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六不治”和今人“六不治”(上)

鸿朗说健康 2024-02-14 07:07:10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意思是说这六种情形没法医治:为人骄傲任性,不讲道理,是第一种不治:不爱惜身体,却拼命追求财富的,是第二种不治;衣着不知增减,饮食不知节制,不适合身体需要的,是第三种不治:阴阳和脏气的脉象已经飘忽不定,是第四种不治;形体瘦弱,不能服药的,是第五种不治:相信巫术而不相信医术的,是第六种不治。人生病,又兼有以上六种情形中的一种的,就极难医治了。所谓不治,并不是医生不会治疗,而是不可能治愈。除第四、第五种情形以外,都是患者自取其辱,不是医生无能。此乃古人扁鹊认为六种不能治愈的表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医疗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革,本人关键着重说说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六不治”。应大体如下:

一、只问药方而不理解医生之辛苦者不治。来者只问方,却不知方无定方,乃医者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所得之方,纵有验方,亦要加减。往往来问方者,想不劳而获,随口一问,不尊重医生。

俗话说,千金易得,一方难求,求的是疗效。每一个药方都不是信手拈来,需要时间、智慧和经验的累积,在病人身上总结出来的,它也象士兵手里的枪,如果一个士兵连枪都没有,那他用什么去战斗。药方里的药就象是枪里的子弹,它是有型号的,你不懂配伍,把炮弹装在手枪上,那能行吗?也许不是治你的病,而是要你的命。但是往往问方者都是想不劳而获,天上掉个馅饼下来,这是贪便宜,不尊重医生的行为。所以,只问方者不治。还有的人叙述病情之后,就要先开个方子先给他看看。其实现在人的病相当复杂,在给他开方之前需要把他的病彻底理清楚,搞清楚哪些是主症,哪些是兼症,哪些是并发症。治病要抓主症,主症抓住了,那些并发症就自动会好。这就像《矛盾论》中所说的一样,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跟着解决了。所以开个方子相当费时间,既要搞清病因,理清头绪,又要权衡用药,开好一个方子往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开了方子之后,他又自以为是认为这个药吃过,那个药吃过,质疑还吃这样的药有效吗?遂弃之不顾。殊不知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辩证,同样的药不同的用量或君臣佐使不同的配伍会造成药方不同的格局和不同的主攻方向,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这样的人不尊重医生的劳动,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因此这样的人也属于不治范围!

二、过度依赖西医,不信中医者不治。很多患者不了解中医原理,也不了解药材,找中医看病的时候也是半信半疑,对医生的信心不足,对医生的期望也不高,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所以吃药的时候也不是百分百配合,不会按时、按量服用,这样肯定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还会有损中医的口碑。如果患者看病的时候,顾虑太多,问题太多,建议不要接诊。  

看中医一定要信任中医,要给中医最基本的诚意和尊重,这样医生才会竭尽全力的去治疗,如果患者都不尊重医生,医生也不会尊重患者。只有充分的信任中医,高度配合中医,这样才能让效果最大化。否则,哪怕是碰到最好的医生,用的是最好的药材,也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

中医最讲究的就是平衡,如果患者不信任医生,对医生没有耐心、决心,心态不平衡,医生就很难给其调理好身体。所以,倪海厦老师也曾说,中医看病,要给有缘人看病,如果很多人不信说明无缘,因为信者灵,不信者也不要强求,只有相信了医生,自己内心才会有强烈的心理暗示,我得到了治疗,我会好的,情绪对了,对人的治疗是非常有用的。

中医治病,非常看重病人的情绪,喜怒无常,思悲恐惊这些都会加重病情,中医要让人的五脏处于平衡的状态,如果情绪不好,五脏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得病,得大病。如果不相信中医,这就是一种负能量,是会严重影响到药物效果的。

  古代神医扁鹊教导徒弟时说:“信者医,不信者不医”,徒弟有些不理解,反问,医者不就是救人的么?扁鹊教导弟子说:“信者,患者愿意配合治疗,疾病自然好的快。不信者,潜意识是排斥的,肯定不会配合治疗,效果也不会好。”

2 阅读:166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