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没外族入侵?你看镇守边关的是谁就知道了

筱叭酱 2025-02-21 10:09:31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里,外族人一直对中原大地垂涎三尺,成天就惦记着要打进中原。魏晋南北朝时候的“五胡乱华”,那可是外族入侵战争里最典型的例子。你瞧,堂堂的华夏正统都被外族人给逼到长江北边去生活了。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那可算是最软弱无能的朝代了。宋朝的皇帝没什么本事,谁都能跑来欺负它。打了胜仗竟然还跑去谈判,还主动把钱送给敌人。自己,跑到偏远的地方去躲着,就这么苟延残喘地活着。结果华夏大地都被外族给占了,这真让人又生气又觉得悲哀。

再厉害的王朝也会被外敌侵扰,大秦、汉朝、唐朝、明朝都是这样。可中国历史上内斗超厉害的三国时期,各方势力打得热火朝天的,为啥外族人都不敢来掺和?不是没来过,是早就被揍得服服帖帖的了!

一、治羌小能手,董卓

董卓可是出身豪门世族,家里又有钱又有权。他以前就爱到处游历,有一回跑到羌族人住的地儿游历考察去了。嘿,没想到在那儿结识了羌族的首领。那时候,胡人在边境闹得很凶。朝廷瞅见董卓有两下子,就把他召进朝廷当官。后来,董卓就被任命为并州刺史,手里掌握着大权,接着就带着兵去平定胡人叛乱去了。

董卓当上了看守西北门户的大将。他一上任,就带着部队把祸乱边境的胡人给打退了。董卓得势以后,羌族的首领就带人来投靠他了。这些人为了讨好董卓,送了一千多头牛羊,就想换个身份和地位。

董卓这老狐狸,瞅着现成的军队就眼热得不行,使了点小手段就把军队弄到手了,羌族人也就成了他打天下的一个依仗,打这以后,董卓靠着这些能征善战的羌族人队伍,势力是越来越大。

董卓年轻的时候武艺特别厉害,野心也跟着变得越来越大,就打算和城内的人里应外合进京城,把皇帝挟持住,这样就能借着皇帝的名义指挥诸侯了。结果,事情还没干成,在城里做内应的人就被发现然后被杀掉了。这时候,一帮宦官挟持着少帝出了城,正好就碰上了野心勃勃的董卓。董卓看着少帝,心想这可是个能扶植起来的傀儡皇帝。

后来把宦官都杀光了之后,董卓就借着护送少帝刘辩回京城的名头,大摇大摆地进了京城。这时候京城里面乱得很,军权就落到董卓手里去了。董卓为了达成自己的野心,就打算扶持一个能被自己掌控的傀儡,跟其他人比起来,刘协更容易被他拿捏。

打那以后,董卓就挟持着天子来对诸侯发号施令,靠着这个在天下吆五喝六的。接着,他让皇帝封他做相国,这相国的权力可比皇帝都大,他进皇宫见皇帝的时候都不用朝拜。董卓这人特别残暴,任由手底下的人肆意妄为。他这种野蛮的做法,最后被天下人都看不顺眼,都来讨伐他,到最后落得个死都没个全尸的悲惨下场。

二、曹操出兵,强征乌恒

乌恒这个游牧民族在中原以北盘踞着,实力特别强。他们,以前和袁绍关系可好了,袁绍的主要兵力就是从乌恒这儿来的。他俩还结成了攻守同盟。不过,袁绍跟曹操比起来,那可就差远。

有两个人,一个,是河南那一片儿最大的枭雄,另一个把控着河北的诸侯大权。这俩人要是想在天下称霸,那肯定得有交集。曹操把吕布给灭了之后就有精力了,袁绍也把河北地区给统一了,把强劲的对手公孙瓒给消灭了,这时候,著名的官渡之战马上就要开始。

那时候,袁绍的势力可比曹操要强一点。可袁绍这人有点自大,根本不听手下人的劝,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结果打了败仗,逃回到河北。这一路又远又累的,他就得了重病,只能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袁绍临死前,都没来得及安排好后事就去世了。

袁绍一死,他的儿子们就赶忙争权夺利起来。其实,他们要是能团结起来,还能多撑些日子。可这两兄弟,袁尚他们俩在争斗之后逃到乌桓去了,就盼着能保住性命。

曹操哪能养虎为患,任由敌人在自己身边舒舒服服地待着、慢慢发展壮大?肯定不行。他得防止自己在中原打仗的时候,北部的外族有啥坏心思,得避免后院起火。

曹操干脆一狠心就出兵去征讨乌恒了,还想顺便把这支厉害的北方游牧民族给收了,好壮大自己的力量。曹操让手下的大将带兵去征讨乌恒,袁熙兄弟和乌恒部落的三个单于联合起来,总共好几万的兵马要和曹军拼个死活。

那时候,袁绍手底下的那些大将和谋士,在官渡之战里,死的死,投降的投降,早就没剩下多少了。这时候,乌恒的大军在白狼山可是把一切都布置得好好的,可他们面对魏军大将张辽的时候,张辽那叫一个勇猛,乌恒大军根本就抵挡不住。结果,乌恒大单于就在当场被打死了,这乌恒也就输了这场战争,没办法,最后只能投靠曹操了。

后来,乌恒部落剩下的那些单于,他们想活命,也想好好过日子,就带着数不清的部落,全都向曹操投降了。乌恒的大军这么一加进来,魏国的实力一下子就变得很强。就这一场仗,辽东、辽西等三个郡的地盘,就都落到曹操手里。

袁尚兄弟兵败那会,辽东太守公孙康还没投降。他们就跑去投靠公孙康,心里打着小算盘,觉得凭自己的本事能把公孙康拿下,然后在偏远的辽东找个角落安安稳稳度过余生。可哪知道,公孙康早就把圈套都设好了。

两人刚到没一会儿,这才刚一照面,公孙康就派人把两兄弟给围起来了,接着就把他俩的脑袋给砍了。然后,公孙康拿着这两颗脑袋当作投名状去献给曹操,好让曹操信任自己。打这以后,公孙康就成了曹操手底下专门扫平外族的得力帮手。外族高句丽来骚扰边境的时候,公孙康带着兵就打过去了,一直打到高句丽的首都,高句丽差点就被灭了。

三、诸葛亮为蜀国扫平外敌,七擒孟获

刘备在白帝城病逝之后,蜀国政权就面临着一场考验。南中地区的外族不安分起来,都想着冲击蜀汉政权,好去瓜分中原,于是南中地区的外族就开始有了小动作。

蜀汉被打得元气大伤,这时候要是直接出兵去攻打,那蜀汉可招架不住。结果建宁、越雟郡这些地方都被攻占了,郡守也被杀了。要知道,因为之前经历了夷陵大战,蜀汉已经没力气去征讨外族了,所以就没马上出兵,而是休养了两年。

接着就带着大军出发了。在开战之前,马谡给老师诸葛亮出了个“攻心为上”的主意。诸葛亮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就采纳了马谡的建议。然后马忠带着大军顺利地把牂牁地区给拿下了。蜀汉大军这一来,雍闿可不敢大意,马上就赶到越巂郡去增援,想着把这两处的兵马合到一块儿,来挡住蜀军。

他的举动被高定猜疑,结果被高定反杀了。这时候孟获瞅准时机登上了位。看到蜀军气势汹汹地杀过来,孟获马上带兵退到云南去了。等各处都被肃清,就只剩孟获一个了,诸葛亮的三路大军就会合起来向云南发起进攻。

蜀国的大军那可是来势特别猛,才不到七天,就把孟获给抓住了。可诸葛亮一看孟获不服气,他就想着收服人心才是最要紧的,于是就把孟获给放回去了。就这样抓了放,放了抓,前前后后一共抓了孟获七次,孟获这才是彻彻底底地服了,再也不想着造反了。孟获彻底被收服以后,蜀汉的政权就跟泰山一样稳稳当当的了,丞相这时候就开始准备北伐的事儿了。

四、东吴孙权出兵征讨山越

孙权所在的地方位于中原的东南角,那时候当地有外族山越盘踞着。这个外族部落人可多了,经过各朝各代不断发展、休养生息,慢慢变成了一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大部落。

这时候的吴国,打了好多场仗,一路征战四方,才慢慢发展到现在,人口也就五百多万。眼瞅着自己身边还有这么一个大势力存在,他怎么能踏实得下来。那孙权,他还就怕山越不搞事情,这到底是为啥?

为啥?只要山越有点小动静,孙权就能找到出兵的借口。山越各个部落可不是一条心,有些小部落会起来造反,那孙权就有理由出兵了。山越要是造反,孙权知道了就会派陆逊带兵去平乱。打完仗就在当地征兵,这样就得到了一支两千人的部队。

山越又造反,凌统就带兵去平乱。等回来的时候,带回来好几万人的队伍。会丹的头头费栈暗中勾结曹操,起兵想造反。结果事情败露了,曹操还没来得及出兵支援,费栈就被孙权派陆逊给镇压下去了。这陆逊打了胜仗之后,又带着一万两千人回来了。

孙权成天就盼着山越能叛变。可他又担心逼得太紧,让山越抱成一团,那要是山越出兵几十万的话,东吴得有一大部分兵力被牵制住。于是孙权就用上了攻心的法子,把一个部落打服之后,也不处罚其他人,还客客气气地对待他们,把他们收到自己手下。就这么着,一点一点地把山越给吞并了。

结语东汉末年三国那时候,可不是没有外敌想来入侵的。有是有,可根本就闹不出啥动静来。要说闹得最厉害的,也就是孟获了。那些外族人,不是不想来入侵,而是三国时期厉害的名将一抓一大把,有本事的人太多太多了,他们想入侵也没那本事。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