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间炒股高手告诉你:从巨亏到巨赚,我始终坚持“五不碰”!

纪灵谈财经 2025-02-22 15:08:39

股市风云、变幻莫测,没有任何投资者可以保证在股市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投资者,投资策略和方法可以拿来作为借鉴,但是务必要明白的是,别人的思想即使是精髓也永远是别人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理论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投资风格,这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因此,投资者进入实战以后,一定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的偏好,不断调整投资策略,久而久之一定会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

第一种:高位放量的股票不要碰。

在股票市场中,成交量常常被投资者视为判断股价走势的重要信号,然而,并非所有的量价信号都值得信赖,尤其是对于放量更要区别对待。如果只是出现在底部放量,那自然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资金开始入场,市场可能即将反转。但是,如果放量出现在相对高位时,则往往意味着主力资金正在悄然离场,股价随时可能见顶回落。

以中小盘股为例,当股价在相对高位放量超过10%以上,投资者需要格外警惕。这种放量往往伴随着主力的出货行为,股价可能已经达到顶峰,头部形态正在形成。此时追高入场,无异于是羊入虎口。

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杭钢股份(600126)在温和放量后试图突破前期高点,第二天,股价跳空高开并伴随成交量放大。我被这种强势的表象所吸引,便在股价冲高回落时追涨入场。但随着交易时间的不断推移,我越来越感觉到不安,因为全天成交量异常放大,换手率超过10%,而股价涨幅却不足2%,而事实也证明了我的担忧是正确的。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里,股价不仅回补了向上跳空的缺口,还一路下跌。幸运的是,我只是轻仓入场,并在股价跌破20日均线时迅速止损,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自那以后,我坚决不碰任何高位放量的股票。

第二种:亏损的垃圾股不能碰。

我始终把绩优股作为首选,虽然偶尔也会用少量资金尝试短线操作绩差股,但这仅仅只是娱乐性消遣。尽管市场上不时会出现一些“乌鸡变凤凰”的神话,比如某些ST股连续涨停的案例,但这种机会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ST股波动性极强,涨停时风光无限,但一旦跌停,投资者可能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开盘即封死跌停板,几天下来,不仅利润化为乌有,甚至可能倒贴本金。这种“纸上富贵”的戏码在ST股中屡见不鲜,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其中无异于刀口舔血。因此,对于这类高风险的股票,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避免因一时的贪婪而陷入困境。

第三种:大幅度炒高的股票不要碰。

当一只股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底部盘整后突然出现大幅度的上涨,我们通常会称之为“拉旗杆”走势。这种形态常常是市场活跃的信号,特别是在大盘整体上涨时,市场上的投资者可能会蜂拥而至,加入到“追涨”的行列,推动股价的持续上行,股价也因此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水涨船高的局面。

然而,对于个股而言,旗杆的建立仅仅是第一步。之后,股价很可能会进入旗形整理阶段,看起来就像一面旗帜迎风飘扬。这时,股价的走势会趋于平缓,波动幅度减小,市场情绪变得更加谨慎。如果此时个股处于上升三角形整理的形态,这意味着股价的回调是暂时的,未来可能会继续向上突破,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幸运的信号。但如果股价进入下降三角形整理,那就需要格外小心了,可能意味着股价的上行动力不足,接下来的走势可能会出现下跌,从而带来套牢的风险。因此,对于那些经过大幅炒作的股票,投资者应当保持警惕,避免盲目追高。

第四种:天方夜谭的故事股不要碰。

股票市场中,题材股往往因其独特的概念和故事而备受关注。每当某个热门板块崛起时,市场上总会涌现出各种故事来吸引投资者跟风炒作。例如多年前的网络股热潮,几乎一夜之间,许多公司都被贴上了“网络股”的标签,股价也随之飙升。然而,当故事真相被揭开时,无数散户损失惨重,市场哀鸿一片。直至今日,类似的题材炒作依然屡见不鲜。无论是航空母舰概念、主题公园,还是物联网等新兴领域,都可能成为市场炒作的对象。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故事所吸引,而忽视了股票背后的真实价值。

第五种: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不要碰。

股价的本质是公司价值的体现,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扎实的业绩作为基础,股价的上涨就如同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崩塌。而真正值得投资的,是那些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稳健的公司。持有这样的股票,投资者可以安心待涨,不必每天盯着盘面提心吊胆。但是,在筛选这类业绩增长的股票时,也要注意仔细甄别,因为其中也存在数字游戏的风险,例如,某公司预告业绩增长200%,乍一听似乎很诱人,但如果仔细分析,可能就会发现问题。如果公司原本每股收益仅为0.01元,即使增长200%,每股收益也不过几分钱,而其股价却已经被炒到十几元甚至更高,这样的股票显然已经被高估,投资风险极大。因此,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

此外,业绩增长的原因也至关重要。有些公司的业绩增长并非来自主营业务的提升,而是通过出售资产、投资收益等一次性收益实现的。比如,某家公司通过抛售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股票或卖出一块土地,实现了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但主营业务收入却在下滑。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业绩增长”就显得有些虚幻,如果是价值投资的散户,在遇到这类股票时,就需要保持警惕,及时回避。

6 阅读:608

纪灵谈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