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44年,湖南沅江小镇的村民们都记得,那一年日军的暴行到了让人无法直视的地步。
战争已经进入尾声,日军开始像一头濒死的野兽,无差别地撕咬每一块能触碰到的血肉。
琼湖镇上,一个叫王世功的老人至今记得,他亲眼所见的那些场景,哪怕过去几十年,依然像噩梦一样,挥之不去。
他们用一种超出常人想象的方式,把恐惧和耻辱刻进了人们的骨头里。
那一天,王世功还是个孩子,他跟着父亲在三眼塘镇附近放牛。
远处一阵惨叫声划破山谷,他父亲赶紧捂住他的眼睛,但这根本挡不住那透过指缝的景象——一个男人被钉在门板上,四肢被大铁钉固定,身上的皮一片片被剐下来。
他的惨叫声让山谷里的鸟都四散飞走。
那是一位叫陈柏生的情报员,他的罪名是“抗日”。
陈柏生的故事并不是孤例。
几天后,日军又在三眼塘镇绑走了一位叫邬广庭的富人。
邬广庭是个热心肠,为人仗义,乡里人都尊称他“庭五老爷”。
可这样一个和善的人,日军偏偏怀疑他是抗日军官。
邬家被洗劫一空后,邬广庭被绑在院子后的一棵椿树上,活生生被凌迟致死。
据说,他在死前还高声大骂,骂得那些日本兵恼羞成怒,直接割掉了他的舌头。
目击者回忆,日军剐了他上百刀,直到他断气才肯罢手。
可即便这样,邬广庭的神情始终没有一丝畏惧。
有人说,这让在场的村民心头一震,反而燃起了抵抗的火苗。
17岁的李国华是另一个典型。
这孩子年纪轻轻,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日军占领沅江后,他偷偷弄来一颗手榴弹,趁着夜色丢进了日军据点的铁锅里。
这一炸,死了四个日本兵,还伤了七八个。
可这场仗,他终究没能赢得彻底。
村里有人害怕连累自己,偷偷向日军报告了他的藏身处。
李国华被抓后,遭遇了比死亡更可怕的折磨——他的锁骨被铁丝穿过,整个人被固定在木桩上,日军驱赶附近村民来围观。
他被剥下头皮,用刺刀活活刺死,尸体甚至被分成四块当众示众。
那一天,很多村民都哭了,但更多人是攥紧了拳头。
还有个叫皮昆的年轻人,23岁。
他是琼湖镇自卫团的情报员,平日里沉默寡言,但骨子里有一股子狠劲。
一次任务中,他和另一位同伴遇到了一名落单的日本兵,两人毫不犹豫地将其击杀,尸体直接丢进了一个深坑里。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日军疯狂搜捕。
皮昆最终被抓,严刑拷打下,他咬紧牙关没说一句话。
他和陈柏生一样,被剐皮处死。
他的尸体被挂在琼湖书院后山的树上,成为日军制造恐怖的道具。
这些人,他们有的是普通村民,有的是抗日情报员,但无一例外,都成了日军暴行的牺牲品。
有人说,1944年的沅江,几乎没有一家是完整的,家家户户都在哭泣。
而日军那些手段,已经不是单纯的杀戮,而是通过极端的酷刑,让人活着的人不敢再反抗。
可是,杀戮换不来顺从。
王世功老人说,那些死去的人,他们的血没有白流。
因为就在日军投降前的那一年,沅江的老百姓反而更加团结了。
有人连夜运送情报,有人暗中藏匿抗日志士,还有人像李国华一样,用最原始的手段反击敌人。
几十年后,当人们问起那段历史,老人总是忍不住落泪。
他说,“你看那块门板,上面沾着的,是我们家乡的血,是日军的罪。”那块门板后来被陈家人当成了罪证保存起来,上面深深的印痕,成了日军暴行的沉默见证。
有人说,历史不会撒谎。
那些被杀害的人没有白死,他们的故事留了下来,成为了这一片土地上永远的记忆。
国内有个教授说中国人缺少报复心态[点赞],我想说的是什么时候能报仇?妈的百度和头条给我限流了,艾公说得没错:灭日是功在千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