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唐朝,大家都会提到“盛世”。再说到战乱时期,我们肯定会想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以后,唐玄宗采取了一些应对办法,在必要的时候,他的儿子们能挑起大梁,镇守一方。
这时候,在江南那块儿镇守的人是李璘。跟其他皇子比起来,李璘手里的权力可不小,钱啥的也特别充足。有权又有钱,李璘都占全了,那他当时盛极一时是明摆着的事儿。
那李璘最后咋就败了?李白在这当中又扮演了啥角色?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那个开创开元盛世的人,他在唐朝的历史上可是占了很长的篇幅。在李隆基的治理下,唐朝迎来了极盛的时期。
这一盛世的诞生,和李隆基的治理措施有很大关联,他特别重视用人和吏治治理。首先,在各个机构方面,李隆基做了精简,当然是挑好的留,把没用的人给裁掉了。
随着各方面考核标准的提高,对官吏的要求与管理也跟着提高了。这样一来,官员们办事效率不但提升了,做起事来也更顺手了。
然后,在讨论和决定朝政大事的时候,唐玄宗把一些制度给恢复了。这么一来,谏官和史官就能在更关键的地方发挥作用,既能出主意想办法,又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宰相的选用,唐玄宗提拔了好些人,这就看得出唐玄宗敢于用人。再就是民心这块儿,唐玄宗特别看重各地的县令,让他们能离百姓更近,这样一来,自己想要的民心也就到手。
能看出来,唐玄宗用人有自己的一套法子,而且他很讲究赏罚分明。就因为这样,唐朝才有了盛世,他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的下场可不太妙。他不但得把皇位给让出来了,而且就在这个时候,李璘还起兵了。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本来就没机会继承皇位的。不过,随着他身边的势力越来越大,也很难说他就没动过啥歪心思。
李璘他妈妈那边的势力也不弱,他妈妈的哥哥在朝廷里当官,做的是剑南节度使,还当上了尚书。可他妈妈去世得早。甚至还有传闻说,李璘和李亨小时候关系挺不错的。
唐玄宗在汉中郡做了个决定,让儿子们去分管天下各个地方,还兼任很重要的节度使职位,这么做就是为了对付安史之乱。可没想到,唐玄宗这么一弄,倒引发了李璘之乱这些乱子。在这期间,有不少官员好心劝他,可惜唐玄宗根本就没听进去。
那时候,李璘手底下管着四道节度使,而且还是在江南那一片儿。这一下,他的权力可就变大了,看着也富贵多了。再后来,李璘就开始干些事儿了,又是招揽贤才,又是买兵招兵的,还增设了不少官职。
这时候,唐肃宗都已经当上皇帝了,那唐玄宗就成太上皇。
二、李璘失败原因李璘各方面条件都有了,那气势看着更足了。他不听太上皇的命令,唐肃宗就对他更加警惕了。这样一来,唐肃宗不但跟众人商量办法,还设立了淮南等节度使,好应对李璘搞出的变故。
这么看来,唐肃宗早就想好了计策,不管李璘干啥,他都有防范。可李璘也就刚猛了一阵子,等唐肃宗开始行动了,李璘就只剩害怕的份儿。
最后的结局自然能想到,那就是李璘跑路,唐肃宗的军队往前追。到了没地方可逃的时候,李璘就败了呗。
不过,就李璘的势力来看,他的资本可不少。他手底下有好几万的兵,江南那一片的财富也都被他给揽到手里了,另外还有别的有利条件。那他的力量为啥没完全使出来?
首先,李璘要是想让自己的势力变得更大,那就得得到更多势力的支持才行。这里边最主要的就是士大夫那边的势力了。不过很明显,李璘没有这个势力可以依靠。
李璘起兵,从道义上就不会被认可。你想,唐玄宗把江淮那一带都交给李璘了,可当时李亨手底下的兵力也很厉害,而且大多还是西北方向的精兵。
而且在处理李璘相关的事情上,很明显已经由李亨接手了。不管他当太子的时候,还是成为唐肃宗之后,他的势力都特别强大。还有,不管李亨是通过何种方式继位的,在一定程度上,唐玄宗是认可了这件事的。
可再看李璘这边,本来是想让他去平定安史之乱的,哪知道事儿没办成,反倒留下了祸根。这么一来,李璘往东边去这事儿,唐玄宗肯定不会认可,那些士大夫心里,也肯定会有别的想法了。
得不到支持,李璘还想取胜,那可不就是幻想嘛。
咱们都知道李白吧,他仕途不顺这事儿大家都清楚。而且,他没早点看穿李璘,没瞧出李璘的野心,结果就把自己给弄流放了。
而且据记载,李白在政事方面表现得并不出众,甚至可以讲是缺少一些政治方面的想法。这样的话,在之前李璘还没表现出野心的时候,就能理解李白加入幕府的想法了。就算后来李璘的野心有一定的隐藏性,李白也没当回事儿。
在李璘的野心这件事上,那得有一定的政治方面的考虑,还得有点非凡的见识才行。这么一来,李白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他也就没多大用处了。
可要是看看士大夫那边,他们明显就精明得多,对这事儿都有着清醒的看法。这么一瞧,李璘表面上势力很强盛,可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不足。唐肃宗也好,士大夫也罢,这些可都是非常大的阻碍。
唐玄宗继位这事儿,他是通过宫廷之变才当上皇帝的。在这之前,他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皇子罢了。他能继位其实有点意外,这也体现出宫廷里存在争斗。
所以,在这些事儿上,唐玄宗是有行动的。特别是皇子的势力这块儿,他可警惕了。安史之乱之前,唐玄宗就为这个把各方面的危险都给消除了,不管是明面上的还是潜藏着的,他都死死地防备着。
唐玄宗为了不让皇子们势力冒头,头一件事就是切断他们跟外界的联系,还把皇子们集中到一块儿抚养,这样既方便管控,也好教导。
不过,这种局面早晚是要被打破的,安史之乱就是影响挺深刻的一个事儿。政局都被搅乱了不说,唐玄宗还干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后来李璘和李亨也都给了他一个意外。
皇子去替代边镇的将领,这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而且这一变化对当时的时局也产生了影响。
结语总体看下来,李璘最后还是失败了,他起兵的时候就缺了些东西。刚一打起来,他就害怕了,这边打着仗,他那边就开始逃,士兵还怎么能相信他,这样起兵怎么可能成功。
李亨对他防备得很厉害,各方面都采取措施了。关键是李璘没有士大夫支持他。这样看的话,李璘成不了大气候。就连在政事方面有不足的李白也被牵连进去了,落了个被流放的下场。
那你们又是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