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toutiao.com/is/ija8VfDV/ - 管道辩证:复杂中医简单学(第一章管道辩证之理第二三四五节) - 今日头条
接上回。
六、经络与管道:经络是中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时期出现了经、脉、络的不同字面组合,其实意思差不多,就像地球的水道叫江河湖海那样,只是大小的区别,如果说江河湖海是地球显化的管道,那么经络就是人体隐晦的管道,只能体验不能解剖,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理论中,天地人三方交通信息能量的通道在人这一方就是经络,为什么现代医始终找不到他们所认为的经络存在的实质呢?那是因为,现代医学是显性僵化思维,着眼点是眼见为实,看中的是实验室结果,认为一个组织叫什么名称,在显微镜下里外前后的解剖要始终一致,所以神经就是神经,血管就是血管,肝是肝、肾是肾,很难在显微镜下混为一谈,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当然是找不到经络的存在了。

经络的发现包括中医的产生不可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从进化角度是不符合逻辑的,只能是高维智慧传授下来的结果,经络也好,经脉也罢,都不过是天人合一用于交换能量信息的管道,只有在人活着的时候经络才有意义,能量信息流在经络管道中循行的时候,不断消耗也在不断得到机体的供应,一旦生命停止,支撑管道的供应基础消失,经络也就不复存在。

经络既不可能被解剖,也不可能是像针灸铜人画出来的线性模样,画成线只是便于后人理解,中医的传授离开了内视能力的加持只能是用符号来让资质平庸的人来死记硬背了,这是很无奈的,也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
能量信息流是极细极微的物质,可以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来形容,在活的生命载体上,皮肉骨脏的自然空隙形成天然管道,筋膜、血管、神经、肌肉纤维、骨骼空腔、胃肠等等,只要有利于能量信息流传导的空间,都会成为经络管道的一部分而被利用,针灸穴位就是通过医者的念力或者手法调节能量信息流所在的特定空间变化,增加(补)或减少(泻)能量信息流来治疗疾病,这就是经络是人体隐晦管道的真实面目。

经络管道如果展开来谈,几本书都不够写,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大部分篇幅都在谈论经络的实质,佛教道教典籍也都有相关的论述,虽然叫法不一,背后的逻辑都是一致的,理解了经络的实质,不但可以治病(中医藏医等),更是因为经络是联通人天的管道,而可以进行升维或者降维的修炼以获得灵命的长生,这一部分是很多修炼法门密不外传的看家宝,这里就不进一步展开谈了,不过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而已。

如果还不理解,吕鹏医生用电流来比做经络管道里的能量信息流,用电流所经过的地方就是经络管道来做比喻,电线、变压器、各种电器就是电流的载体(经络管道),因为有了电流,这些载体才具有实际存在的意义,没有了电流就是一堆废铁。
再打个比方,我们去徒步,我们就成了能量信息流,经过草原的小路要走过去,经过河流要趟过去,经过大山要爬过去,没有路了我们按照导航开一条路过去,这些小路大路以及隐藏在河流小溪山涧里的路径就构成了我们徒步的路线,当我们回家了,这些路径就成了摆设,其他人经过时,这些路径又有了生命,而那些热门景区,人流车流从各个方向不断的聚散、来去的路径从天人合一角度就可以看作活的经络,这就是经络的实相。搞错了方向的非要找出经络实质的现代医学家们,就好比非要切开电器找电流,切开大脑找意识之类的,弄错了标的物。不管你承不承认,经络管道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日用而不知。

脱离了身体的经络管道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血管也好神经也罢,只要是身体的任何部位的空隙连成的路径,都是能量信息流的管道,很多中医粉总说中医不能和现代医学接轨,说经络是脱离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独立存在的系统,与其说经络是独立系统,还不如说经络是人体系统的外挂。
现代医学始终在探索,起码在物质实体领域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这些探索,中医都可以拿来借鉴为我所用,结合中西医的现有知识,人体其实就是经络管道和人体解剖下的各种管道共同组成了错综复杂的多层套管协同系统。

七、人体是多层套管协同系统:
太极图是管道的横切面符号,八卦是管道纵切面符号,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管道与管道之间的关系。
先来看太极图,大圆圈是一个大的管道,里面隐藏了四个管道,两仪是两个管道,两仪各有一个圆圈也是两根管道,两仪图形也可以看作小管道的支撑系统,人体内所有的管道都需要支撑系统来固定位置 ,支撑系统也是管道的变形。

再来看八卦图,描述的是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联系,可以并行不悖,也可以互相连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体所有的管道最终都是通过互相之间的毛细管道(玄府)连通成为一体。

人体的最大管道外圈是皮肤层,外皮通过五官粘膜延展进入身体内部形成管道关系,身体内部的管腔如胃肠道胆道胰腺出口尿道气管口腔鼻腔等粘膜层的组成细胞和皮肤外皮层的组成细胞是一致的,都是柱状上皮细胞。
封闭的管道如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淋巴和腺体系统、关节系统、大脑和脊髓腔系统的表皮和内腔覆盖的是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柱状上皮细胞都来源于一个组织,即上皮组织。

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相对封闭的管道都是通过毛细管道结构联通身体内外,身体所有管道最终构成错综复杂的多层套管协同系统,没有一个管道是独立于这个系统之外的,包括经络这个外挂管道也一样。通过互联互通,所有的管道最终成为一体,食物进入胃肠道,气体进入呼吸道,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吸收为有用的能量被毛细血管通过动静脉运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组织器官代谢产生的废物又通过各种管道排出,完成大循环来维持机体运转。
管道为什么会吸收又为什么会排泄,这背后的运行基础是压力差和温度差。

八、管道运行的基础是压力差和温度差:
所有的管道既开放又封闭,开放才能保持机体的内外循环,封闭才能维持管道功能的完整,作为恒温的人类,管道内的压力差和温度差是管道运行的基础。
先说说开放式的管道,胃肠道的进口和出口都有括约肌,食物通过重力和胃肠的蠕动从上到下进行吸收精华排泄糟粕,第一级的压力来自于唾液,我们一天分泌的唾液都通过吞咽动作经过食道往下传导,贲门关闭后,食道在胃肠中就维持了不同的压力,食物发酵后产生的气体刺激幽门打开,食物通过十二指肠后,胆汁和胰腺汁加入进来,食物传导完毕后,胃内空虚,刺激幽门关闭,重力的原因和发酵后的压力继续增加,开始产生肠蠕动来消解和传导压力,直至最后排出粪便,肛门括约肌收紧,然后继续下一波的压力传导。而胃肠的热量的盛衰来自于动静脉血液经胃肠毛细血管网的传导,动脉带来温度和能量,静脉带走温度和废物,动静脉一进一出带来温度和压力的平衡。

所有的封闭的管道都是相对封闭,需要更多压力,血管动静脉的中枢是心脏,通过心脏的搏动以及瓣膜的开合来维持较高的压力和温度,动脉的压力和温度是最大的,所以心脏在中医里称为火脏,是一身动力的来源。中医八纲辨证里的虚实寒热,其实就是压力和温度的代指,管道里正常的温度和压力称为平人,也就是无病之人,温度高了就是热,温度低了就是寒,压力大了就是实,压力小了就是虚,失去了压力和温度,死亡来临。

理解了管道运行的基础,就理解了中医诊断中最无法绕过的一环,也就是外人最感觉神秘甚至称为玄学的脉诊,脉诊其实就是管道诊断。
管道辩证第一章第六七八节内容近三千字就写到这里,后续还会有多篇文章进行连载,敬请关注。
如果您对的管道辩证这本小册子内容感兴趣,可以关注点赞收藏,欢迎转发,如果有想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