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人民日报》曾刊发一篇《南开学风,堪称一流》的报道,激起了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学风建设的广泛讨论。报道中,山西一位学生家长两次探访南开校园,均发现女儿沉浸在学习中,不禁感慨南开学风之盛,让万千家长心生慰藉。当《人民日报》记者踏入南开园,亲眼目睹傍晚时分教学楼与图书馆的灯火通明,不禁深思:在“读书无用”论调甚嚣尘上的年代,南开大学何以能独守一方学术净土,孕育出如此浓厚的学习氛围?
这背后,其实要谈的是南开这座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与对学风建设的长期培养。
早在建校之初,南开大学就大力倡导敦本务实的作风,在严修、张伯苓等人的影响和推动下,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治学更是在南开蔚然成风。到1930年,戴观应、冯友兰等代表国民政府教育部来校视察后,对南开大学的学生程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整齐划一”。而这,与南开重视教学息息相关。
在教学方面,南开大学安排学养深厚、经验丰富的教授亲临教学第一线,形成专家学者为本科生教授基础课的优良传统。声名赫赫的姜立夫、邱宗岳、饶毓泰、杨石先、张彭春、李济、竺可桢、蒋廷黻、范文澜、汤用彤等著名学者,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影响着南开大学莘莘学子,为南开大学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学风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此等优良学风仍是南开的一大亮点,这一点从该校图书馆大数据即可得知。我们都知道,学风即读书之风,而据统计,在2024年,南开大学图书馆纸本图书借阅总量达到16.5万册,借阅总人数超1.2万人。在本科借阅达人排行榜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刘同学以401册次的借阅量登顶第一,展现出了南开学子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术的追求,也是南开学风优良的生动写照。
除了借阅纸本图书,电子资源也成为学子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据悉,2024年南开全年下载量最高的CNKI系列数据库,下载量达到784.7万篇,反映了南开学子对学术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图书馆共接待读者70.3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近2000人次。这些数据,无一不是对南开大学学风的最好证明。
从个人泡馆时长来看,读书之风体现的就更加淋漓尽致,数据显示南开经济学院的王同学在图书馆的使用时长达到25.9万分钟;理科试验班的王同学研修间使用时长为22.3万分钟;经济学院的刘同学则是“入馆达人”,入馆次数高达676次。也正是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的热爱,让南开大学每年都能涌现出一批批学霸宿舍和学霸班级,成为校园内亮丽的风景线。
所以,南开大学的学风之盛并非偶然。它源于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与对学风建设的长期不懈追求,更得益于学校对教学的严格管理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南开学子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术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