宝度过了近年来的各种危机。该集团主要给航空、汽车等行业提供绝缘材料、振动技术和密封件等。尽管目前存在争论,他仍希望继续在中国投资。他还向德国政界人士发出警告。
报道称,如果没有中国,该集团很难在亚洲实现集团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索伊对《商报》表示,“中国是科德宝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将继续在那里投资。我们从中国出口的不多,我们在中国生产是为了中国,并保持这种状态。”记者接着问,“即使柏林或布鲁塞尔的政客想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他回答道:“科德宝并不依赖中国。顺便说一下,我们最好多与中国交谈,而不是谈论中国。”
德国化工企业瓦克化学公司CEO克里斯蒂安·哈特尔本周在接受《慕尼黑水星报》采访时被问及应对政治风险时也表示,该集团已中国投资了30 年,拥有 1600 名员工。他们的风险策略——在中国为中国生产。
他指出,“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品市场。一家全球性化学公司进入这个市场非常重要。”对于中国在光伏市场上遥遥领先的问题,他直言德国和欧洲之前没有认识到机会。
另一家德国大型家族企业伟巴斯特集团,是汽车车顶和驻车加热器的全球市场领导者。该集团超过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在华拥有 11 个生产基地。该集团董事会主席霍尔格·英格曼在本周在接受巴伐利亚广播公司采访时直言,“如果我们不再有中国,德国的繁荣就会减少。”
报道指出,中国不仅被认为是“世界的工作台”和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国,中国还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销售市场之一。过去30 年,德国的全球出口额增长了400%,而出口到中国的销售额甚至增长了5000%。
目前,德国正在制定新的“中国战略”,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等强硬派要求减少中国依赖。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提出“去风险化”的对华新政,主张限制中欧投资。对此,许多欧洲企业担心影响中欧经济交流,损害欧洲企业的利益,加上美国的补贴政策,可能加剧欧洲的去工业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